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生物技术在水稻蛋白质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品,但其蛋白质含量低、质量差,满足不了人们对蛋白质总量的需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采用传统的育种方法来选育高蛋白质的水稻新品种。但收效不大。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应用生物技术方法改良水稻蛋白质已逐步变为现实,并显示出了诱人的前景。本文根据近年来研究报道的资料。分析了水稻蛋白质改良的必要性,综述了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方法在水稻蛋白质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稻根系研究方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水稻根系是吸收水养分的器官也是合成氨基酸和多种激素的场所,与地上部有密切的物质交流,相互依存。为了调控地上部生长,必须重视根系的研究。但是福根长在土中,密集成网,研究上存在很大困难。据计算,一株稻苗有几百条不定根,每条不定根又不断分枝,从而形成几万条各级分枝根,总长可达几千米(平均每克干重300m)要研究根系就要解决研究方法。一、发根节位,分枝根级位的界定从芽鞘节间至第一伸长节间,每一节间都长5~30条一次根(或称冠根、不定根)。地下节间密集,根数又多,区分节位颇为不易。有四种方法:1.解剖法:纵剖地下…  相似文献   
13.
水稻超高产品种的产量潜力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69,自引:3,他引:66  
通过对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在福建龙海早、晚季栽培,16个品种平均产量分别为9092kg.hm^-2和9524kg.hm^-2,比汕优63(CK)分别增产5.7%和6.3%;在云南涛源栽培,16个品种平均产量为15779kg.hm^-2,比汕优63增产3.0%。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构成特征是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足重穗基础上培育更大的穗子,具有较多的单位面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结果初步明确:1.在相同的土壤条件、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条件下,矮秆品种与籼型杂交稻组合产量比高秆品种高,光合产物积累多,N素的吸收积累也较多。N素积累量增加幅度与干物质增加幅度大致同步。N素的吸收积累90%左右皆依赖于齐穗前的积累,不同历史阶段主栽品种积累量差异很大;齐德后各品种N素的吸收积累量差异不大,一般占总积累量的10%左右。2.较高产的籼型杂交稻与矮秆品种所吸收的N大部分积累在叶部,这对稻株增加光合能力、提高光合生产力有利。齐穗前积累N素较多的品种与器官齐穗后转移再利用的数量与比例也较大,构成籽粒N素积累量的比例也较大。  相似文献   
15.
基因表达文库构建和筛选技术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用于筛选和克隆基因的基本手段。表达文库中含有大量基因表达信息,使其成为广大实验室优先建立的文库之一。迄今为止,表达文库的构建方法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不断被改善,针对各种类型的目的基因克隆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载体和方法来构建适当的基因表达文库。本文详细介绍了多种构建基因表达文库的方法,比较它们的构建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应用籼稻品种明恢86和佳辐占为亲本建立的F2群体及相应的SSR分子标记连锁图,用区间定位法的Additive和Free两种模型分别对水稻部分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的QTL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Additive模型共检测到3个QTL,均位于第1号染色体的RMl-RM283区间,分别控制水稻生育期、株高和每穗粒数,基因成簇分布。Free模型共检测到5个QTL,其中控制水稻生育期、株高和每穗粒数的3个QTL的位置和效应大小与Additive模型基本相同;另外还检测到2个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的QTL分别位于第7号染色体的RMl80-RM214和第2号染色体的RM279-RMl54区间,其贡献率均较小。同时,分析比较了研究结果与前人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再生稻超高产库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调查分析不同产量水平再生稻的产量库的结构特征表明,在4个产量构成因素中.再生稻头季以每穗粒数与产量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0.7850);再生季则以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0.6842)。再生稻超高产库特征是具有较大的库容量,再生稻无论头季还是再生季,库容量对稻谷产量的贡献均远大于结实率;每平方米总颖花数对库容量的贡献大于粒重;对每平方米总颖花数的贡献,头季是每穗粒数大于单位面积穗数,再生季则是单位面积穗数大于每穗粒数。再生稻要获得高产,头季应主攻大穗,而再生季则应培育多穗,以形成巨大的库容量。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不同播种方式和灌溉方法研究了孔穴塑盘育秧实用技术,结果表明:1)土种分播每孔穴4~5粒芽谷,播后浸润沟灌,出苗穴率和成苗效率较高,土种混播或泥浆播种,虽较省工,但成苗率不如土种分播;播后淹灌或浇灌,易引起烂种烂芽,2)每盘播80g芽谷以下随播种量增中空穴减少,播种量超过每盘80g芽谷虽空穴减少,但秧苗素质下降,3)床土混土重0.5%的NPK营养剂有利于培育强壮秧苗,不添加NPK营养则秧苗较弱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随着主栽品种的更替,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逐渐提高,推动了稻谷产量不断登上新台阶。生物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增加。但是,营养器官抽穗后转运到穗部的干物质随主栽品种的更替逐渐增加,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应用籼稻品种明恢86和佳辐占为亲本建立的F2群体及相应的SSR分子标记连锁图,用区间定位法的Additive和Free两种模型分别对水稻部分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的QTL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Additive模型共检测到3个QTL,均位于第1号染色体的RM1-RM283区间,分别控制水稻生育期、株高和每穗粒数,基因成簇分布.Free模型共检测到5个QTL,其中控制水稻生育期、株高和每穗粒数的3个QTL的位置和效应大小与Additive模型基本相同;另外还检测到2个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的QTL分别位于第7号染色体的RM180-RM214和第2号染色体的RM279-RM154区间,其贡献率均较小.同时,分析比较了研究结果与前人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