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果园带状生草对果园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径流小区法观测琯溪蜜柚园套种不同宽度草带果园土壤流失量、径流量,并研究其对氮、磷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及不同施肥水平下适宜草带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中,全园生草控制果园面源污染效果最好,径流、土壤、总氮、总磷年流失量分别为422.7 m3/hm2,26.0 t/km2,0.793 kg/hm2,78.8g/hm2;2.0m草和1.5m草带处理效果居中;1.0m草带处理最差,分别为927.0 m3/hm2,57.4t/km2,2.050 kg/hm2,279.3 g/hm2.(2)各处理都可极显著或显著降低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径流总磷、可溶性磷浓度和流失量,且控制磷流失效果相同,而1.0m草带处理时径流可溶性磷浓度和流失量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3)人工生草(全园、带状生草)处理都可极显著降低径流总氮、铵态氮、可溶性氮浓度和流失量.(4)1.5m和1.0m草带处理径流硝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全园生草和自然生草处理,而全园生草、2.0m和1.5m草带处理都可极显著降低径流硝态氮流失量.(5)不同施肥水平下,全园生草高肥、草带高肥、中肥、低肥处理径流总氮流失量分别为对照的16.46%,49.09%,41.60%,41.11%;磷总流失量分别为对照38.58%,41.73%,33.86%,35.43%;土壤流失量分别为对照18.29%,47.78%,53.97%,67.78%;径流量分别为对照25.14%,47.98%,48.53%,58.93%;草带高肥处理径流总氮、硝态氮浓度明显或显著高于低肥处理,超过了果园种植1.5m草带时百喜草的控制氮流失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检测方法,研究果园草被植株残体浸提液处理后的日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1)10%浓度浸提液处理果园土壤时,会影响果园杂草的萌发及优势种日本草根冠比;(2)用不同浓度果园草被的植株残体浸提液砂培日本草种子时,都会降低发芽势和发芽率,且竹节草处理的效果最明显,达到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3)百喜草处理促进日本草幼苗生长,宽叶雀稗处理效果相反;竹节草处理5.0%和10.0%时抑制日本草根生长,而其它处理促进了日本草根生长;(4)不同处理的日本草生物量都不同程度地小于对照,且竹节草处理的效果最明显,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5)各处理对受体日本草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都小于对照,起抑制作用,竹节草处理抑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蜜柚果园自然生草和套种不同牧草后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析特性。结果表明:果园土壤对磷的等温吸附、吸附量一解吸量曲线分别与常规的Langmuir方程、二次函数方程吻合。几种牧草果园土壤的最大吸附磷量依次为:圆叶决明〉百喜草〉自然生草CK、平托花生〉宽叶雀碑;供试的5种土壤中,人工生草的果园土壤对磷的解吸率均小于自然生草。表明人工生草能改善果园土壤对磷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野外采集的一株暂定名为拟金福菇的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子实体形态、菌丝形态等分类,初步认定该野生菌为巨大口蘑,即金福菇;以太白3号作为对照菌株,测定并比对野生菌与太白3号的ITS序列,同源性为99.84,从而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确认该野生菌为金福菇。以荆西口蘑、太白2号作为对照,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的结果:拟金福菇生长速度快,可达0.41cm/d,在15~35℃温度下都可以生长,最适生长pH为6,对光强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方收获法对人工多年生草果园草被残体的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果园草被残体原位分解试验。结果表明:4种草被(圆叶决明、百喜草、宽叶雀稗、日本草)的样方残体量分别为406.00、1 582.28、1 542.62、658.07g,分别占其样方地上部物质总量的33.8%、76.1%、59.4%、100.0%;百喜草、圆叶决明、日本草草被残体半腐解时间为5个月,而宽叶雀稗为6个月;4种草被残体年释放量为残体氮素贮量的90.86%、67.76%、88.45%、88.33%,折合果园氮素年释放81.16、119.02、219.68、58.71kg.hm-2;4种草被残体磷素年释放量分别为残体贮量的84.46%、80.32%、90.90%、87.22%,折合磷素年释放量为167.69、534.96、604.49、343.22kg.hm-2。  相似文献   
16.
洛巴伊口蘑生长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洛巴伊口蘑胞外酶的分泌特点,以菌株Tr0005和Tr0013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9种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CMC酶、FP酶、β-葡萄糖苷酶、HC酶、果胶酶和蛋白酶活性高峰出现于子实体成熟期(分别达29 U、4 U、21 U、196 U、28 U和40 U以上);胞外淀粉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高(达10 U以上),进入生理成熟期就持续下降;胞外漆酶和多酚氧化酶在菌丝生长阶段一直较高(分别达65 U和54 U以上),原基形成后逐渐下降。不同菌株只影响胞外酶活性的大小,但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琯溪蜜柚黑斑病菌Phyllosticta citriasiana的拮抗微生物,从平和琯溪蜜柚园采集土样19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及筛选,获得了对琯溪蜜柚黑斑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18株细菌,其中拮抗作用最强的为菌株BC12,其对黑斑病菌的抑菌率为55.84%。对疮痂病菌Sphaceloma fawcetti、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eosporioides、黄斑病菌Mycosphaerella cirri这3种琯溪蜜柚果园常见的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BC12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18.
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transfer protein,PITP)保守存在于真核生物中,负责膜系统中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胆碱的转运,参与胞内的脂类信号调控过程。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赤霉病严重威胁粮食产量和食品安全,而在禾谷镰刀菌的研究中发现磷脂信号网络中的关键元件参与病原菌致病过程的调控。我们利用基因敲除的方法对禾谷镰刀菌中PITP家族的功能进行分析,在禾谷镰刀菌中鉴定了7个PITP蛋白的编码基因,并成功获得了其单敲除突变体。通过表型分析发现,这7个基因的单敲除突变体在营养生长、无性及有性生殖和致病性方面与野生型菌株并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禾谷镰刀菌中的PITP基因并不是看家基因;2)不同PITP基因之间可能存在功能冗余;3)丝状真菌中PITP的生理功能与酵母中的PITP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应用JIP-test初步分析了不同溶液处理对柚苗叶片光合PSⅡ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柚叶F_o升高,F_m、F_v值降低,F_v/F_m、F_v/F_o、F_m/F_o比值均降低;经百喜草、圆叶决明浸提液处理的柚苗,其叶片F_o增加幅度较小,F_m、F_v值降低幅度较小,表明2个处理PSⅡ光合色素吸收能量后,以热能和荧光形式散失的部分较少,有较多的能量可以用于下一步电子传递和能量转化,受体侧电子传递能够较为顺利进行,而2个浓度除草剂溶液处理后F_o、F_m、F_v变化幅度均最大,表明该处理使叶片吸收能量的一大部分(37.47%、40.61%)以各种形式散失,电子传递阻力较大;各处理对柚叶PSⅡ潜在活性(F_v/F_o)及捕获激发能效率(F_m/F_o)的影响要远大于对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的影响,各处理对原初光能的转化效率影响范围在5.98%~16.95%(不含CK),百喜草、圆叶决明浸提液处理对柚叶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的影响最小,2个浓度除草剂处理F_v/F_o、F_m/F_o值大幅降低,对柚叶PSⅡ的功能伤害程度较大,严重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20.
以银耳芽孢为材料,由载体pEGFP、pCAMBIA1300经过HindIII和EcoRⅠ双酶切、连接、转化,重组质粒酶切验证,成功构建了由双孢蘑菇gpd启动子调控EGFP基因的银耳真核表达载体,命名pCB-BEGFP。采用电击转化法将携带EGFP基因的银耳表达载体pCB-BEGFP转化到银耳芽孢。提取4个转化子基因组DNA,用EGFP基因特异引物PCR扩增,电泳结果表明有与EGFP基因大小一致的特异带出现;荧光显微镜观察在再生培养基上的转化子可看到很强的绿光;其中一个转化子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发现在大约27kD处有一明显的蛋白条带出现,与预期的蛋白分子量相近。以上结果证明EGFP基因转入银耳芽孢中,双孢蘑菇启动子可以调控外源基因的在银耳芽孢中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