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1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林业   399篇
农学   256篇
基础科学   205篇
  257篇
综合类   2247篇
农作物   182篇
水产渔业   209篇
畜牧兽医   1008篇
园艺   471篇
植物保护   15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桔豆’由实生单株选育而成。该品系具有果色鲜艳、花量大、坐果率高、树姿美观等优良观赏特性,且挂果期长,挂果时间可从10月中旬至次年的3-4月,作为观赏果树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灵峰’和‘闽清2号’橄榄是从福州地区的‘长营’橄榄实生群体中筛选出的鲜食新品系。‘灵峰’橄榄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7.40 g,可食率81.00%,总糖4.10%,总酸1.16%,可溶性固形物11.40%,钙1230.00 mg.Kg-1;果皮黄绿色,果肉黄白色,果肉质地脆、化渣无涩味,回甘好,为晚熟类型。‘闽清2号’橄榄果实纺锤形,平均单果重7.60 g,可食率82.40%,总糖2.46%,总酸1.19%,可溶性固形物8.83%,钙627.33 mg.Kg-1;果皮绿色,果肉黄白色,果肉质地脆、化渣无涩味,风味清淡,并且表现出丰产和稳产特性,为中熟类型。‘灵峰’橄榄可作为鲜食品系,‘闽清2号’橄榄可作为鲜食兼加工品系。  相似文献   
103.
为了促进广西鲜食糯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筛选适宜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在广西横州市对12个糯玉米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测定分析糯玉米相关农艺性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相关性。美玉17号和美玉爽甜糯502鲜穗产量分别为1308.4 kg/667m2和1260.3 kg/667m2,比对照分别增产26.1%和21.5%。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为:百粒重>穗行数>穗粗>穗长>生育期>株高>出籽率>穗高>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和穗粗对糯玉米鲜穗产量影响较大。根据农艺性状表现综合判断,美玉17号和美玉爽甜糯502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微甜糯1号和金糯1915,适宜在广西横州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4.
郝晓霞 《科技视界》2023,(16):15-20
《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片立项于2009年,旨在拍摄中国珍稀动植物,同时记录科学家们对这些物种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主要聚焦《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片中的8部影片,通过分析其影像风格的传承和变化,总结该系列科普纪录片的创作特点,探析自然类科普纪录片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筛选适合杂交油菜黔油早2号一次性施肥及撒播的缓释肥种类及经济用量,为该品种大面积轻简化栽培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市售的5种缓释肥料及普通氮磷钾复混肥(CCF)为研究对象,设单施及混施等11个施肥处理,以空白施肥为对照,测定并分析各处理油菜在稻田和旱地环境下叶片叶绿素含量、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筛选最适缓释肥.另以油菜专用缓释复合肥为对照,设3个施肥水平进行最适缓释肥经济用量研究.[结果]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稻田环境下,空白对照、宜施壮油菜专用缓释复合肥(YSZ)、沃夫特缓释掺控肥(WFT)和鲁西硫酸钾控失肥(LX)单施处理的叶片SPAD值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CCF单施及洲际核金刚有机无机控释缓释复合肥(HJG)+CCF、WFT+CCF、LX+CCF混施处理的叶片SPAD值逐步升高;旱地环境下,除HJG单施和WFT+CCF混施处理外,其余各处理叶片SPAD值均呈上升趋势;但两种环境下播种后60、90和120 d时,各处理的SPAD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各处理生物产量,地上部鲜重除旱地播种后60 d外,其他时期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地上部干重除稻田播种后90 d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时期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播种后90和120 d,不同处理间地下部鲜重差异显著,地下部干重差异均不显著.缓释肥及其施用方式在两种环境下对油菜产量影响显著.其中,稻田LX单施、WFT单施和HJG+CCF混施处理的产量较高,分别达3073.20、2863.05和2791.35 kg/ha;旱地LX+CCF、WFT+CCF和ZS+CCF混施处理的产量较高,分别达3890.25、3713.55和3525.15 kg/ha;综合两种环境,LX单施、WFT+CCF混施和WFT单施处理的产量较高.WFT在高和中等施肥水平下,黔油早2号产量均较同一水平下的其他缓释肥处理高,且环境变异度小.其中,在高施肥水平下,较对照YSZ处理增产150.15 kg/ha,增幅8.57%;较LX处理增产169.35 kg/ha,增幅9.77%.2016—2018年分别实施的2.67和37.33 ha一次性施肥撒播示范结果显示,WFT用量为750 kg/ha时,黔油早2号平均产量分别达2554.20和2350.20 kg/ha.[结论]在贵州省金沙县及具有相似气候及土壤条件的地区,黔油早2号一次性施肥撒播栽培最适合的缓释肥为沃夫特缓释掺控肥(N-P2O5-K2O=22-10-10),施用量约为767.10 kg/ha.  相似文献   
106.
小麦生长发育受冻害影响,而不良的环境条件严重危害小麦成长。冻害主要是指因温差骤降且时间过长影响小麦成长的情况。漯河地区冬季小麦冻害情况极为严重,而二类、三类麦田屡见不鲜,冬季冻害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只有针对其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举措予以应对,即能够保证漯河地区小麦的稳定产量。  相似文献   
107.
配方施肥改善米老排容器苗生长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米老排容器苗最佳施肥组合,采用L16 (4 5)正交试验设计和等量施肥法,研究N、P和K肥3因素对米老排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组合处理对米老排容器苗苗高、地径、总生物量等指标均有着显著影响,配方施肥对米老排容器苗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促进作用;3种肥料对米老排容器苗苗高生长的影响效应均是N>P>K,其施肥最优组合是N1P3K2(每株施N、P和K分别为50、50、60 mg),对地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影响效应均为N>K>P,施肥最优组合分别是N1P4K2(每株施N、P和K分别为50、60、60 mg)和N1P4K1(每株施N、P和K分别为50、60、45 mg);合理的配方施肥能有效提高米老排苗木的养分利用效率。综合苗木各指标看,米老排容器苗最优施肥配方是:N1P4K1(每株施N、P和K分别为50、60、45 mg)。  相似文献   
108.
橄榄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特色果树,栽培历史悠久。40年来,我国橄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在一些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有力地支撑了橄榄产业的发展。本文全面梳理40年来我国橄榄研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橄榄种质资源、栽培技术、果实品质、保鲜加工、药理活性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针对我国橄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建议加强橄榄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关键性技术研发,推动橄榄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9.
以苦瓜自交系K7-359(P_1)和K7-422(P_2)分别作为母本和父本,通过杂交获得F_1,F_1自交获得F_2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苦瓜种子长度、宽度和单粒质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苦瓜种子长度和单粒质量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C-0模型),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4.91%和76.55%,说明对苦瓜种子长度和单粒质量的选择宜在高世代进行;苦瓜种子宽度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0模型),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9.30%和3.86%,主基因遗传效应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说明对种子宽度的改良可以采用组合育种的策略,且适宜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0.
沙漠红枣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我国沙漠广袤,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沙粒漏肥漏水严重。在沙漠栽植经济林木,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经济、生态效益低下。枣树耐干旱,喜光照,研究沙漠枣树栽培技术,使沙漠建设枣园成为可能,提高沙漠红枣产量及质量,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方法  本文以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和新疆喀什塔克拉玛干沙漠为实验基地,采用观察法和对比试验法研究了沙漠枣的物候期、适宜品种、适宜树形、施肥灌溉、配方换土、生态作用、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内容。  结果  在沙漠种植枣树的栽植穴换土,以体积比为优质土∶农家肥 = 7∶3的比例搅拌制得,每栽植穴更换配方土0.08 m3。采用行距3.0 m、株距1.0 m栽植,密度适宜,且便于机械化作业。每年施基肥农家肥1次,施肥量30 m3/hm2,追施化肥2次,每次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120 kg/hm2,混合开沟施入或水肥一体化施入,用尿素0.4%、磷酸二氢钾0.3%、硫酸锌0.3%、硼砂0.5%、硫酸亚铁0.3%配制成混合液喷洒叶面2次,每年分别于4月初、5月中旬、6月下旬、8月初、12月初滴灌5次。栽培品种鲜食枣以秦宝冬枣、冬枣2号、早脆王、伏蜜脆为好,制干枣以骏枣、灰枣为好,鲜食枣的经济效益高于制干枣。树冠以纺锤形、开心形、小冠疏层形等小冠形为好。沙漠红枣采用水肥一体化和塑料大棚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能提高产量3.2倍,提高经济效益6.5倍。  结论  本研究依据沙漠气候特点和枣树生长发育特性,攻克了沙漠红枣栽培土肥水三大技术难关,达到了沙漠红枣高产、优质、高效和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的作用,实现了经济生态双赢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