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棉大卷叶螟主要生物学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棉大卷叶螟生物学习性的研究观察,发现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当天或第二天晚上交配,交配时间多在夜间20:00~2:00,交配时雌雄个体附于攀附物上呈“一”字形,交配持续时间1~4h。交配后的成虫一般于第2天或第3天开始产卵,少数在第4天产卵。成虫不同世代、同世代不同雌虫产卵量差异大,从73~638粒不等。成虫性比随世代的不同有着一定变化,不同补充营养条件下的实验种群性比也有所不同。幼虫多在下午及夜间孵化,上午孵化量少,同一天产的卵孵化时间比较整齐。幼虫共有5龄,主要在夜晚蜕皮,5龄幼虫老熟后即觅地化蛹,预蛹持续期2—4d。  相似文献   
92.
转Bt基因棉对斜纹夜蛾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斜纹夜蛾(PodopteralituraFabricius)对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叶片、花和蕾的为害率与对常规棉渝棉1号的为害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科棉1号棉田百株虫量最高达928头,显著高于渝棉1号百株虫量。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取食棉花后的各虫态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等两品种间无明显差异,取食科棉1号棉花的斜纹夜蛾种群趋势指数略大于取食渝棉1号棉花的斜纹夜蛾种群。说明转Bt基因棉科棉1号对斜纹夜蛾并无抗性。  相似文献   
93.
在室内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对 1种水稻害虫褐飞虱和 3种稻田杂草紫背萍、稗草、水莎草的取食作用。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相当明显 ,且随着褐飞虱密度的增加 ,河蟹对它的取食量明显增加 ;河蟹对 3种稻田杂草的取食则存在明显的选择性 ,总的表现为对紫背萍和水莎草的取食能力强 ,对稗草的取食能力弱 ,且河蟹的取食能力随龄期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
棉田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发生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辅助试验,组建了棉田亚洲玉米螟的二,三代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棉田亚洲玉米螟二代存活率仅为0.5%-3.5%,三代存活率仅1.0%左右。从种群存活曲线分析得出,影响种群增长的关键虫期为卵至1,2龄幼虫期;风雨导致初孵幼虫死亡及天敌寄生,是制约亚洲玉米螟种数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
单宁是棉花植株内一种重要的次生物质,它对棉铃虫、黄萎病在内的所有主要病虫害都具有一定的抗性作用,为此近年来倍受关注。1棉花中单宁的存在形式植物单宁主要以缩合单宁和水解单宁两种方式存在。1 961年,Pratt等人对棉花单宁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发现棉花植株中的单宁是由原花青定和原翠雀定聚合而成的缩合单宁,未发现水解单宁。武予清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检测了棉花的不同组织,在标样单宁酸的保留时间内没有发现相同性质的吸收峰,表明棉花组织中几乎不存在单宁酸。但通过改变HPLC条件,在5个品种的棉花叶片中均发现了单宁…  相似文献   
96.
根据36块田的调查,用种群空间格局参数I、C_a、I_δ、m~*/m和α、β值进行分析,稻根象甲幼虫和≥0.6头/样方(每样方为0.5m~2)的成虫种群,在稻田均属具公共k值的负二项分布;<0.6头/样方的成虫种群则为随机分布。成虫聚块的大小和面积与平均密度有关。低密度时  相似文献   
97.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江阴市于2017年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药剂用量水平下,在发病初期用药1次,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180 g/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理想,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98.5%和99.5%;25%吡唑醚菌酯SC 600 g/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次之,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97%和98.7%;75%戊唑·百菌清WP 900 g/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位列第三,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94.7%和97.9%;15%三唑酮WP 1 200 g/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一般。  相似文献   
98.
噻嗪酮在水稻上的内吸输导作用和消解动态戴志一,杨益众,刘曙照,黄东林,王春安(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扬州225001)陆增新,陈良根,庄以庆(江苏省镇江市植保站,镇江212000)通过液相色谱检测结合生物活性测定与田间试验,证明水稻对噻嗪酮具有明显的内吸...  相似文献   
99.
温度对禾谷缢管蚜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分蘖至拔节期的小麦为材料,用直接最优法 C=sum from i=1 to n (T_1D_1~2)-(?)sum from i=1 to n (N_1T_1))/sum from i=1 to n (D_1~2-n(?)~2)) 估算和用王如松等提出的模型(低温部分) V_(T)=K·[1-exp(-(T-T_L)/δr)]/{1 exp[-r(T-T_o)]} 模拟,探讨了禾谷缢管蚜各龄若蚜和整个世代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表明用王如松等提出的模型模拟的结果更好。平均相对生长速率(MRGR)计算的结果指出,不同温度及同一温度条件下不同虫龄(态)之间的MRGR值是不同的。最后组建了禾谷缢管蚜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特定龄期生命表。  相似文献   
100.
栽培措施对烟蚜和烟草花叶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蚜(Myzus persicae)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受不同烟草品种、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影响。其中烤烟G140上的烟蚜发生量最多,病毒病发病率亦较高,NC89烟上蚜虫量少,病毒病发病率亦较低: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降低氮肥使用量可以减轻烟蚜特别是有翅蚜的发生。大田调查及罩笼试验,均表明有翅烟蚜发生量与烟草花叶病毒病发病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349),进一步证明江苏烟区烟蚜是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的主要传播者。药剂试验表明,苗期连续用氧化乐果防治可有效地控制烟蚜的危害,并能减轻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