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省江阴市的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新药剂,2018年江阴市植保站选用75%肟菌·戊唑醇等4种药剂进行了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于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用药2次,每次每667 m2施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 g和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 g,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余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效一般。  相似文献   
22.
转基因棉棉株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转基因棉和各自的常规棉亲本为试材,研究转基因棉与常规棉间棉株体内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供试的3个转基因棉棉株体内缩合单宁、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以及可溶性糖总量均低于各自的常规棉亲本;单宁酸、棉酚、果糖、海藻糖、鼠李糖和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也与各自的常规棉亲本有差异,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影响了棉株体内上述物质的合成与代谢。同时,本研究首次在棉株体内发现了单宁酸的存在。  相似文献   
23.
为验证丝素蛋白轻链(Fib-L)基因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Fabricius)]丝素蛋白的影响,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Fib-L基因,系统测定棉大卷叶螟5龄幼虫丝中氨基酸组分和丝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棉大卷叶螟Fib-L基因被干扰后,氨基酸组分与对照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酪氨酸经RNAi处理后几乎检测不到;碱性与酸性氨基酸及小侧基与大侧基氨基酸比例也明显下降;RNAi处理后棉大卷叶螟丝的吸湿能力受到明显影响,且较大幅度地降低丝的力学性能。该研究提示Fib-L基因在调控棉大卷叶螟吐丝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于花铃期对科棉1号棉株进行连续48 h的不同温度处理,用处理后的叶片饲喂棉铃虫,研究叶片活性、毒蛋白和棉铃虫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一直增加,12 h内增加最快;可溶性蛋白含量一直下降,12 h内降幅最大。毒蛋白含量24 h内显著下降,12 h内降幅最大。25 ℃处理下的死亡率明显高于20℃和35℃处理。同一温度下,胁迫时间越长,棉铃虫取食后的死亡率越低。棉铃虫取食72 h后的死亡率明显低于144 h后的死亡率。取食72 h后的死亡率与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毒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和毒蛋白变化量之间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5.
本文研究了龙爪槐花和其所含的主要糖类对异色瓢虫成虫寿命的影响。室内用龙爪槐花饲养的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10.96和10.83 d,显著长于龙爪槐叶上成虫寿命(雌:3.98 d,雄:3.65 d);室外龙爪槐花序上生长的异色瓢虫成虫平均寿命(雌性:14.72 d,雄性:15.46 d)也显著高于枝条上的个体(雌:3.90 d,雄:3.82 d)。补充葡萄糖、果糖、蔗糖和麦芽糖4种糖液,能显著延长异色瓢虫成虫寿命。龙爪槐花含糖量较高的花粉与花蜜是异色瓢虫成虫的适宜食物、能维持其种群发生,是花期龙爪槐上虽没有蚜虫发生、但仍有高密度异色瓢虫成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转Bt基因棉对甜菜夜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转基因棉在全球的广泛种植,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等靶标害虫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甜菜夜蛾的为害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并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本文论述了Bt毒蛋白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取食行为、体内酶活、药剂敏感性等的影响以及甜菜夜蛾对Bt毒蛋白产生抗性的机制等,并对今后转基因棉田甜菜夜蛾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7.
甜菜夜蛾幼虫对常规棉和转基因棉的取食选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在转基因棉和常规棉上的取食行为反应,以及有/无学习经历对其取食选择的影响及选择行为对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人工饲料饲养至3龄5、龄的甜菜夜蛾幼虫在常规棉品种33和转基因棉品种33B上、常规棉品种石远321和转基因棉品种SGK321上的取食选择行为除24h内更多的5龄幼虫选择了石远321,在其它时段,幼虫并没有表现出对转基因叶片的规避行为,甚至有些时段更多地选择在转基因叶片上取食;分别用33叶片、33B叶片饲喂至3龄的甜菜夜蛾幼虫进行33和33B的取食选择,以及分别用石远321S、GK321的叶片饲喂至3龄的甜菜夜蛾幼虫进行石远321和SGK321的取食选择均未表现出对转基因棉的规避行为。上述所有处理中,甜菜夜蛾在常规棉上化蛹的蛹重与转基因棉上化蛹的蛹重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对单价转基因棉33B和双价转基因棉SGK321均未表现出行为抗性。因此,在转基因棉花的害虫治理中要特别关注甜菜夜蛾的防治。  相似文献   
28.
进行水稻四(2)代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 d,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225 mL/hm2+50%虫杀手750 g/hm2的防效较好,保苗效果和治虫效果分别为75.9%、89.3%。药后11 d,31%甲维.丙溴磷1 200 mL/hm2的防效较好,保苗效果和治虫效果分别为84.0%、80.7%;5.7%甲维盐225 g/hm2的持效性较好,药后11 d的治虫效果最高,达82.5%。  相似文献   
29.
为了对叶螨科螨类进行准确分类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科研中,应用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等分子手段进行螨类分子系统学研究,能够高效的进行物种区别与鉴定、发现新种和隐存种以及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相比,分子分类能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物进行鉴定,研究结果更客观而且可以反复被验证,并且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联合分析对系统树上的不同深度能提供重要的系统进化信息以更好解决系统进化问题,并将传统形态学分类和分子生物学分类相结合,有助于正确鉴定生物物种分析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30.
史晓利  王红  杨益众 《玉米科学》2006,14(2):137-140
亚洲玉米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玉米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综述了气候等环境因子对玉米螟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的胁迫作用。过高及过低的温、湿度对玉米螟的生长发育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还间接影响玉米螟寄生性天敌的存活和寄生效率;水分和食料对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幼虫滞育和滞育解除等也有重要影响。总之,异常环境条件会极大地影响玉米螟及其寄生性天敌的种群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