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林业   150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81篇
  112篇
综合类   641篇
农作物   165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331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91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晋麦9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共同育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2011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中,平均产量3 048.0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7.9%;2011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生产试验中,产量达3 180.0 kg/hm2,比对照增产8.8%。该品种2011年1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2.
邢岩  汪晓雅  朱格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99-8801
分析了私人投资农村社区的现状,对其导致的利弊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仍需要完善的管理模式加以规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73.
南京大豆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及毒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005、2006年夏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试验田发生的大豆根腐病,采用特异性PCR检测到发病组织中有大豆疫霉,经室内诱捕和分离,从发病田块的土壤和发病植株上共分离到4个大豆疫霉菌株PNJ1、PNJ2、PNJ3和PNJ4.用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14个鉴别寄主测定这4个大豆疫霉菌株的毒力公式,PNJ1和PNJ2为1d,2,3b,3c,4,6,7;PNJ3为1a,1b,1c,1d,1k,2,3b,3c,5,7;PNJ4为1a,1b,1c,1d,1k,2,3b,3c,4,6,与国际上已经报道的大豆疫霉菌株的毒力公式不同,为新的生理小种.该研究可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微喷灌结合滴灌是指在作物根区滴灌的基础上对作物冠层进行微喷灌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的一种灌水方式。为了探明微喷灌结合滴灌(micro-sprinkler irrigation combined with drip irrigation,MSDI)和地表滴灌(surface drip irrigation,SDI)2种灌水方式下温室高温环境及作物生长生理特性的差异及响应规律,该研究以黄瓜为试验对象,于2017年2-6月开展了2种灌水方式下温室环境及黄瓜生长生理特性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改变温室环境方面,MSDI灌水方式较SDI可增加温室内相对湿度,降低气温,同时降低叶片温度约4℃;在作物生长生理特性方面,采用MSDI可增加黄瓜株高与茎粗,降低作物茎流速率,促进黄瓜生长;2种灌水方式下黄瓜最大光合效率几乎一致,分别为0.74和0.77,但日平均实际光合效率差异明显,分别为0.57和0.47,MSDI灌水方式下黄瓜叶片日平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比SDI方式分别高182.8%和92.4%。该研究成果对于合理调控温室高温环境、提高温室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连续施氮对玉米产量稳定性及其增产潜力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7年的定位试验(2007~2013年),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辽北地区玉米产量稳定性、可持续性及其增产潜力的影响。试验氮肥用量从低到高共设N0(不施氮)、N_1(138 kg hm~(-2))、N_2(241.5 kg hm~(-2))、N_3(345 kg hm~(-2))4个水平。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产量和产量稳定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产量(平均产量9598.1kg hm~(-2))和增产率(70.7%)最高,年际间变异系数最小,相应的稳定性最高;N_3处理虽然施氮量比N_2处理增加43%,然而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并没有显著提高。根据7年的平均产量研究结果得出肥料-产量效应函数,曲线符合报酬递减率,可知玉米增产潜力为1279.3 kg hm~(-2),由此说明辽北地区的玉米单产还有很大的增产空间。  相似文献   
76.
应用意大利蜜蜂和小峰熊蜂在北京平谷区果树试验站为设施桃传粉, 以研究2 种蜂的传粉行为对设施桃果实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小峰熊蜂授粉, 设施桃果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的果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授粉的果实(P<0.05)。2 种蜂授粉的设施桃果实发育历期不同,小峰熊蜂授粉区的桃果实比意大利蜜蜂授粉区的果实提前7 d 左右成熟。桃的生理落果高峰在小峰熊蜂授粉区出现2 次,而在意大利蜜蜂授粉区出现3 次。在小峰熊蜂授粉区, 距离蜂箱不同距离之间的桃座果率基本一致; 而在意大利蜜蜂授粉区, 座果率随着与蜂箱距离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小峰熊蜂授粉区桃树的平均座果率略高于意大利蜜蜂授粉区, 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2 种蜂传粉的设施桃果实营养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 但二者均明显优于人工授粉组(对照)。和意大利蜜蜂授粉的桃果实相比, 经小峰熊蜂传粉后的桃果实, 单果重高, 畸形果率低(P<0.05)。本研究认为中国本土小峰熊蜂为设施桃的传粉效率优于意大利蜜蜂。  相似文献   
77.
锦鸡儿属植物是干旱,半干旱地地区优良的水保,固沙,饲料等多用途灌木树种,对陕北及吡邻地区这一特殊地域的该属植物资源五开发利用研究进行了报道,并确认本区有该属植物共9种。  相似文献   
78.
为降低陇中半干旱区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化肥的施用量,减少土壤环境污染,提高化肥利用效率,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陇中半干旱区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对冬小麦间作豌豆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和豌豆的吸氮量,以及复合群体氮素利用率和产量。在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复合群体的氮素利用率在施用常规化肥减量30%的处理及施用常规化肥减量15%的处理下比施用常规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2.99%和4.65%。在相同的常规化肥水平下,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冬小麦和豌豆的经济产量及生物产量均大于不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常规施肥且配施有机肥处理豌豆和冬小麦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均为最高,分别高于常规施肥处理5.22%和6.76%,高于常规化肥减量15%且配施有机肥处理5.97%和6.64%;常规施肥处理豌豆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小于常规化肥减量15%且配施有机肥处理,说明在间作体系中,常规化肥减量15%并配施有机肥与单纯施常规化肥相比,有利于提高豌豆产量。  相似文献   
79.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南疆阿瓦提棉区的棉蚜及瓢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序动态耦合规律,结果表明:大尺度下:棉蚜变程范围在6.60~24.60 m,平均12.07 m;块金/基台盛发期范围8.35%~49.98%,消退期在6.63%~13.90%;小尺度下:棉蚜变程范围在1.37~14.76 m,平均3.525 m;块金/基台范围盛发期1.32%~38.81%,消退期在0.21%~83.54%;通过种群动态分析、各向异性变异函数分析及普通克里格插值三维模拟分析,表明不同尺度下瓢虫与棉蚜有着比较典型的追随关系,但小尺度下受随机因素干扰较多,种群变化曲线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80.
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及酶活性对施氮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中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氮肥利用效率下降,氮素污染严重。有关施氮对东北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特性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利用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对施氮的响应行为,探寻春玉米的合理施氮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对施氮的响应行为。设计6个施氮水平(N 0、 60、 120、 180、 240和300 kg/hm2)。自播种开始,每隔15 d分层采集0120 cm土样一次,共取样10次,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与计算。收获时,选择代表性的春玉米进行考种测产。【结果】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N 240 kg/hm2时,产量有减少的趋势。土壤中累积的矿质氮以硝态氮为主,其变化行为受施氮量和生育时期的双重制约。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和生育时期的推进均显著增加。受氮肥追施的影响,拔节~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060 cm土层铵态氮累积量与苗期和成熟期相比显著增加;从苗期到抽雄期,060 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而60 cm以下土层无规律性变化。除成熟期外,其他3个生育时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而随着土层的加深呈降低趋势。与施氮量低的处理(无硝态氮累积峰)相比,N240和N300处理的硝态氮累积峰从拔节期的2060 cm迁移到抽雄期的80100 cm,说明过量施氮增加了硝态氮淋溶损失的风险,对环境形成一定的威胁。土壤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波浪式变化,峰值出现在拔节期~抽雄期,这与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综合考虑春玉米产量性状、 矿质氮累积量、 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经济效益,初步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春玉米的适宜施氮量在179~209 kg/hm2之间,且在生产上应用该施氮量可以实现氮肥用量降低、 产量增加、 氮肥效率提高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