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针对当前杂交水稻形势,介绍了水稻不育系的选育历史,总结了当前我国水稻不育系选育的困难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新育成的卓201S、卓234S、展998S、南3502S等8个适合机械化制种的水稻小粒型两系不育系,选育的系列小粒不育系突出的特点是收获指数高;株型矮壮,叶片夹角小,生物产量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茎秆坚韧,抗倒性好;异交特性好,结实率高。选配的系列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卓两优0985、卓两优141、南两优1998等组合表现高收获指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合轻简栽培,且杂交制种产量高、种子质量好。通过系列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选育实践,以展998S为例总结了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生物学特征,并对今后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选育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水稻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冷水串灌繁殖和海南冬繁存在安全性差、产量不高不稳、种子质量差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健康发展.利用全国740个气象站点近50 a的历史气象资料,根据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可育和抽穗扬花期安全对温度的要求,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研制出不同不育起点温度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最佳繁殖基地和时段的计算机决策系统,根据该系统筛选出不育起点温度为22℃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最佳繁殖基地为云南省保山市,最佳育性敏感始期为8月3日.2010年在云南省保山市对不育起点温度为22℃的C815S进行了大面积繁殖,获得8.44 t/hm2的高产.介绍了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所具有的优势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3.
以耐冷水稻品系996和冷敏感水稻品系4628为材料,在抽穗开花期采用人工气候室进行连续7 d低温(06:00—08:00,19 ℃;08:00—10:00,21 ℃;10:00—16:00,23 ℃;16:00—19:00,21 ℃;19:00—23:00,19 ℃;23:00—06:00,17 ℃)和适温(06:00—08:00,24 ℃;08:00—10:00,26 ℃;10:00—16:00,30 ℃;16:00—19:00,26 ℃;19:00—23:00,24 ℃;23:00—06:00,22℃)处理,研究低温胁迫对水稻剑叶保护酶活性和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水稻剑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X)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膜脂过氧化产物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和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含量迅速上升,膜透性增加;品系996在低温胁迫下其剑叶中保护酶类活性显著高于品系4628,而O2•、H2O2和MDA含量和膜透性却显著低于品系4628;低温胁迫下水稻剑叶保护类酶维持较高的活性,降低O2•、H2O2、TBARS含量和膜透性,是品系996耐低温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4.
为了探明水稻两系不育系9771S杂交制种的母本直播技术,以两系杂交早稻‘两优17’的母本9771S和父本‘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对‘两优17’制种母本设置直播与育秧移栽两种栽培方式,比较母本在两种栽培方式下播始历期变化、母本直播适宜播种量、抗倒性、产量构成因素及制种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优17’母本直播较育秧移栽每公顷增产1.7%;在抗倒性方面表现略有不足;母本直播播始历期较育秧移栽缩短2天,花期缩短1天;直播和移栽在播种量同为37.5kg/hm2时,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制种产量较其他用种量处理高。因此,‘两优17’制种,母本直播具有省工、制种效益较高等特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高产稳产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4024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株两优4024是湖南农业大学用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广亲和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株1S与株叶形态优良、配合力好、抗逆性强的优质早稻父本4024选配而成的两系法杂交早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生育期适宜等特点,在长江流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009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稻2009005),2009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9010)。  相似文献   
56.
高产广适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C两优39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C两优396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为母本,R396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湖南省高产组区试,全生育期132.9d,比对照两优培九短4d,平均单产9.75t/hm^2,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9.6%,排名第1;该组合还具有株叶形态优良、米质较好、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7年1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7.
两系杂交早稻父本996孕穗期和开花期耐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品种4628(耐冷性弱)和丰源B(耐冷性较强)为对照,采用人工气候室低温处理对两系杂交早稻父本996孕穗期和开花期的耐冷性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996孕穗期低温处理下的结实率和相对结实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4628,结实率下降值和低温敏感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品种4628;996开花期低温处理下的结实率和相对结实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丰源B和4628,结实率下降值和低温敏感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丰源B和4628.说明996孕穗期的耐冷性显著强于对照品种4628,开花期的耐冷性显著强于对照品种4628和丰源B.  相似文献   
58.
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明恢63之回交近交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探明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栽培稻后的增产效果,以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为增产QTL yld1.1和yld2.1的供体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各世代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至BC6F1后自交,得到BC6F2群体,通过分子标记检测,获得分别携带野生稻增产QTL yld1.1,yld2.1及同时携带yld1.1和yld2.1的3套回交近交系.田间试验表明,野生稻增产QTL回交近交系的产量均高于受体,说明将野生稻增产QTL转移至杂交稻恢复系中,能提高其产量水平,且2个QTL的增产效果大于单个QTL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三系杂交晚稻新组合H优518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三系杂交晚稻新组合H优518制种技术进行研究与实践表明:该组合在山区适宜夏制,在平原、丘陵区适宜春制、秋制,在海南冬制.春制父母本播种时差48d左右,叶差10叶;夏制时差37d左右,叶差9.5叶;秋制时差35~37d;海南冬制时差40d,叶差9.0~9.5叶.父母本行比为2:(14~16),母本移栽规格为13.3cm×13.3cm,父本移栽规格为25.0cm×13.3cm.制种田以底肥为主,N、P、K比例为1.0:0.6:1.2.“九二○”总用量120g/hm2以内,第1次喷施时母本见穗指标40%~50%.注重稻瘟病和黑粉病防治.  相似文献   
60.
三个C两优杂交稻组合的株型及干物质生产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汕优63为对照,对3个C两优杂交稻组合的株型及干物质生产特性进行了研究。与汕优63相比,C两优杂交稻组合上3叶叶型较狭长,叶片着生角度小,总叶面积较大;齐穗期上3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较高,根系活力较强;基部节间较粗、较短,茎秆的抗倒性强, 中部节间较长,穗下节间占总秆长的42.77%;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速率快,增量大,且茎鞘叶中的干物质向籽粒运转量多,对籽粒的贡献率高。C两优杂交稻抽穗后茎叶干物质输出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与稻谷产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C两优杂交稻组合较理想的株型和中后期强大的干物质生产和转运优势是其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