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3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7篇 |
农学 | 93篇 |
基础科学 | 49篇 |
45篇 | |
综合类 | 503篇 |
农作物 | 54篇 |
水产渔业 | 56篇 |
畜牧兽医 | 398篇 |
园艺 | 145篇 |
植物保护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苗木是林业建设的物质基础。育苗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的重要环节。能否做好育苗工作,把握市场动态,减少盲目育苗是整个育苗工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92.
993.
连广昌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22(4):1-7
如果图G已有一个合理边着色,使得图G中所有相邻顶点间的关联边着色集合相互不同,则这种边着色称为图G的准强边着色。具有准强边着色的图称为准强边着色图,并对准强边着色图给出一个分类。 相似文献
994.
粉蕉小茎尖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粉蕉茎尖离体培养繁殖种苗,在改良MS培养基中附加BA2.0-3.0毫克/升,对芽的形成和增殖有促进作用;附加NAA0.1-1毫克/升,能诱导芽苗生根菜成小植株。生根瓶苗在塘泥,等地质中有较高的成活率,并且长势良好,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求高产,农牧民连年盲目大量投入化肥,用量逐年增加,而有机肥用量却越来越少,结果造成土壤有机质过度消耗,导致土壤板结、沙化、次生盐渍化,营养严重失衡的耕地面积急剧增加,特别是在水果、蔬菜的集中产区,盲目超量施肥带来的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数量锐减,作物根系发育不良,代谢紊乱,抗逆能力越来越差,病虫害频繁发生,农民不得不超量施用农药,农药残留及其它毒物的超标准累积以及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害。这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但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发展,也对人们生活和身心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并且不稳…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单一剂量黄曲霉毒素B1(AFB1)后奶山羊乳中黄曲霉毒素M1(AFM1)的分泌规律及AFB1转化为AFM1的转化率,选择3只健康、体重接近的泌乳中期关中奶山羊,每只羊饲喂1 mg AFB1。饲喂后0、4、8、24、32、48、56、72、80、96、104及120 h采集羊乳,测定AFM1含量。结果表明:1)饲喂AFB1前(0 h),羊乳中未检出AFM1,但是饲喂AFB1后4 h,在收集的羊乳中均检出了AFM1;2)3只试验在羊乳中AFM1含量存在差异,但是其分泌规律非常相似,均呈先升高后急剧下降再缓慢下降的趋势;3)羊乳中AFM1的峰值出现在饲喂AFB1后4~8 h;4)羊乳中AFM1平均含量在56 h时为0.39μg/kg,低于我国限量值(0.5μg/kg),到120 h平均含量为0.02μg/kg,低于欧盟限量值(0.05μg/kg);5)各时间点AFB1转化为AFM1的最大平均转化率为0.19%,出现在4 h;6)饲喂AFB1后24 h内的AFM1平均转化率之和占AFM1总转化率的81%。结果提示,AFM1在奶山羊乳中的排出时间主要集中在采食AFB1后的24 h内。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水稻在孕穗期比苗期更容易感染穗枯病(Bacterial panicle blight of rice)并出现病症。本研究旨在探究水稻不同时期对穗枯病的抗性机理,为培育抗病水稻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喷雾法和注射法分别对苗期和孕穗期的抗、感病水稻品种接种颖壳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umae),测定处理组与对照组的3种抗氧化酶(POD、CAT、SOD)活性的差异,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5种防卫反应基因(PR1a、PR10b、Rcht、LOX、PAL)的表达量。【结果】B.glumae的侵染能引起水稻活性氧的积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使部分防卫反应基因大量表达,但是苗期和孕穗期的应答有较大区别。水稻孕穗期的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和防卫反应基因(PR10b、Rcht和PAL)的表达量比苗期高,但PR1a和LOX的表达量却低于苗期。【结论】B.glumae能诱导孕穗期的水稻产生更多抗病反应,参与抗病反应的主要是水杨酸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999.
以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土壤萘污染对其生理指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萘污染浓度小于50mg·kg^-1时对玉米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对根部的影响是污染初期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则抑制根部的生理活动。土壤萘污染浓度为100~150mg·kg^-1时,第1周时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也有促进作用,第2周开始抑制玉米的生长发育。当土壤萘污染浓度大于200mg·kg^-1时,污染胁迫作用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研究证实,高浓度污染的胁迫能使幼苗体内蓄积大量的活性氧和超氧自由基,破坏了其脂膜和代谢所需的蛋白酶,导致生理指标活动发生变化和代谢系统的紊乱。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表明,玉米苗期第2周是对萘污染进行生理调节和适应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