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27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分状况对红壤水稻土中有机物料碳分解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好气、淹水和干湿交替3种水分条件下有机物料碳在红壤水稻土中分解和分布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下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最高,好气条件下次之,淹水条件下较低。好气和淹水条件下添加物料促进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矿化,产生正激发效应,而干湿交替条件显著抑制了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矿化,呈负激发效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激发效应减弱。干湿交替条件下添加有机物料处理的土壤胡敏酸(Humic acid,HA)色调系数和E4/E6比值显著低于淹水和好气条件,淹水培养使土壤胡敏酸的结构简单化,干湿交替使胡敏酸芳构化和腐殖化程度增加,结构复杂化。有机物料碳在土壤腐殖质组分中的分配比例显示,干湿交替和好气条件促进了胡敏酸的形成,提高了土壤原有富里酸(Fulvic acid,FA)组分的转化和胡敏酸组分的分解;淹水条件下物料碳在富里酸组分中分布比例较高,且抑制了土壤原有胡敏酸组分的分解。有机物料碳在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分布比例较大,干湿交替和淹水条件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土壤肥力和尿素用量对黑土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黑土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和硝化率随土壤肥力和尿素施用量的变化规律,以明确土壤肥力和尿素施用量对黑土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土有机碳含量从16.0 gkg-1增加到60.9 gkg-1,铵态氮含量降低了27.7%,而硝态氮含量则升高了50.6%;尿素用量从N 120 mg kg-1提高到N 1200 mg kg-1,黑土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262.7%和425.7%。施用尿素条件下黑土硝化率在30.1%~89.4%之间。黑土有机碳含量从16.0 gkg-1增加到60.9g kg-1,硝化率升高了58.1%;而尿素用量从N 120 mg kg-1提高到N 1200 mg kg-1,硝化率降低了48.0%。说明黑土硝化作用强度随土壤有机碳含量升高而增强,随尿素施用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去除溶解性有机质对红壤水稻土碳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溶解性有机质(DOM)对红壤水稻土碳、氮矿化作用的影响,为正确认识红壤碳、氮循环的过程机制、制订科学的养分管理措施及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发育于第四纪红粘土的水稻土,以旱地红壤为对照,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去除DOM土和原土间有机碳、氮的矿化差异。【结果】去除DOM使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在培养前期(12 d)下降了6.3%~8.9%(平均7.5%),但整个培养期内仅降低3.6%~6.1%(平均5.0%),其影响不显著。去除DOM对不同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不同。3种水稻土在去除DOM后,土壤有机氮的累积矿化量显著下降,降幅为11.2%~18.3%(平均12.9%),而旱地红壤仅下降7.6%,与原土没有显著差异。【结论】DOM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中重要的氮素来源和有机氮矿化的原初物质,虽然只占土壤有机质的很少一部分,但在红壤水稻土有机氮的矿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量氮周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重要的活性养分库。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周转特性,探究施肥对土壤养分转化与供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田间长期单施或配施无机氮肥(N)、无机磷肥(P)、无机钾肥(K)、有机质循环(C)及1/2秸秆回田(S)的试验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量氮周转及水稻产量变化。【结果】施用磷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以及作物产量,比未施用磷肥处理平均提高了13.2%、33.1%、31.2%及173.4%。单施有机肥也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作物产量,比对照提高了36.1%、28.1%和68.1%,但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降低了4.3%。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氮周转速率及水稻产量,NPKC和NPKS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周转速率及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高40.1%、26.3%、177.1%、204.1%和36.1%、20.9%、192.9%、203.3%。【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活性养分库,增强土壤养分转化和供给能力,提高稻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测定土壤有机物质中12C及14C分解速率的密闭培养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波  车玉萍  林心雄 《土壤》1997,29(1):51-53
将五六十年代提出了的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密闭培养法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物质中^12C及^14C分解速率,为此,专门设计了一种吸收容量瓶,从而简化了实验室操作步骤,减少了^14C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潮土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与腐殖质积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采用^14C标记示踪法研究我国北方潮土中有机物质的分解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潮土中有机物质的分解,除受气候条件影响外,还受土壤CaCO3含量,水分及盐碱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并讨论了潮土有机质积累及提高潮土有机质含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选择上海市5种典型植物群落采样并布置室内恒温培养试验,观测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大小及动态变化过程,并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群落间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差异显著,但均高于草坪;而同一群落内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培养期间,土壤有机碳矿化量高低顺序为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草坪(黑麦草Lolium perenne)>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池杉Taxodium ascendens>竹林(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不同植物群落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同一群落土壤有机碳矿化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但不同群落间递减幅度存在差异,其中降幅最大为池杉,降幅最小分别为桂花(20 ~ 40 cm)和竹林(40 ~ 60 cm);培养期间,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变化过程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培养前期快速下降,培养后期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与培养时间之间符合对数关系,而有机碳累计矿化量与培养时间则符合显著的线性关系,各群落高低顺序为桂花>草坪>樟树>池杉>竹林。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相对于草坪,深根系植物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提高土壤有机碳库质量分数。图3表4参20  相似文献   
18.
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氮与总氮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旸  李忠佩  车玉萍  周立祥 《土壤》2008,40(5):719-724
通过田间采样并布置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N和总N的矿化动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N矿化速率和矿化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随水稻土肥力水平提高而增加。12周培养期内,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N的一半以上被矿化,其中约1/2的矿化量出现在前4周;不同熟化程度红壤水稻土的累积矿化N量为73.0~127.8mg/kg,平均矿化速率为6.09~10.7mg/(kg·wk)。用双指数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模拟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N和总N的矿化过程。微生物生物量N和总N的矿化过程均可分为快速和缓慢2个阶段,培养的前8周是快速矿化阶段。2个模拟方程参数的比较表明,微生物生物量N矿化量占总N矿化量的比例为10.8%~49.5%,其矿化潜力大,持续矿化时间长,对保证土壤N素的持续供应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历史名茶--阳羡紫笋的品质化学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历史名茶"阳羡紫笋"的品质化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从孓遗紫笋茶树上采集的紫笋芽叶与试制的紫笋红茶为样品,进行了无机组成、理化成分和香气组成等分析,结果表明紫笋芽叶的元素组成与同一茶园的普通芽叶没有明显差异,只是微量元素锌含量偏低,紫笋芽叶和紫笋红茶的酚氨比大大高于普通红茶,紫笋红茶的香气组成成分丰富,其中主要香气物质如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含量均比一级祁门红茶高,紫笋茶的香气组成特征赋予了它的独特风味.紫笋茶品质化学的研究将为阳羡紫笋茶的研制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干旱和半干润地区测定有机物分解速率的尼龙袋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心雄  吴顺龄  车玉萍 《土壤》1992,24(6):315-318
在田间条件下常用砂滤管法研究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1],该法也被用来研究有机物料中含氮物质的转化以及新形成腐殖物质性质[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