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水稻中OsWRKY45基因在NCBI中进行同源序列比对,电子克隆ZmWRKY45基因并与其他物种中的同源基因进行进化树分析。利用该基因的CDS区设计特异引物,在3叶期对吉单441进行不同浓度NaHCO_3处理,对玉米杂交种吉单441及其双亲自交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吉单441及其父本中含有ZmWRKY45,在盐碱胁迫下吉单441中该基因随着盐碱浓度的升高而表达量升高,初步判断该基因可能在吉单441的耐盐碱过程中起到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2.
应用RNAi技术创制了花粉彻底败育的玉米雄性不育株系,为玉米杂交制种提供雄性不育的基础材料。构建玉米MS26 RNAi植物表达载体,其中,以玉米综31未成熟的幼胚组织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定向转入到玉米中,以甘露糖为选择剂进行筛选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植株。通过Taqman探针法进行分子检测,获得18株单拷贝T0代转基因植株,碘-碘化钾染色分析结果显示,12株完全不育。在田间试验中,5个转化事件的所有T1代转基因植株在散粉期都表现雄性不育,且除此之外与野生型玉米对照植株之间没有其他形态不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S26 RNAi转基因玉米植株中MS26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由此可推断,MS26 RNAiT-DNA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能引起完全的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23.
锤片式饲料粉碎机内碎物料分离速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碎物料分离时的运动状态,揭示了碎物料的分离速度与气流环流层速度之间的联系,指出了提高锤片式饲料粉碎机分离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4.
植物雄性不育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工具,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且具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为了保证杂交种的强大杂种优势,杂交制种技术是关键,整体上分析,现有的玉米杂交制种技术各有利弊。本综述选取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玉米杂交制种系统,从技术和优劣势等层面进行了比较。综述发现玉米人工授粉操作简单方便,机械去雄不但可以提高去雄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玉米制种的质量和产量,细胞质雄性不育对自然群体的进化和商品杂种一代的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SPT技术可以利用转基因的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不含转基因成分的不育系和杂交种,解决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显性不育系系统需要将父本和母本都进行转基因改造,应用成本和育种回交消耗较高,雄性不育诱导系统为规避化学杂交剂的植物毒副作用提供了一些新的途径,为玉米雄性不育的利用提供了较全面的分析,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25.
吉林省水稻幼苗期低温处理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降低低温对吉林省水稻幼苗期的影响,减少病害的发生,对目前吉林省主要水稻栽培水稻品种幼苗期根系活力进行分析。以吉林省的7个主栽水稻品种(‘长白9’,‘长白16’,‘吉粳803’,‘吉粳105’,‘吉粳88’,‘吉粳83’,‘吉粳81’)为材料,对它们进行8~12℃低温处理,通过线性内插法确定了8~12℃分别处理1~6天条件下的水稻根系活力,进一步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温度下处理天数与水稻根系活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根系活力的降低与处理天数成正比,根系活力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的处理天数均呈现:‘吉粳81’ > ‘吉粳83’ > ‘吉粳88’ > ‘吉粳803’ > ‘吉粳105’ > ‘长白16’ > ‘长白9’。因此,根据温度条件可以对水稻幼苗期根系活力进行有效预测,并且得出水稻幼苗期根系耐冷性与水稻品种的属性相关。  相似文献   
26.
东北地区主要气象要素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主要气象因素变化规律,进而更好地对作物的品种布局进行指导,利用东北地区1961-2006年46年的97个气象站点的主要气象数据,利用反距离插值法分析了全年积温、降雨和辐射的区域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各气象要素的全年和作物生长季(5-9月)年际间变化规律和趋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全年积温、降雨和辐射分布具有明显的连续的地域特征,同时各气象要素间的年际变化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充分利用东北地区主要气象因素的区域和时空分布规律,有效进行作物合理布局,保证粮食的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在Genebank中搜索花粉致死基因Zm AA1、花粉育性恢复基因Ms45、粉质胚乳突变基因Mucronate及各基因特异调控因子和终止子序列,并在目的片段的上下游设计增加同尾酶Spe I(Nhe I、Xba I)和酶切后具有各种类型的DNA片段的Esp3I酶切位点,基因合成构建到克隆载体puc57上,命名为puc-Zm AA1、puc-Ms45、puc-Mc。采用传统酶切连接的方法将目的片段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3300上,并用热击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LBA4404及EHA105中,酶切、PCR检测及核苷酸序列测定证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28.
选取玉米ZmSh2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基因编辑载体pBUE411-ZmSh2,以玉米C01未成熟的幼胚组织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转入到玉米幼胚中,以草铵膦为选择剂进行筛选获得ZmSh2基因编辑的突变体株系。通过表型观察发现,编辑的纯合突变体材料明显比对照玉米自交系C01褶皱,使用手持式糖度仪检测突变体植株的甜度可达到25%。结果表明,利用CRISPR-Cas9技术能够创制出超甜玉米新种质材料,为CRISPR-Cas9介导玉米其他性状定向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9.
30.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为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种植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08-2009年在河南省商丘市进行了不同品种(‘矮抗58’和‘豫农949’)、不同播期(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10月27日和11月3日)和不同播量(60 kg/hm2、120 kg/hm2和180 kg/hm2)三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矮抗58’比‘豫农949’产量高597.30 kg/hm2;半冬性品种‘矮抗58’最高产量出现在10月6日,弱春性品种‘豫农949’最高产量出现在10月20日,10月20日以后随播期推迟小麦产量显著下降;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播期下以60~120 kg/hm2播量的小麦产量较高,10月27日、11月3日播期下以120~180 kg/hm2播量的小麦产量较高。通过对播种期和密度的组合分析,2个品种的适宜播期在10月中上旬,播量60~120 kg/hm2较为适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麦全生育期缩短,但缩短天数少于播期推迟天数,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不大;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群体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适当晚播可以减少无效分蘖和无效叶面积,提高成穗率。品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播期、播期与密度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