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为了摸索适宜密集烘烤主变黄时间的容差范围。[方法]试验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以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变黄期不同时间组合对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部位烟叶在烘烤变黄时间70 h条件下,以主变黄时间20~40 h,烤至72 h,烟叶失水率均达45%~55%,叶绿素降解率均在85%以上,有利于烟叶变黄和定色;不同部位烟叶在烘烤变黄时间70 h条件下,以主变黄时间30~40 h的烟叶经济性状较优,且叶尖变黄时间10 h+主变黄时间35~40 h的组合容差感官质量相对较大,叶尖变黄时间20 h+主变黄时间30~35 h的组合容差感官质量也相对较大。[结论]在烘烤变黄时间70 h条件下,以主变黄时间20~40 h容差烘烤的烟叶能基本满足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崔国民  师进霖  杨子娟  黄维  赵高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71-10272,10278
[目的]探索初烤烟叶评吸质量的主体指标,为初烤烟叶评吸质量综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南玉溪烟区的适熟烟叶,经中温中湿方法调制处理后,对烤后烟叶评吸鉴定;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初烤烟叶评吸鉴定指标: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杂气、浓度、劲头、余味、燃烧性、灰色、使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烤后烟叶评吸质量指标中,香气因子是影响烟叶评吸质量的主体指标,直接关系到烟叶评吸质量的总体评价。根据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确定了反映评吸质量主要的4个主成分及其主成分的函数方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发现综合分析计算值与烟叶使用价值高度正相关。[结论]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可行、客观的评价初烤烟叶评吸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成熟度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卧式密集烤房,研究了不同成熟度条件下烟叶片中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鲜烟叶中所含的香气物质经过烘烤大部分成份的含量下降,但在不同烘烤阶段,烟叶中香气物质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多数成份在0小时至12小时或36小时至48小时含量增加,48小时后减少。因此在适熟烟叶条件下延长变黄时间,使烟叶充分变黄后再缓慢升温定色有利于提高烟叶香气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密集烤房的大面推广应用,三段式烘烤工艺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烤烟提质增香烟叶烘烤工艺随之诞生。为比较提质增香烘烤工艺与三段式烘烤工艺烘烤质量差异,开展对比烘烤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质增香烟叶烘烤工艺烘烤成本降低0.09元/kg,淀粉和糖含量分别降低2.69%和6.55%,中上等烟比例提高5.99%,均价提高0.42元/kg。由此可见,提质增香烟叶烘烤工艺能降低烘烤成本、淀粉和糖含量,提高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对评吸结果体现出香气质较纯、香气量较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成熟度烟叶进行烘烤试验,结果表明:适熟的烟叶,容易烘烤,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最高.适熟烟叶在烤后颜色、光泽、油份、厚度、叶片结构与各种化学成分的合理协调性及评吸质量都优于其他成熟度烟叶.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云南省烤烟生产科学施肥水平,在云南省昆明市、文山州、普洱市、临沧市进行了氨基酸有机复混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复混肥有利于烟株早生快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倒,对烟株生长发育均有所提前;施用氨基酸有机复混肥能提高烟叶中氮含量、烟碱含量,能降低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评析结果为香气质较多、杂气较小、刺激性较大.其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氨基酸有机复混肥试验通过在云南省昆明市、文山州、普洱市、临沧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复混肥有利于烟株早生快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亩产量、亩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对烟株生长发育均有所提前;施用氨基酸有机复混肥能提高烟叶中氮含量、烟碱含量,能降低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评析结果为香气质较多、杂气较小、刺激性较大,其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确定烤烟烘烤各阶段最优的温湿度及各个温度所维持的时间,优化云南烟区密集烘烤工艺,提高烘烤质量.[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在整个烘烤阶段设置3种烘烤工艺处理,分析烘烤工艺对烟叶评吸质量和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多阶梯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干球温度36℃/湿球温度35℃,维持8h;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维持12 h;干球温度40℃/湿球温度38℃,维持10~12 h;干球温度42℃/湿球温度38℃,维持18~24 h;干球温度37℃/湿球温度38℃,维持18 ~24 h;干球温度50℃/湿球温度39℃,维持6h;干球温度54℃/湿球温度40℃,维持8h;干球温度60℃/湿球温度42℃,维持10~12 h;干球温度65℃/湿球温度42℃,维持10 ~ 12 h)烤后烟叶感官评吸整体得分高,分析的48种致香物质中有28种含量高,其余20种致香物质受烘烤工艺影响不明显.[结论]综合分析认为,利用多阶梯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对烟叶进行烘烤,烤后烟叶评吸质量和致香成分含量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确定烤烟烘烤各阶段最优的温湿度及各个温度所维持的时间,优化云南烟区密集烘烤工艺,提高烘烤质量。[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在整个烘烤阶段设置3种烘烤工艺处理,分析烘烤工艺对烟叶评吸质量和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多阶梯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干球温度36℃/湿球温度35℃,维持8 h;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维持12 h;干球温度40℃/湿球温度38℃,维持10~12 h;干球温度42℃/湿球温度38℃,维持18~24 h;干球温度37℃/湿球温度38℃,维持18~24 h;干球温度50℃/湿球温度39℃,维持6 h;干球温度54℃/湿球温度40℃,维持8 h;干球温度60℃/湿球温度42℃,维持10~12 h;干球温度65℃/湿球温度42℃,维持10~12 h)烤后烟叶感官评吸整体得分高,分析的48种致香物质中有28种含量高,其余20种致香物质受烘烤工艺影响不明显。[结论]综合分析认为,利用多阶梯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对烟叶进行烘烤,烤后烟叶评吸质量和致香成分含量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玉溪市K326烤烟品种定色期烘烤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优化密集烘烤工艺技术,改善烤后烟叶的总体质量和经济性状,提高其工业可用性。【方法】本试验选取K326烤烟品种,共设置了6种不同的定色期温湿度与时间组合烘烤工艺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测定烟叶产质量指标、物理特性、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等指标来判定烤后烟叶质量。【结果】在定色期6种温湿度与时间参数组合处理下,不同部位初烤烟叶物理特性均一般,仅单叶重符合优质烟叶的要求;不同部位烟叶各处理之间化学成分协调性总体较好,各项指标大都符合优质烟叶的要求。定色期相对湿度较低和较高都不利于烤后烟叶品质,适当提高相对湿度可以提升烟叶质量,提高温度虽然会提升烟叶质量,同时也会导致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变差。【结论】以定色期采取高温中湿烘烤方式并适当缩短定色时间的处理4,即定色期3个阶段的温湿度分别为48和37℃、55和38℃、60和39℃时,烤后烟叶感官评吸得分和均价最高,分别为81.5分和21.9元/kg,烟叶等级和物理特性最好,化学成分协调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