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13篇 |
3篇 | |
综合类 | 52篇 |
农作物 | 2篇 |
畜牧兽医 | 10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长期施肥对水田和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活性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长期施肥对水田和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活性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于2009年在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试验站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试验由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组成:水田无肥区(PCK),水田常规施肥区(PCF),水田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PSTF),水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PSTF+OF),旱地常规施肥区(DCF),旱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DSTF+OF)。于2015年分析测定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pH值。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田和旱地土壤的可培养细菌与放线菌数量无显著影响,仅PSTF+OF处理显著(P<0.05)提高土壤可培养真菌的数量。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处理(PSTF+OF和DSTF+OF)显著(P<0.05)提高水田和旱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各处理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处理(PSTF+OF和DSTF+OF)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总体来看,化肥和有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浙中地区不同玉米害虫的发生规律,在东阳市同时使用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对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小地老虎、劳氏黏虫、黏虫、东方蝼蛄和斜纹夜蛾进行种群监测。结果表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监测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但峰值数量存在差别,高空测报灯诱集的成虫数量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小地老虎、劳氏黏虫、黏虫和斜纹夜蛾在浙中地区每年均可发生4—5代,东方蝼蛄每年可发生1代;高空测报灯监测数量具有“突增突减”现象,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黏虫的春季高峰均比自动虫情测报灯提早2—6 d。利用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峰值的时间差可有效指示迁飞性昆虫的迁飞行为。 相似文献
64.
65.
66.
67.
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了诱捕器悬挂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均有引诱活性,不同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捕效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诱芯F、诱芯E、诱芯C分别与船型诱捕器组合及诱芯E与飞蛾诱捕器组合田间诱捕效果较好,两种诱捕器诱蛾总量无显著差异,诱捕器悬挂于1.8 m高度的效果优于1.5 m和1.2 m。田间种群监测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5月和9月各有一次比较典型的高峰,性诱剂可有效用于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监测。 相似文献
68.
为探讨化肥减量及有机肥施用对鲜食玉米植株生长情况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以农民习惯施肥量为对照,设计了3个处理进行考察:①比对照减氮15%;②比对照减氮15%且总氮量的10%用有机肥替代;③比对照减氮15%且总氮量的15%用有机肥替代。试验考察不同处理对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减施化肥氮15%及用有机肥替代10%~15%对产量无显著影响;有机肥替代后植株拔节期至灌浆期生长速率更高,灌浆期至采收期植株生长活力更好,有利于提高植株抗逆性、植株保绿和延长采收时间。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