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为了降低植棉的劳动强度和节本增效,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改棉麦套作为棉麦连作,发展和创新了适合本区域的棉麦连作两熟种植模式,通过秸秆全量还田实现养分归还,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用工,实现棉花小麦减投不减产。分析了棉麦连作的优势,提出了发展棉麦连作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不同施肥配比对冈杂棉0623产量的影响,以"3414"肥料模型设计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4个不同施肥处理下第一果枝节位、果枝数、单株铃数、衣分、单铃重、籽棉产量、株高等7个性状进行分析。通过不同处理间比较分析表明,N_2P_2K_2处理籽棉产量最高,为3145.71 kg/hm~2,较对照增产45.65%,肥料贡献率也最高,为31.34%。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3个主成分,解释7个性状85.001%的数据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果枝数、产量、单株铃数和单铃重等性状,是产量相关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2.317%;第二主成分与第一果枝节位相关,方差贡献率18.252%;第三主成分与株高相关,方差贡献率14.433%。各个处理综合因子得分排名前3位为N_2P_2K_3处理、N_2P_2K_2处理和 N_1P_2K_2处理。结合第一主成分得分和产量表现分析结果表明N_2P_2K_2处理(即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300、150、300 kg/hm~2)有利于"冈杂棉0623"产量的提高,是适宜的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23.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形势变化,棉花种植模式由套作逐步向连作发展,在鄂东平原地区开展适合麦棉连作栽培的小麦品种筛选试验,为棉田周年机械化技术模式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年试验条件下,扬麦20、华麦1168和冈15-35的产量构成因素协调性好,抗赤霉病性较好,在迟播模式下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在麦棉连作模式下,扬麦20、华麦1168和冈15-35可作为鄂东平原地区麦棉连作的小麦推荐品种。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冈0996’产量潜力,确定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关系,确定影响高产栽培的主要因素。以2016、2017年长江流域中熟组棉花区试和2018年长江流域中熟组生产试验中数据为基础,利用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等对‘冈0996’稳产性、丰产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冈0996’产量综合表现好,稳产性、丰产性好,具有高产的潜力。‘冈0996’增产点率高达91.50%,表现出较好的环境适应性。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铃数较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产生直接效应最大,且通过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产生间接效应值最大。‘冈0996’具有强的稳产性,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特点,在生产中要统筹好铃数与密度之间的矛盾,合理的种植密度,力争保证单株铃数,稳定单铃质量,确保衣分是实现高产的主攻途径。  相似文献   
25.
为实现棉蚜的绿色防控,探究环境友好型新型微生物菌剂蚜必净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防治作用,同时采用两种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和毒死蜱进行防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棉蚜均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但蚜必净处理5~15 d后,其防效维持在98%以上,与10%吡虫啉和40%毒死蜱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10%吡虫啉和40%毒死蜱处理15 d后,防治效果开始下降,下降幅度较大,棉蚜数量上升。  相似文献   
26.
为筛选出棉田防除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的除草剂,选用5种除草剂,采用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其对棉田香附子的防治效果及对棉花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药后14 d,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WG)和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WP)对香附子的株防效分别为88.68%和87.71%,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药后21 d,75%氯吡嘧磺隆WG和10%吡嘧磺隆WP对香附子的株防效分别为78.70%和76.04%,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药后28 d,75%氯吡嘧磺隆WG对香附子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2.37%和91.82%,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安全性分析显示,5种除草剂均对棉花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7.
小麦是湖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六位,为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品种利用、栽培方式和植保措施没有适应当前小麦生产的转型变化,湖北小麦在生产上表现为"产量低"、市场上表现为"品质差"、行业内表现为"地位降"。湖北省应尽快调整小麦品种利用方式,开展抗赤霉病和抗穗发芽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建立湖北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减低用种风险和成本,实施绿色防控,降低小麦病虫害危害,提升籽粒品质,唯如此,小麦产业才有望迅速走出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28.
为了棉花生产的轻简化.以晶华棉116为例,设置了增效缩节胺(DPC)不同浓度(90 g/hm2、180 g/hm2、270 g/hm2)处理进行棉花打顶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喷施DPC能够控制棉花新生主茎长度和株高,提高籽棉产量、单铃重和断裂比强度;中低浓度(90 g/hm2和180 g/hm2)处理对棉花单株结铃数、衣...  相似文献   
29.
陆地棉早熟性状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旨在探讨连续世代陆地棉早熟性状遗传规律。【方法】以陆地棉中751213和鲁棉研28为亲本,通过对P_1,P_2,F_1,F_2和F_(2:3)5个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株高、果枝始节、始节高度、花铃期、播种至开花和全生育期等早熟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株高和果枝始节的最佳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模型(D);播种至开花时间最佳模型为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3);全生育期最佳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花铃期和始节高度最佳模型均为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4)。【结论】上述对陆地棉早熟性状的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有助于阐明陆地棉早熟性状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30.
采用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两因素三水平研究了其对冈棉10号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冈棉10号产量的影响均极显著,最适宜的栽培模式为种植密度33 000株/hm2、施氮量225 kg/hm2,该条件下皮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