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2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5篇 |
农学 | 61篇 |
基础科学 | 63篇 |
46篇 | |
综合类 | 396篇 |
农作物 | 60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141篇 |
园艺 | 67篇 |
植物保护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在畜禽养殖减抗、禁抗的背景下,替抗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似乎非中草药莫属,实践证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代替抗生素作动物抑菌促生长剂是可行的,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防病抗病和促生长效果,而且也解决了抗药性和药残问题。但是中草药由于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栽培、加工、运输、保存、环节多,作用机理不明,以及质量控制标准不完善等,将中草药替代抗生素用于畜禽养殖前路慢慢且千沟万壑。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分析2013年新型重配A(H7N9)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作者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不同分离宿主的流感毒株NA全基因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新型重配A(H7N9)流感毒株NA蛋白颈部氨基酸发生缺失,其唾液酸结合(HB)位点发生一定程度适应性变化,NA蛋白糖基化位点为7个,NA蛋白酶活性中心未发生变异。与A/Hangzhou/1/2013(H7N9)株中NA片段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的前10个序列均分离自亚洲5个国家的禽类,同源性达96%以上。至于此次新型重配A(H7N9)流感毒株NA基因是否是禽传给人尚不清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16.
选用大米和桑蚕蛹基质栽培蛹虫草,比较子实体生长情况并分别测定子实体和基质部分的虫草素、腺苷及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桑蚕蛹基质蛹虫草子实体色泽金黄、密度大,生物转化率高,达95.72%,其子实体虫草素、腺苷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23.41 mg/100 g、294.78 mg/100 g和254.91 mg/100 g;大米基质蛹虫草子实体呈浅黄色、分散,生物转化率为22.78%,其子实体虫草素、腺苷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46.73 mg/100 g、118.43 mg/100g和999.55 mg/100 g;栽培后桑蚕蛹基质的虫草多糖、虫草素和腺苷含量分别为3 785.27 mg/100 g、446.19 mg/100g和120.52 mg/100 g;栽培后大米基质的多糖含量高达8 852.23 mg/kg,虫草素、腺苷含量低。建议对基质中的高含量有效成分进行针对性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18.
以延边地区一株野生羊肚菌资源为研究对象,母种分离后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明确其品种,并设计6个母种培养基配方、14个原种培养料配方、8个外源营养瓶配方、7个栽培基质配方,筛选其母种、原种、外源营养瓶及栽培的适宜基质。鉴定结果显示,该野生菌株“23-1”为六妹羊肚菌。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3-1”母种培养适宜PDA培养基,菌丝生长快、长势强,接种后96 h即出现菌核;原种培养料以13号配方(硬杂木屑38%、麦粒40%、麦麸10%、草炭土10%、生石灰1%、石膏1%)菌丝生长表现好,接种后15天满袋,菌丝粗壮;外源营养瓶配方中麦粒所含比例高,表现菌丝长势强、满瓶时间长,综合考虑原基形成时间及产量,适宜配方为麦粒50%~60%、硬杂木屑29%~39%、草炭土0~10%、生石灰1%;栽培基质各配方出菇时间接近,平均产量以6号配方(园土88%、珍珠岩10%、生石灰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07.46 g/筐。 相似文献
19.
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单产低、生物转化率不高、菇体畸形、杂菌污染等问题,甚至会让栽培者对食用菌栽培失去信心。其实,这是由于栽培者没有掌握栽培技术的要点,生产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大多数食用菌栽培程序大体相同,兹将本协会科技人员在平菇栽培中总结的几个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1菌种的选择1·1优质菌种是决定栽培产量的主要因素菌种选择不当会严重影响产量。虽然不同的菌种和同一个种的不同品种,其原种和栽培种的外观长相不尽相同,但有很多共性,诸如:(1)生长整齐。同一品种,同样的培养料和栽培环境,生长速度与长相应基本相同。(2)生长速度正常。不同种和不同品种间生长速度不同,然每一个品种的长速则基本相同。(3)色泽正常。不同的食用菌品种,虽然色泽略有差异,但是在天然木质纤维素类培养料或在谷粒上生长时,其菌丝体几乎都表现为白色。因此,正常的优良原种和栽培种外观应纯白色。如有其它真菌污染,从菌种外观上可看到其它颜色的菌落,如绿色的木霉和青霉,橘红(黄)色的脉孔霉和黄曲霉、黑灰色的毛霉、根霉和黑曲霉等。正常的原种和栽培种在生长中和长满时都应色泽鲜亮、上下一致、洁白、而不应灰暗苍白。如果一瓶(袋)菌种,上下色...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