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3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篇 |
农学 | 31篇 |
基础科学 | 40篇 |
55篇 | |
综合类 | 84篇 |
水产渔业 | 18篇 |
畜牧兽医 | 29篇 |
园艺 | 4篇 |
植物保护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二化一放蚕区柞蚕杂交种呼伦贝尔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分离和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适合二化一放蚕区(主要为高寒地区)放养的柞蚕四元杂交新品种呼伦贝尔一号。经小区试验和农村生产鉴定,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种,千粒茧重11.24 kg,茧层量1.28 g,平均每把产茧量1461.12 kg,分别比对照种提高8.91%、16.67%和39.87%;茧丝长1246.42 m,解舒丝长656.46 m,分别比对照种增长165.21 m和177.70 m。该品种具有强健好养、产量高、茧丝质优良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2.
83.
84.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农业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重,给农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据统计,仅1986年河北省就发生了污染事故1029起,赔款1004万元。然而直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处理这方面问题的条例。究竟怎样处理环境污染纠纷,由于没有具体条文,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85.
86.
通过对国内外万能锯链负荷工作时的受力分析,发现现有万能锯链的切齿组件的设计几何参数不尽合理。因而,造成正压合力集中,促使连接片偏磨,缩短了锯链寿命。同时,偏磨后的切齿组件切削功能恶化,影响了链锯机械性能的发挥。为此,重新设计了切齿组件,使正压合力趋向多点均匀分布。经生产、台架试验证明,新型锯链的使用寿命,是国产锯链的2倍左右,是斯蒂尔锯链的1.5倍;切削效率比国产锯链提高35—116.7%,比奥利根锯链提高3—4%。同时,切齿组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切削状态和原设计的主要几何参数。证明“正压合力多点均匀分布”的设计理论是克服连接片偏磨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87.
原木到材方式适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木到材方式适用技术的研究刘勤,李焕(黑龙江省木材采运研究所)(黑龙江省南岔林业局)刘易善,张文臣(黑龙江省木材采运研究所)(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所谓原木到材方式的伐区生产适用技术,是指运用该技术进行伐区生产作业时,有利于提高林业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8.
89.
上海远洋渔业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在中国远洋渔业产业中名列前茅,分析和总结上海远洋渔业产业发展动力因素对国内其他区域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推动渔业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运用波特钻石理论模型,以上海远洋渔业产业发展历程为主线,从生产要素、市场要素和其他产业等方面总结、提炼了上海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动因,并结合当前新的经济形势,对上海远洋渔业产业优先发展的主导动力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外部机会、政府行为、竞争压力和消费需求与消费方式的变化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础动因,而远洋渔业资源、技术资源、资金、深加工、物流、市场和专业人才的投入是产业发展的主导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90.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在山西寿阳地区设置的田间试验,分析比较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浅旋耕和常规耕作等4种耕作措施不同时期土壤紧实度、容重、入渗速率、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了解各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措施除引起旱地农田土壤入渗速率显著降低外,其他物理特性与常规耕作基本一致;免耕覆盖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最大,可导致0~10 cm表层土壤紧实度和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入渗速率在播前显著降低,但随着生育期推进与其他处理间差异逐渐减小,蓄水保墒效果显著,同时会引起土壤温度显著降低,播前较常规耕作平均降低2.0℃;浅旋耕措施则在改善表层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入渗速率方面较秸秆还田和免耕覆盖措施要好,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常规耕作措施平均能提高10%,但同时会引起4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