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32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黄涛  荣湘民  刘强  张玉平  谢桂先  彭建伟 《土壤》2010,42(6):915-919
为了寻找一种既能使作物高产、优质又环境友好的施肥模式,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洞庭湖地区研究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棒长、单株质量、百粒重、产量、粗蛋白含量、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及玉米地总氮、硝态氮、铵态氮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20%的沼肥和30%的堆肥2种施肥模式可显著改善春玉米农艺性状,分别使春玉米产量提高了69%和73%,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2%和36%,植株氮累积量增加了125%和117%,氮肥利用率较高,与施纯化肥处理相比,还可减少玉米种植期间玉米地土壤总氮随地表径流的流失量,减少幅度分别为25.1%和38.3%,从而减少了玉米地土壤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因此,这两种施肥模式可以在洞庭湖地区的春玉米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采用田问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及氮用量对水稻植株氮的吸收、转运,籽粒全氮、蛋白氮含量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配比及氮低量配比处理水稻植株N向籽粒转运的能力比对照要强,籽粒全氮、蛋白氮含量以及蛋白质产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3.
纳米剂包膜氮肥对早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纳米剂包膜氮肥对早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纳米膨润土和纳米活性炭包膜氮肥可提高早稻产量,增加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促进氮磷钾向籽粒的转运.但对早稻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及早稻干重的影响不明显.2种纳米剂处理中,以常规氮肥量基础上减氮20%添加20%膨润土处理的效果最好,与施用等氮量的未加纳...  相似文献   
54.
不同施肥对双季稻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氮肥(WN)、单施化肥(HF)、猪粪替代20%氮肥(ZF)、沼渣沼液替代20%氮肥(ZYF)、堆肥替代20%氮肥(DF)、早稻绿肥、晚稻稻草代替20%氮肥(LDF)6种不同施肥处理下双季稻径流氮磷含量和累积流失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基肥和追肥后,径流水中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水溶性磷含量逐渐下降。HF处理双季稻季径流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5.91,3.65,0.82mg/L。相比HF处理,有机物料替代20%氮肥处理能够降低径流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其中以DF处理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1.18,0.71,0.14mg/L;除DF处理外,有机物料替代20%氮肥能够增加径流水中全磷和水溶性磷的平均含量。相比HF处理,有机物料替代20%氮肥能够减少氮素径流流失负荷,以DF处理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流失负荷最小,分别为10.25,6.17,1.71kg/hm2;DF处理磷素流失负荷与单施化肥处理持平。综上,DF处理能够降低径流水中氮磷流失负荷,对于保护环境和控制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为推广应用稻草型生物有机肥,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草型生物有机肥对莴苣根系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型生物有机肥增强了莴苣的根系活力,提高了莴苣根系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了莴苣的产量,增加了莴苣茎叶中可溶性糖、维生索C的含量,降低了莴苣茎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粗纤维的含量.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酒糟型生物有机肥酵解过程中几种水溶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变幅在6~9.添加不同外源微生物菌剂对堆体pH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电导率(EC)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整个酵解过程中EC值均小于4.0 ms/cm.腐殖酸OD465 nm/OD665 nm(E4/E6)值前期增大,后期呈动态变化,堆制结束时维持在2.06~2.14.水溶性铵态氮(NH4--N)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溶性硝态氮(NO3--N)含量呈上升趋势,堆制结束时NH4--N、NO3--N含量比为0.91左右.水溶性碳(WS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溶性氮(WSN)含量呈下降趋势,WSC、WSN含量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到堆制结束时变幅在4~6,达到了腐熟要求.  相似文献   
57.
节水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中量施肥法"(N,P2O5,K2O施用量分另4为190,90,100kg/hm2)、"氮高量施肥法"(N,P2O5,K2O为210,90,100 kg/hm2)、"氮低量施肥法"(N,P2O5,K2O为170,90,100kg/hm2)对饲料稻威优198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U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ase)活性、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中量施肥法处理水稻旗叶和粒籽中的SPS、SUS、ADPase活性较高;旗叶净光合作用速率较快;叶和籽粒中蔗糖含量较高,蔗糖转化成淀粉的能力较强.氪中量施肥法处理能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德和籽粒产量,有效穗分别比氮高量栽培法和氪低量施肥法提高了7.70%和10.32%,籽粒产量分别比氮高量栽培法和氮低量施肥法提高了12.02%和8.47%.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羧甲基壳聚糖对水稻氮代谢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羧甲基壳聚糖对水稻氮代谢,子粒、糙米的全氮、蛋白氮含量,子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羧甲基壳聚糖适宜浓度,水稻生殖生长后期功能叶和茎鞘中氮素转运能力比对照强,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比对照高;糙米中全氮和蛋白氮含量也高于对照。子粒蛋白质产量以0.5%的羧甲基壳聚糖处理最高,比对照增产19.8%。本试验条件下,以羧甲基壳聚糖0.5%浓度处理效果最好,0.25%浓度处理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59.
不同品种油菜子粒产量及氮效率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大田试验,以16个冬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了油菜子粒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响应度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品种间差异,并初步探讨了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对不同品种油菜氮效率差异的贡献。结果表明,无论施氮水平如何,不同品种的子粒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响应度均有显著差异,而氮素吸收量只有在不施氮条件下品种间差异才达到显著水平。根据不施氮时的氮效率和氮素响应度将16个油菜品种分为4种不同类型:1)氮高效–高氮响应(NHE-NHR)型,包括Xy1、Xy16、Xy17、Xh19、Xh20和Xy21; 2)氮低效--低氮响应(NLE-NLR) 型,包括Xy6、Xy8和Xy9;3)氮高效–低氮响应(NHE- NLR)型,包括Xy7、Xy12、Xy14、Xy15和Xy24;4)氮低效–高氮响应(NLE-NHR) 型,包括Xy11和Xy13。无论供氮水平如何,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氮素吸收效率的变异系数,说明氮素利用效率对油菜氮效率差异的贡献大于氮素吸收效率。但是,氮素吸收效率的变异系数不施氮时大于施氮条件,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则相反,说明在氮胁迫条件下,氮效率的差异中来源于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减少,来源于氮素吸收效率的变异增加。  相似文献   
60.
控释尿素减少双季稻田氨挥发的主要机理和适宜用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施用控释尿素减少稻田氨挥发的主要机理,及有效减少氨挥发的施用量,为充分发挥控释尿素的环保效应提供参考。【方法】盆栽试验于2017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大棚内进行,供试土壤为潮砂泥田水稻土,供试早稻、晚稻品种为中早39和泰优390,供试控释氮肥为树脂包膜控释尿素。设置不施氮肥 (CK)、普通尿素 (U) 以及控释尿素等氮量 (CRU1)、减氮10%(CRU2)、减氮20%(CRU3) 和减氮 30% (CRU4) 6个处理。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监测双季稻田氨挥发特征,监测同期田面水铵态氮 (NH4+-N) 和硝态氮 (NO3–-N) 浓度、pH值及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结果】施用控释尿素 (CRU) 显著降低了稻田氨挥发损失,各施氮处理稻季氨挥发累积损失量表现为U > CRU1 > CRU2 > CRU4≈CRU3。与U处理相比,CRU处理明显降低了氨挥发速率峰值,且不同程度减少了稻田氨挥发累积损失量,减排程度可达50.3%~70.1%。CRU处理氨挥发损失率为5.6%~8.13%,且早、晚稻均以CRU3和CRU4处理较低。与U处理相比,早、晚稻CRU处理施基肥后田面水中的铵态氮浓度峰值分别降低74.5%~80.4%、53.4%~76.0%,施分蘖肥后分别降低69.5%~89.1%、67.3%~80.3%。U、CRU1、CRU2、CRU3和 CRU4 处理早稻田面水平均 pH 值分别为7.26、7.22、7.25、7.32和7.14,各处理差异不显著;晚稻田面水平均pH值分别为7.85、7.71、7.72、7.72和7.66,CRU处理均显著低于U处理。U处理氨挥发速率和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r = 0.8813),与硝态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r = –0.5319);CRU处理与U处理变化规律类似,CRU3和CRU4处理氨挥发速率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达到显著正相关 (r = 0.5388和0.4245),各处理氨挥发速率与田面水pH值和10 cm土层温度相关不明显。【结论】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降低稻田水面中的铵态氮含量,减少由于施肥导致的pH值增加,因而显著降低了稻田的氨挥发损失量,减少了氨挥发损失率。早稻和晚稻均以控释尿素施用量减少20%~30%的氨挥发减排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