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4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乙草胺、扑草净、赛克、速收这几类除草剂单用及混配对夏播大豆安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乙草胺与赛克适量浓度(1.5 L/hm2+0.75 kg/hm2)混用处理效果最好。该处理有利于调节光分布,提高光合速率;大豆子粒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研究还表明,土壤处理除草剂能在最早时间防治杂草,改善田间群体结构,从而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对产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适当的除草剂混用,可降低用药量,对杂草可持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对冬小麦品种晋麦 6 4生长发育与形态生理特点研究的结果表明 ,该品种高产、稳产、抗倒伏能力强的内因是具有高光效的株型 ,其上部叶片上举 ,旗叶与主茎夹角小 ,旗叶长宽比小 ,中后期绿叶面积大 ,主要功能叶持续时间长 ,植株第 1、2节间短 ,维管束数目多 ,分蘖成穗率高 ,灌浆速率较快 ,千粒重高。  相似文献   
23.
从多年生野生鲁桑的枝条中分离出190株内生细菌,并分析其多样性指数(H)、丰度(D)、均匀度(J),发现在不同发育时间的桑树枝条中,内生细菌的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指数明显不同,枝条发育时间越长,越不利于内生菌的生长,而1年生枝条最有利于内生细菌的生长。分离得到1株优势内生细菌,命名为ME0717。经培养性状观察、形态鉴定、染色反应等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ME071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ME0717菌体和发酵液对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orifolium Hara.)、桑漆斑病菌(Myrothecium roridum Todeet Fr.)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株的发酵液对两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4.
近几年来猪肉价格不断上升,养猪效益不断攀升,然而许多养殖户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在猪的饲养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进一步提高猪的生产效率,将原来的手术去势用药物去势所代替。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讨适宜冬小麦保水保墒增产的秸秆覆盖模式,于2014-2016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常规种植无玉米秸秆覆盖(CK)、常规条播+行间覆盖玉米秸秆4 500 kg·hm-2(CPM1)、常规条播+行间覆盖玉米秸秆9 000 kg·hm-2(CPM2)、双行条播+空行覆盖玉米秸秆4 500 kg·hm-2(DPM1)、双行条播+空行覆盖玉米秸秆9 000 kg·hm-2(DPM2)5种种植模式对麦田土壤温度、水分及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秸秆覆盖量下,DPM的冬小麦产量显著高于CK和CPM;DPM2的增产效果优于DPM1,而CPM2 的减产率大于CPM1;穗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是籽粒产量增减的主要协同因素。与CK相比,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育期0~20 cm土壤均表现为生育前期增温和后期降温的双重作用;与CPM相比,DPM对冬小麦生长前期土壤增温效果好,后期降温幅度低且延迟降温时间;在同一覆盖模式下,覆盖量越大,前期增温效果越好,后期温度变幅越窄。总体上,秸秆覆盖对生育期均温表现为增加效应。秸秆覆盖使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增加,其中越冬期增加程度较高,CPM1、CPM2、DPM1、DPM2的土壤贮水量较CK两年平均增加28.7、42.3、25.6和38.3 mm。同一覆盖模式下,覆盖量越大,保水效果越好。生育后期DPM的保水效果优于CPM。因此,在无灌溉或少灌溉条件下,双行种植+空行覆盖模式下覆盖带和种植带结合可对山西晋南地区麦田土壤起到蓄水调温、提高冬小麦有效穗数和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讨普通小麦与栽培大麦正反交杂种幼胚离体培养效果,采用幼胚直接成苗和幼胚-愈伤组织成苗两种培养方法进行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结果表明,采用幼胚直接成苗培养法,小麦石4185×大麦W30胚培出苗率为28.71%,胚拯救成功率为13.04%,移栽存活率为28%;大麦W30×小麦石4185胚培出苗率为38.83%,胚拯救成功率为17.51%,移栽存活率为34.21%。采用幼胚-愈伤组织成苗培养方法,小麦石4185×大麦W30胚培出愈率为16.67%,移栽存活率为88.41%;大麦W30×小麦石4185胚培出愈率为1045%,移栽存活率为89.29%。说明通过幼胚-愈伤组织成苗培养法可以获得大量健壮再生植物,是普通小麦与栽培大麦正反交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7.
糯小麦新品种临糯8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糯88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2006年以wx(京糯)/晋麦47号纯糯中间材料为母本、以临抗13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糯性小麦新品种。2013、2014年连续2 a参加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试验田小区品比试验,2015、2016年参加多地5点次品种对比试验,均表现优质、稳产。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组特色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4 738.5 kg,比对照晋麦99号增产19.4%;2017—2018年度继续参加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4 114.75 kg,比对照晋麦99号增产5.30%;2 a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4 426.5 kg,比对照晋麦99号增产12.4%。其支链淀粉(占淀粉)含量100%、糯性优良。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或相同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28.
为给太行山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太行山前南峪旅游区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选取的景观空间格局度量指标包括:斑块数量、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结果显示:前南峪景观以水土保持林和板栗林为主,二者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2.24%,并且处在山坡的中坡和上坡位,在各景观中占绝对优势;景观面积、周长、斑块数、景观多样性指数较其他景观类型大,破碎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较其他景观小,对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及其变化的控制作用较强。其他景观类型处在山坡中下坡位,均匀度大小相似,增强了整体景观的多样性。这些结果表明,目前前南峪的景观格局基本合理,利于前南峪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9.
晋麦99号是山西省审定的第1个全糯性冬小麦品种,其支链淀粉含量近100%,糯性优良,是改善面粉品质、研发新型食品的优质原粮。通过对影响该品种产量的各因素进行研究,初步形成晋麦99号品种生产技术要点:结合整地一次性施足底肥,一般每公顷施化肥N 125~130 kg,P_2O_5 120~135 kg;适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5日;适宜播量为225 kg/hm~2;结合返青补灌300 t/hm~2水,这有利于植株发育,促进穗分化,形成较好的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30.
试验结果表明,按照大花蕙兰的生长特性和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对北方普遍使用的节能日光温室稍加改造,创造适合大花蕙兰生长所需的环境,利用现代喷灌技术和通风设备,通过精心管理,完全可以规模化种植好大花蕙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