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4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351篇
林业   430篇
农学   587篇
基础科学   274篇
  533篇
综合类   2983篇
农作物   480篇
水产渔业   270篇
畜牧兽医   1400篇
园艺   583篇
植物保护   232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530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537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31.
运用阿尔新蓝—茜素红分染染色法对尖吻鲈仔、稚鱼(1~20日龄)尾部骨骼发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尖吻鲈仔鱼体长为(1.86±0.05)mm时眼睛发育完全、口张开、消化道形成,骨骼开始发育,脊柱出现弯曲,头部与躯干形成139°~149°的夹角;在体长(2.48±0.1)mm时,第一片尾下骨出现;体长(2.58±0.1)mm时,第二片尾下骨和第三片尾下骨同时出现;体长(2.85±0.1)mm时第四片尾下骨、第五片尾下骨和尾下骨旁骨同时出现;体长(3.28±0.1)mm时尾杆骨的上翘逐渐明显,尾下骨变宽,尾杆骨尚未缩短;体长(5.11±0.2)mm时,尾杆骨缩短,尾部骨骼变形完成;体长(10.11±0.5)mm时,胸鳍发育完成,鱼体骨骼发育趋于成熟,变态发育完成。  相似文献   
932.
正弧菌病是海水鱼、虾、蟹、贝类等品种养殖过程中普遍流行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对水产养殖对象的危害较大,给水产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大部分弧菌对养殖动物具有较强的侵袭能力,同时可以产生多种有害蛋白质酶和外毒素等,影响养殖对象健康。溶藻弧菌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弧菌,在TCBS(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  相似文献   
933.
双标准曲线法是基因表达定量研究中应用较广的一种相对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结合绝对定量的原理,对传统双标准曲线法进行了改进。以刺萼龙葵延迟萌发基因DELAY OF GERMINATION 1(DOG1)的表达检测为例,选择β-actin为内参基因,分别将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片段插入pEASY-Blunt Zero载体,制作标准质粒。提取冷藏或常温储藏种子的RNA进行荧光扩增,同时将标准质粒梯度稀释液作为模板构建标准曲线,以此计算SrDOG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双标准曲线法能够灵敏地检测SrDOG1基因的差异表达,发现冷藏种子中SrDOG1基因的表达量较常温储藏显著增高。双标准曲线法检测结果稳定,重现性好,数据处理简单,适用于多种条件下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刺萼龙葵DOG1基因的表达特性和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4.
常规杂交是甘蔗遗传改良的主要手段,开花诱导是亲本杂交的关键。花芽分化和花序发育对甘蔗开花至关重要,但目前笔者们对这一过程还缺少必要的了解。本研究以当前甘蔗主栽品种粤糖93-159为材料,对其茎尖分生区花芽分化及花序发育过程进行石蜡切片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甘蔗开花过程可明显划分为6个阶段:营养生长阶段——甘蔗分生区维持营养生长;花芽分化阶段——生长锥分生区膨大,产生花序分生组织;枝梗分化阶段——分生区周围的褶皱分化产生一次、二次枝梗分生组织;小穗/小花原基分化阶段——沿枝梗产生的小穗分生组织分化出2朵小花分生组织;花器官分化阶段——小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典型花器官;成熟阶段——抽穗开花,可以授粉。此结果揭示了甘蔗花发育分化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变化,可为甘蔗开花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5.
蓖麻诱集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蓖麻诱集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调查了蓖麻诱集带及其临近棉田和对照(不种植蓖麻棉田)的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结果表明,蓖麻诱集带的种植能显著降低3代棉铃虫发生期棉田落卵量及棉花生长后期烟粉虱和小花蝽的种群数量,而对棉田其他主要害虫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无显著影响。虽然蓖麻的种植未能显著降低棉花上绿盲蝽的发生数量,但蓖麻能吸引大量绿盲蝽繁殖。蓖麻和临近蓖麻棉花上昆虫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棉田,而两者的优势集中性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棉田。这可为以后种植蓖麻诱集带诱集棉田主要害虫及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6.
利用62对SSR引物对16个白化、黄化茶树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初步明确了不同白化、黄化品种的遗传结构,以及SSR标记在白化、黄化品种鉴定上的适用性,为此类茶树品种资源的鉴定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经过对引物筛选和扩增条带的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多态性的55对引物中,共检测出169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为2~5个,平均为3.07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和Shannon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是0.40和0.79;169个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在3.12%~96.88%之间;16个参试品种的遗传距离在0.086~0.532,品种间遗传结构差异明显;当D≈0.18时,可将16个品种划分为3类,其中大部分亲缘关系相近或地理位置一致的品种聚为一类。此外,笔者根据不同引物的等位基因带型构建了16个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并筛选出3对核心引物(TM156、TM508、MSG0380)用于不同白化、黄化茶树品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937.
水氮处理对稻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稻茬小麦水肥优化管理提供对策,以国审小麦品种兰考198为供试材料,连续两年在河南信阳研究了水(正常和渍水)、氮(0、225和300 kg·hm-2)处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处理对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影响表现为氮>水>水×氮。施氮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产量、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对千粒重影响不大。渍水处理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但两种水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渍水对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影响也因年降雨量的不同有所差异,对籽粒容重无显著影响。因此,在当前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高的豫南稻茬麦区,氮肥仍是决定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38.
裸燕麦新品种坝莜8号具有抗旱、耐贫瘠、抗病、优质、高产等优异性状和特性,该品种的引进改善了内蒙古地区优质燕麦品种短缺的现状,为该区燕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多年的推广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39.
从草甘膦污染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耐受400 mmol/L草甘膦的菌株S1536,该菌株在草甘膦浓度为100~400 mmol/L之间生长迅速,最适pH为6.0,最适生长温度为30℃,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以S1536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测序获得其16S rDNA序列,在GenBank登录号为MG519831,在NCBI中经BLAST比对与泛菌属(Pantoea sp.)同源性达到99%。用ClustalW对S1536与泛菌属各个种模式菌的 16S rDNA进行多重序列对比,该菌株与Pantoea rodasii同源性最为接近,达到99.2%,故将菌株S1536命名为Pantoea rodasii S1536。该菌株具有较高草甘膦抗性,对温度和pH适应性强,是优良的耐草甘膦菌株,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基因注释,获得抗除草剂基因aroA序列,为下一步明确基因功能,挖掘Pantoea rodasii S1536高抗草甘膦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0.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有多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d的感染率仅次于基因型b,建立PCV-2d基因型的PCR-RFLP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NCBI中PCV2 Cap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并选择PCV-2d特异的酶切位点MSPI进行酶切,对酶切的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同时进行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PCR总体积25μL,模板量2μL,退火58℃,35个循环为PCR反应最佳条件,目的片段702 bp;MSPI酶能将PCV2d特异地切出2个条带474、228 bp.酶切体系为12.5μL、MSPI酶1μL、酶切时间1 h;该酶切体系的最低模板量为10 ng·μL-1,重复性好.送检的24份病料的PCV2d阳性率为33.3%.可见,本研究建立的PCV-2d基因型的PCR-RFLP鉴别诊断方法,特异、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