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许德海 《中国稻米》1994,1(2):41-4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稻作经济效益的问题日益显得重要。兹根据近年日本期刊发表的资料.对日本水稻的低成本生产技术作一简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稻田养鸭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具有除草、治虫、减病和增产增收的效果,但与养鸭密度有密切相关。平均稻谷产量和纯收入与养鸭密度成极显著负相关;鸭子纯收入随着养鸭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其产投比相应下降;稻鸭合计的纯收入在养鸭密度225只/hm^2以内,比不养鸭对照增42.5%~70.9%,300只/hm^2以上时,虽然纯收入的增幅仍达66.5%~73.0%,但饲料成本增加,产投比下降,比放养225只/h卉的降低0.03~0.12。用养鸭密度与稻谷产量及产投比的回归方程求其最大理论值,得出养鸭密度分别为216和250只/hm^2。为此,最佳养鸭密度为216~250只/hm^2。  相似文献   
53.
研究表明,稻鸭共育技术发挥了鸭在稻间的除草治虫防病、中耕浊水通气、壅泥培土、促进水稻生育和增产、稻鸭产品无公害增效等“役禽”功能,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持续发展的生产目标,属于创新的稻田农作制度,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4.
3个试点研究结果表明,协优9516是一个具有中上秧龄弹性的新组合。采用稀播一段育秧,30 ̄40d秧龄,产量达7.5t/hm^2以上,适宜的移栽叶龄为8.7 ̄10.1,以保证本田营养生长阶段出生的叶龄有3.7 ̄1.9张,实现270穗/m^2,每穗实粒数110粒,千粒重28g,单穗重3g左右。  相似文献   
55.
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具有除草、治虫、减病和增产增收的效果,但与养鸭密度有密切相关.平均稻谷产量和纯收入与养鸭密度成极显著负相关;鸭子纯收入随着养鸭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其产投比相应下降;稻鸭合计的纯收入在养鸭密度225只/hm2以内,比不养鸭对照增42.5~70.9,300只/hm2以上时,虽然纯收入的增幅仍达66.5~73.0,但饲料成本增加,产投比下降,比放养225只/hm2的降低O.03~0.12.用养鸭密度与稻谷产量及产投比的回归方程求其最大理论值,得出养鸭密度分别为216和250只/hm2.为此,最佳养鸭密度为216~250只/hm2.  相似文献   
56.
4个试点的研究结果表明,协优963作连作晚稻栽培,表现秧龄弹性较好,在采用稀播一段育秧的条件下,30~40d秧龄处理的单产达500kg/667m^2以上。适宜的移栽叶龄为8.07~9.16张,以保证本田营养生长阶段出生的叶龄有3.71~1.53张,实现310.8~321.6穗/m^2,实粒92.0~100.3粒/穗,千粒重28.40~28.95g,单穗重3.40~3.62g。  相似文献   
57.
浙江省近期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的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近期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的主要性状考查,多数组合具有穗大、粒重、产量高和抗病能力强的特性;在穗重、抗病性及稻米品质等性状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今后必须在保证足够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使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得到协调发展;并通过丰富遗传基础来进一步改进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58.
中浦优华占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中99A×华占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抗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后期转色佳,米质优等特点。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连作晚稻种植。着重总结了该组合的生育特性和高产栽培种技术。  相似文献   
59.
通过分期播种移栽试验研究了穗期高温对协优315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3播栽期的穗期(颖花分化至齐穗期)遇到极端的高气温时段(日均温32℃以上,日最高气温平均37℃以上),协优315的产量均比对照汕优63低;第4~7播栽期穗期气温逐渐降低,协优315的产量均超过对照汕优63.结实率差异,尤其是穗下部籽粒的结实率差异是引起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协优315穗期对高温的反应比汕优63敏感,易受高温影响而导致结实率和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