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47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81篇
  63篇
综合类   496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340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随着全球网络云平台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的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受到严重影响。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经验,开展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助于提升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通过调研国内9个地区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内高校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4种常见模式,构建了以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修复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旨在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供“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2.
微型月季快速繁殖与优化培养瓶内开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型月季嫩茎切段为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和培养瓶内开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以M S+BA 3.0m g/L+N A A 0.4m g/L的培养基上,不定芽诱导效果较好,诱导率达91.5%;在M S+BA 1.0m g/L+IA A 0.2m g/L的培养基上,不定芽增殖效果较好,增殖倍数为9.8;试管嫩茎在M S+BA 1m g/L+IA A 0.2m g/L+G A 0.3m g/L+A BA 0.5m g/L+蔗糖40g/L上完成了瓶内花芽分化与开花,花芽分化率为80%;再生苗在1/2 M S+IA A(0.1~0.5)m g/L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普遍较好;试管苗在蛭石﹕森林土(1﹕1)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为95%。  相似文献   
93.
33%二甲戊灵乳油防除甘蓝田一年生杂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  王冠 《北方园艺》2015,(6):106-109
以33%二甲戊灵乳油为试材,研究了其对甘蓝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适宜剂量,以期为药剂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3%二甲戊灵乳油施用后,对甘蓝无显著药害症状,能很好地防除甘蓝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33%二甲戊灵乳油有效成份618.8~742.5g/hm2,推荐剂量内对禾本科杂草稗草的株数防效为80.5%~84.7%,鲜重防效为88.1%~91.6%,对阔叶杂草的株数防效为89.6%~94.3%,鲜重防效为93.5%~96.8%。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均表现为鲜重防效高于株数防效。  相似文献   
94.
宏观水土保持监测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宏观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监测两大重要分支之一 ,在水土流失严重威胁区域生态环境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它在监测目的、对象、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与微观监测都有显著区别。关于宏观水土保持监测的理论问题可以分为关于理论的研究和区域水土保持动态及其环境影响研究 ,而且都体现出其研究尺度的明显影响。目前在我国其研究和实践发展很快 ,多数研究都应用了遥感和 GIS方法 ,但基本理论研究还很缺乏。随着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建成和地球信息技术的进步 ,宏观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将继续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95.
适于北方寒地栽培的大苹果品种(系)新苹4号苹果是近几年引进新疆系列之一,表现为抗寒较早熟、果个大、色鲜、味美而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96.
煤矿企业本身既是能源的生产企业,也是能源的消耗企业,如何满足安全、高效生产的前提下提高能效,节约用能,减少煤矿区的碳排放,是煤炭行业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必然面对的问题.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改造或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加强煤矿的用电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7.
以杜仲的茎尖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其不同浓度和低温层积处理在茎尖的萌发、增殖和生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了不同激素浓度对茎尖的生长影响。以MS培养基为主,其中激素浓度以MS 2.56-BA NAA、MS 2.5ml6-BA为最佳。  相似文献   
98.
黄土沟壑丘陵区退耕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在黄土沟壑丘陵区退耕政策的实施,退耕必将对该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产生重大影响。对退耕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模拟研究,可为退耕政策的合理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选定位于黄土沟壑丘陵区的安塞研究区,在RS和GIS支持下,采用USLE,模拟研究了不同退耕方案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在2001年土地利用的遥感解译图和GIS计算分析基础上设计了8种不同的退耕方案,模拟结果显示,各种退耕方案对土壤侵蚀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强度及强度以上侵蚀区,退耕后研究区已没有发生剧烈侵蚀的区域,强度和极强度侵蚀明显减少;土壤侵蚀量的减少主要发生在≥25°退耕和≥15°退耕,≥25°退耕还草和还林分别使土壤侵蚀总量减少了19.9%和23.2%,≥15°退耕还草和还林分别使土壤侵蚀总量减少了36.6%和42.6%。≥8°退耕方案和全部退耕方案与≥15°退耕方案相比,水保效益并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9.
土壤硝态氮含量原位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现阶段土壤硝态氮测量成本较高、无法长期原位测量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使用钛烧结滤芯收集土壤溶液,通过近红外光谱法检测土壤溶液中的硝酸根浓度进而得到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检测装置。通过试验对比陶土头与钛烧结滤芯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土壤溶液收集效果,选用钛烧结滤芯作为土壤溶液采集器收集土壤溶液,以近红外LED作为测量光源,采集人工配置土壤溶液的光谱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预训练建立硝态氮含量预测模型。建立的硝态氮含量预测模型其训练集皮尔逊相关系数、测试集皮尔逊相关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达到0.997、0.995、3.43。实地测量土壤溶液并与硝酸根离子电极以及土壤养分速测仪进行对比,最大相对偏差为5.9%,可满足实际测量准确性要求。该套检测设备在深度为10~40 cm、含水率为15%以上的土壤中有较好的土壤溶液采集效果;检测装置的长期测量标准差为0.006,动态响应时间为1.4 s,具有良好的检测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溶液吸光度数据建立的硝态氮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以应用于土壤溶液硝态氮原位监测,为长期自动测量土壤硝态氮及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搭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晚播对弱筋小麦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3和宁麦13为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N210:210 kg/hm2、N270:270 kg/hm2)设置适播与晚播处理,分析弱筋小麦氮素积累与利用情况。结果弱筋小麦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主要来源于土壤氮(70.48%~85.51%);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主要来源于土壤氮(74.35%~86.86%);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主要来源于肥料氮(52.88%~82.12%)。与适期播种相比,晚播显著增加了小麦成熟期单株氮素积累量、开花期来源于土壤氮的积累量、成熟期营养器官和籽粒来源于土壤氮及肥料氮的积累量。弱筋小麦花前营养器官积累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率为55.52%~79.78%,氮素积累转移的贡献率为38.91%~77.99%。适期播种处理下,花前营养器官氮素积累转运量、转运率与贡献率分别为23.47 mg/株、75.23%和71.46%,而晚播显著降低花前营养器官氮素积累转运量、转运率与贡献率(分别为19.87 mg/株、59.74%和50.31%)。各处理小麦氮肥生产效率为25.25~44.27 kg/kg,氮素利用效率为15.75%~41.43%,氮素收获指数为0.730~0.844。同一因素下不同水平比较表明:晚播显著降低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但播期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在相同品种和氮水平处理下,晚播较适期播种籽粒产量降低。结论弱筋小麦晚播不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为获得较高产量水平与氮素利用效率,应尽量保证弱筋小麦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