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引进品种在广西扦插繁育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翠、年年12号、黄玫瑰、丹桂、年年1号、黄棪等6个乌龙茶品种均2003-2009年在广西桂林年参加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其中黄棪为对照种.本试验目的在于了解这些品种在广西的扦插繁育能力,完善各品种相关适应性数据,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覃秀菊 《中国茶叶》1992,14(5):24-25
ABT生根粉是中国林科院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广谱生根促进剂,自1985年问世以来,曾在多种植物上应用过,远销16个国家和地区,1989~1992年被列入国家科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之  相似文献   
33.
本文主要对新育成品种尧山秀绿、桂香22号、桂香18号与广西主要推行品种福云6号(CK1)、福鼎大毫(Ck2)进行扦插繁育对比试验,探讨新育成品种的无性繁育能力,为新品种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利用红茶原料加工黑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利用红茶原料加工黑茶的工艺,选用凌云白毫茶品种鲜叶加工的红茶、绿茶为原料(绿茶1号、绿茶2号、红茶1号、红茶2号),在控温控湿条件下,不同的"渥堆"时间、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黑茶加工工艺试验,通过对试验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生化成分分析,研究"渥堆"过程的"渥堆"叶含水量、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变化情况及对六堡茶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红茶为原料加工黑茶,品质达到或超过传统黑茶品质要求,且减少了杀青工序、缩短了黑茶加工的渥堆时间及加工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可提高黑茶产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35.
茶园栽培管理水平与茶叶品质有重要的关系,直接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是:施肥的种类、数量、方法,病虫害防治用药的时间和农药的品种选择。文章主要分析了生产中通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6.
茶树良种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推广无性系良种的重要性及国内外发展概况,介绍一些茶树良种与茶叶品质的一些相关性,并对如何避免盲目性引进新品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解剖、分析野生茶树叶片结构特征,为广西优质茶叶生产、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扶绥9个野生茶树株系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和比较其抗逆性、潜在生产力、适制性和持嫩性等生产性状。【结果】9个野生茶树株系的叶片结构特征、丰产性状与制红茶的品质在株系间存在一定差异。上表皮细胞厚度为19.31~26.26μm,叶肉组织厚度为189.47~335.37μm,海绵组织厚度为121.04~238.32μm,生产力指数为1268.96~3105.60。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结构特征和生产指数在株系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抗逆性状最强的是姑标7和姑标8,产量性状最好的是姑标8和姑标6,制红茶品质最好的是姑标8和姑标1。【结论】扶绥野生茶树9个株系的叶片为中生偏旱型结构特征,均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虫能力,其中姑标1、姑标6、姑标7和姑标8等4个株系是综合性状较好的红茶种质资源,可选为优良茶树育种材料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38.
广西亚热带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广西亚热带优异茶树种质资源的选育方法及技术路线,并分类阐述各茶区的茶树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9.
桂香18号是从国家级有性系茶树品种中选育出的无性系良种,参与了广西区品种比较试验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各项指标表现优良,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已获得广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广西区内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0.
适制六堡茶的国家级茶树良种——桂绿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叙述桂绿1号新品种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创制六堡茶的加工工艺、主要生化成份变化、品质特点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