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研究不同水深条件下海南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及其转bar基因水稻杂种F1(简称"Bar野杂种F1")的农艺性状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水深条件对Bar野杂交后代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ar野杂种F1种子活力总体高于普通野生稻;在生物量方面,水深为10 cm时,野生稻总体生长优势明显,且随水深升高,野生稻和Bar野杂种F1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野生稻在各水深条件下株高普遍高于Bar野杂种F1,而水深对各品种的剑叶面积无显著影响。对比本实验与模拟野生稻原生境中的杂草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深水对杂草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山栏稻是旱稻的一大类,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生态和经济价值.为研究海南山栏稻运输Na+和K+的分子机制,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水稻OsHKT2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从山栏稻幼根中提取总RNA,然后采用PR-PCR(RT-PCR)方法扩增出HKT2基因片段,将扩增出的片段回收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挑选阳性克隆进行PCR检测后测序,得到一段长为1593 bp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编码530个氮基酸,与GenBank中注册的水稻OsHKT2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与OsHKT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1%.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抗性品种,并对各抗性鉴定方法进行评价,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和广西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水稻品种(组合)及2017年广西区试水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从田间直接采集、在室内用感虫品种TN1饲养的褐飞虱为虫源,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褐飞虱若虫存活率和取食选择性及发育历期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等综合鉴定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初步从供试水稻品种(组合)中筛选出表现为抗(R)的品种1份(R373),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2份(特优373和特优582).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和水稻次生物质含量测定结果与苗期群体鉴定结果一致,均表现为抗性材料的相关指标与感虫品种TN1差异显著(P<0.05),与抗虫品种RHT差异不显著(P>0.05).褐飞虱若虫的取食选择性、存活率及在不同品种上的发育历期测定结果与其抗虫表现存在差异,且结果之间无规律性.[结论]R373是性能稳定的抗性品种(组合),可作为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基础材料使用.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可作为水稻苗期抗褐飞虱性评价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功能标记鉴定普通野生稻中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菲律宾白叶枯病菌小种对供试的9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及1份高感白叶枯病材料IR24进行抗性鉴定,发现IR24对所有的菌株都表现为高感, 6份野生稻材料对9个菌株表现全抗,占参试野生稻总数的67%。取自广西玉林的1份材料只感PXO280(P8),海南万宁的1份材料感PXO71(P4),广州高州的1份材料对PXO79、PXO99和PXO339感病,而这几份材料对其余菌株都表现为抗病,说明每份材料至少含有1个抗性基因。利用已克隆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5、xa13、Xa21和Xa27的功能标记检测,结果表明9份供试普通野生稻中都不含抗性基因xa5、Xa21;5份为显性Xa13纯合体,4份为隐性抗病xa13杂合体;5份为抗病显性Xa27纯合体,3份为隐性xa27纯合体,1份材料中xa27和Xa27都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海南普通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叶枯病严重危害水稻的生产,防治白叶枯病的工作刻不容缓。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培育具有抗性的水稻新品种。但是来源于栽培稻的抗病基因抗谱窄、数量有限,因此从野生稻中发掘抗白叶枯病基因,对培育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接种4个菲律宾白叶枯病菌小种对海南普通野生稻进行抗性鉴定,同时利用目前克隆的已知抗性基因设计分子标记进行PCR分析,检测了其中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结果表明,来自海南不同地区的15个普通野生稻居群均表现出对白叶枯病菲律宾小种一定的抗性。功能标记检测结果发现,15个居群的普通野生稻中含有Xa1或其同源基因,但均不含有xa5、xa13抗病基因;7个居群能够扩增出Xa21抗病基因条带;Xa27抗病基因条带能够在另外7个居群中被扩增出。研究结果为发掘具有抗白叶枯病特性的海南普通野生稻材料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中试开发的实践与经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中试开发经过5a的实施已经取得显著进展。通过不育系生态联合鉴定筛选出一批实用的光温敏不育系;通过新组合生态适应性鉴定筛选出一批性状优良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在生产上应用。初步建立了不育系稳产、高产繁殖技术体系及杂交种子稳产、高产制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亲本原种生产、防杂保纯和质量监控体系及杂交种子生产管理体系。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下述几条基本经验:①选准组合、办好示范样板是发展的基础;②种子生产技术工程化是发展的关键;③防杂保纯与质量监控是发展的保障。我国两系杂交稻生产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为培育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恢复系,以HC086为供体亲本(其Wx基因来自美国水稻品种Francis),以优良的水稻恢复系R898、R476、R838、R6547为受体亲本,利用PCR-AccI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在回交世代进行辅助选择,将供体材料控制直链淀粉的Wx基因导入到不同恢复系中。对后代株系的基因型及其直链淀粉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普遍有了显著提高,受体亲本的直链淀粉含量由10.6-14.4%提高到了18.0-21.4%。改良株系与广占63S和Y58S的配组实验表明,F1代杂交种的直链淀粉含量较原组合有显著提高,并达到适中直链淀粉含量水平,且主要农艺性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说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改良水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资源考察、记录和收集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S结构的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以《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为规范采集数据,将海南普通野生稻居群资源的表型数据、来源地、经纬度和水稻生产数据等有机结合,具备数据管理和用户查询功能。通过本系统可以全面了解库内各个普通野生稻居群种质的特征特性,为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的科学管理与数据共享构建基础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9.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光温特性及其熟期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个熟期性不同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三亚、贵阳、武汉、南京4地各4 a的分期播种熟期性资料及同期的温度和日长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强弱均为晚籼(粳)>中籼>早籼;大部分不育系在中温条件(24~28℃)下的感光性强于在低、高温条件下的感光性;各不育系短日下的感温级低于或等于长日下的感温级;短日高温生育期的表现与常规水稻一致,即中籼>早籼>晚籼(粳).选配了各不育系的熟期性模型,早籼和中籼不育系可以用温度线性或非线性模型表达,但晚籼(粳)不育系以用光温综合模型表达为宜.  相似文献   
20.
利用淹水灌溉、湿润灌溉、旱作喷灌和传统旱作等4种栽培方式种植山栏稻,分别测定其抽穗期、齐穗期和乳熟期的剑叶净光合速率、茎叶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旱作喷灌方式具有最大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并能延缓功能叶的衰老,使物质积累显著高于淹水灌溉、湿润灌溉和传统旱作。与传统旱作相比,旱作喷灌能显著提高山栏稻剑叶净光合速率,提高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产量增加203.10%。此外,旱作喷灌还能节约用水,是山栏稻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