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31.
宁东煤炭基地经过长期大规模煤炭开采造成大面积植被损毁,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韦州矿区为例,基于11期Landsat影像,应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覆盖度(FVC)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煤炭开发对生态的影响及时空表征,为生态治理和生态安全保障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韦州矿区近11 a间NDVI年均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大部分区域以低植被覆盖度为主。在2007-2017年期间韦州矿区大部分区域植被均得到了中度和轻微改善,植被改善的区域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5.27%,退化区域仅为0.25%。而在2013-2017年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基本保持不变,植被改善面积比为13.44%,退化面积比为11.69%。韦二矿区重度损毁区植被退化程度要大于中度和轻度损毁区,植被退化区域所占面积比依次为18.56%、12.85%、6.64%,表明采煤沉陷在一定程度上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影响着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132.
为探索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种子休眠原因,对其种皮透性、抑制物质强度(以豌豆Pisum sativum种子为材料)和种子不同部位外植体生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皮透性对种子吸水率和呼吸速率有一定影响;用生根前的紫斑牡丹种子胚乳、胚、种皮浸提液处理的豌豆均有部分生根率,且生根率依次增大,但上胚轴萌发率均为0;用生根及发芽后的紫斑牡丹种子种皮、胚乳处理豌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生根前的,且均有部分上胚轴萌发,但前两者生根率及上胚轴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完整种子、种皮置于一旁的去皮种子、去皮种子、胚(裸胚或去子叶胚)的紫斑牡丹生根率依次提高,发芽率均为0;紫斑牡丹胚及去子叶胚均需要经过低温处理后上胚轴才可以萌发。由此说明:①造成紫斑牡丹种子下胚轴休眠的因素是种皮的透性、种皮及胚乳中的抑制物质。②紫斑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原因在胚内部,而与种子在生根后及发芽过程中种皮及胚乳中抑制物质强度的变化无关,去除种皮、胚乳及子叶无法解除其休眠,上胚轴休眠需要经过低温过程方可解除。  相似文献   
133.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危害较严重的两种果树害虫,且化学防治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索安全有效的生物源农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在陕西省白水县和乾县苹果园进行两种害虫动态监测及生物源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苹果黄蚜1 a中的大发生时期在5-6月,百梢虫量最高达1 552头,建议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上中旬。金纹细蛾幼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中旬,百叶虫斑数最高达17个。金纹细蛾成虫1 a发生4代,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下旬,第3代危害最严重,单个诱捕器诱虫量最高达1 344头。4月下旬是金纹细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盛期,是应用性诱剂诱杀防治的关键时期;而6月中下旬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生物源农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 d防效仍在80%以上,1.8%阿维菌素微乳剂、0.3%印楝素乳油、6%鱼藤酮乳油也有较好防效。0.3%印楝素乳油对金纹细蛾持效性长,药后15 d防效仍达81.25%,1.8%阿维菌素乳油和2.2%甲维·氟铃脲乳油药后15 d防效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研究大花黄牡丹二次枝生长对结果率和结实率的影响,以及败育胚珠的发生时期和胚珠败育的生理机制,为大花黄牡丹日后的引种栽培及人工调控结实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引种栽培的大花黄牡丹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1年连续3年在花果期进行二次枝发育与果实发育的田间控制试验,按照花蕾和二次枝处理的不同,分为A、B处理组和对照,其中A组保留不同花蕾,去除所有二次枝;B组保留所有二次枝,去除不同花蕾;对照组保留所有花蕾和二次枝,统计各处理的结果率和结实率;在花后12~50 d定期采集胚珠,对比分析正常胚珠与败育胚珠不同时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含量以及脱落酸(ABA))差异。【结果】1)花后10~30 d是大花黄牡丹果实的生长高峰期,也是胚珠败育主要发生时段;花后13 d正常胚珠与败育胚珠外部形态差异明显。2)A组中,保留所有花蕾的植株结实率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B组中,多数去除花蕾处理组结实率高于对照组,其中仅保留最下方侧花处理结实率最低。3)花后13~14 d,大花黄牡丹正常胚珠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同时期的败育胚珠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花后12~13 d,败育胚珠中淀粉含量最低,之后持续上升,而正常胚珠花后14 d时淀粉含量最高,之后迅速下降;花后13 d,败育胚珠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正常胚珠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花后13~15 d,败育胚珠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正常胚珠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花后13~50 d,大花黄牡丹正常胚珠和败育胚珠的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正常胚珠的SOD活性始终高于败育胚珠。4)花后13~20 d,大花黄正常胚珠中的IAA、GA3、ZR含量,以及(GA3+IAA+ZR)/ABA、GA3/ABA和IAA/ABA均明显高于败育胚珠,ABA含量和ABA/(GA3+IAA)低于败育胚珠。【结论】大花黄牡丹二次枝、侧花与顶花之间的竞争会导致胚珠败育,适当摘除二次枝或侧花可提高结实率;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活性低是导致胚珠败育的生理原因;此外,胚珠败育也与胚珠内源激素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5.
为建立检测梅迪-维斯纳病毒(MVV)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根据MVV核苷酸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以梯度稀释的含有MVV目的扩增片段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进行定量PCR反应。结果显示:5.0×105~5.0×101拷贝范围内定量PCR均有S型扩增曲线,检测灵敏度为50拷贝。对羊的其他病毒核酸均无扩增反应。本研究建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在MVV的快速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6.
袁涛  聂奎 《中国家禽》2006,28(3):54-56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传播迅速、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鸭病毒性肝炎分为各自独立的没有血清学关系的Ⅰ型、Ⅱ型和Ⅲ型。1965年英国诺福克已接种了Ⅰ型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的雏鸭发生鸭肝炎,从病鸭中分离到的病原经交叉免疫试验证明与Ⅰ型鸭病毒性肝炎不同,故命名为Ⅱ型鸭病毒性肝炎。20世纪60年代后期Ⅱ型鸭肝炎在商品鸭群中消失,但至80年代英国的诺相克再度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137.
138.
本文依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四年中葡萄幼苗生长至成龄树的栽培管理技术,阐述了葡萄不同生长时期的培育方法和管理措施,旨在促进葡萄苗健康稳定的生长,取得更高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9.
采用SOA架构构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信息服务平台,通过WebService技术将病虫害采集信息与防治模型发布为Web服务,形成一个开放的、易于其他信息系统集成的服务平台,从而克服了信息系统彼此封闭的障碍,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相似文献   
140.
为保存和扩繁牡丹杂交系种质资源,提供牡丹组培苗的菌根化供试体系,本试验筛选牡丹杂交系‘Z1-10-3’和‘Z1-WM’的种子,取种胚进行胚培养,建立了牡丹胚培养无菌体系。结果表明:成熟种子经70%酒精2 min与0.1%HgCl 20 min表面消毒后去外种皮切开胚乳直接取胚接种,3 d时启动率达76.7%,比直接用种子和去外种皮的种子接种启动时间提前30~50 d。胚根苗直接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1/2MS+IBA 1.0 mg/L +AC 0.4 g/L+Sugar 30 g/L,在自然弱光照下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