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47篇
农学   53篇
  11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64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为研究铅暴露所致大鼠脑组织氧化损伤和橙皮素的保护作用机制,大鼠用醋酸铅(500mg Pb/L)和橙皮素(50mg/kg)处理。处理结束后测定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结果表明,铅可显著提高大鼠脑组织中MDA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GSH含量(P<0.01)和显著降低SOD和CAT活性(P<0.05);与铅处理组相比,橙皮素却能显著降低铅处理脑组织MDA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GSH含量(P<0.01)和显著提高SOD和CAT活性(P<0.05)。说明铅可导致大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橙皮素对铅致脑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2.
采用NC-II遗传设计,以郑58、昌7-2为测验种,与17份高密度条件下筛选的玉米自交系组配成34份杂交组合,2014—2015年分别于陕西杨凌、长武、榆林进行3种密度(45 000、67 500和90 000株hm–2)配合力分析试验。采用PROC VARCOMP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耐密性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采用频率直方分布图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耐密性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平均数的变化规律,利用AMMI评价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组合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产量、倒伏率、茎秆强度主要受加性遗传效应控制,空秆率主要受非加性遗传效应控制。加性遗传效应对产量及耐密性相关性状的贡献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玉米自交系产量、空秆率、倒伏率、茎秆强度的一般配合力频率均属于正态分布,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GCA的平均值提高了0.28,空秆率GCA平均值降低了0.21,倒伏率GCA平均值降低了0.03,茎秆强度GCA平均值增加了0.02。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玉米自交系产量GCA密切相关(r=0.877**,r=0.811**,r=0.67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稳定的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组合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强化逆境选择压力,实施高密度选择策略,是增强玉米自交系耐密性和抗倒性,提升一般配合力,实现产量增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23.
干旱胁迫下氮肥对玉米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氮肥水平对玉米光合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与正常灌水处理相比,干旱胁迫降低玉米叶片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量子产量(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增加胞间CO2浓度(Ci)、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丙二醛(MDA)含量;保护酶活性(SOD、POD和CAT)升高。干旱胁迫下适量施氮(225 kg/hm2)提高玉米叶片的Gs、Tr、Fv/Fm、φPSⅡ和qP;降低Ci和qN;同时显著提高保护酶活性(SOD、POD和CAT),降低膜质过氧化程度,全面改善叶片光合功能和内在的生理特性。不施氮肥和过量施氮(450 kg/hm2)均表现出与适量施氮处理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24.
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材料,通过施加低强度(40μw·cm-2)和相对长时间(7 d)的UV-B辐射,研究拟南芥幼苗和成苗中三种山奈酚糖苷即山奈酚-3-O-鼠李葡萄糖基-7-O-鼠李糖苷(K1)、山奈酚-3-O-葡萄糖基-7-O-鼠李糖苷(K2)、山奈酚-3-O-鼠李糖基-7-O-鼠李糖苷(K3)含量及合成途径关键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对UV-B辐射的响应.结果表明,拟南芥幼苗三种山奈酚糖苷含量均为成苗的10倍左右.经过7 d的UV-B辐射处理,拟南芥幼苗中山奈酚糖苷积累水平、合成途径关键酶编码基因chs和fls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山奈酚糖苷表现为响应UV-B辐射而积累.在拟南芥成苗和幼苗中三种山奈酚糖苷组合模式应对UV-B辐射的变化并不一致,这与其在防御机制中的不同角色有关  相似文献   
225.
氮肥运筹对粮饲兼用玉米群体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粮饲兼用玉Zea mays米陕单310在施氮总量为225.0 kg/hm2的条件下,采用3个施氮时期(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的不同施氮比例的7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0∶10∶0和0∶5∶5的注重中、后期施氮的后重式施氮运筹方式对玉米构建较大的合理叶面积指数和良好的叶系结构效果显著,其花后干物质生产速率高,成熟期干物质尤其是籽粒部分的干物质积累量大,饲用可消化养分产量高,可显著改善群体质量、提高饲用产量和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6.
夏玉米不同群体的受光态势和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试验对两个不同基因型品种在45000、60000、75000、90000和105000株/hm25个密度下,对叶面积系数和受光态势及光合特性的变化及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叶面积系数的增加,净同化率减少,作物生长率增加,但超过适宜叶面积系数后,作物生长率随叶面积系数的增大而减少。叶面积系数与产量的关系呈二次曲线变化,大喇叭口期、吐丝期、成熟期地面透光率与子粒产量的关系可用y=ax2+bx+c来表示。随着密度的增加,单叶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下降,胞间CO2浓度升高,超过合理范围后,各指标变化幅度增加。群体光合势最高阶段主要在大口期至吐丝25d和吐丝25d至成熟期,在吐丝25d以前,随密度的增加群体光合势增强;在吐丝25d后,群体光合势在适宜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密度过大时光合势下降。合理密度下,群体整个生育期的叶面积系数变化平稳,成熟期的叶面积系数较高,生育后期光能截获量大,群体内透光率适宜。  相似文献   
227.
采用PVA-H3BO3交联法对茶叶粉末进行包埋固定化,制成的茶叶包埋颗粒作为净化材料填装到过滤腔中,制得茶叶包埋颗粒过滤器。使用该过滤器抽吸卷烟,进行感官质量评价,并对烟气常规成分及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样对比,茶叶包埋颗粒可有效降低刺激性,增加烟香,改善余味;烟气总粒相物和焦油量有所降低,分别降低5.80%、6.04%,烟碱变化不明显;烟气中致香成分、增加烟气浓度的成分及醇和烟气的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如苯甲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乙酰基呋喃、5-甲基糠醛、巨豆三烯酮分别增加188.10%、151.65%、80.11%、63.97%、57.73%,而酚类等有害物质明显减少,如邻甲酚、2,3-二甲基苯酚、苯乙腈、2-甲基芴分别降低38.47%、24.46%、60.09%、65.40%。  相似文献   
228.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的氮肥运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在N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不同时期和不同的施肥比例试验发现: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增加氮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饲用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且不同类型玉米施氮的侧重时期不同,青贮型玉米侧重于大喇叭口期,粮饲兼用型玉米侧重于拔节期。  相似文献   
229.
A LiCl/DMAC solvent system was used to dissolve wood-cellulose with aims to broaden its application in preparing func-tional materials of modified wood-cellulose. We studied the dissolubility complexion of wood-cellulose in a LiCl/DMAC solvent system, made sur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LiCl in a cellulose solvent, and further confirmed its dissolution mechanism via the measurement of infrared spectra of soluble products. The study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LiCl salts, which can form intermediate complexes with cellulose,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Cl/DMAC solvent system, and their solubility performance is en-hanced by reducing the hydrogen bond effect between cellulose molecules; second, the non-aqueous solvent system is a better method for dissolving wood-cellulose in homogenous phase. As found in infrared spectra, the absorption intensity of hydroxyl groups (broad peaks: 3,400 cm-1) decreased greatly in cellulose macromolecules. This is because the degree of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hy-droxyl groups of cellulose macromolecules is reduced, due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hydrogen bonds. Lastly, wood-cellulose can be dissolved in a LiCl/DMAC solvent thoroughly and efficiently, and can provide a better solvent system for homogeneous synthesis in the preparation of new functional materials via modified wood-cellulose.  相似文献   
230.
INTRODUCTIONAccompanied with the steady economic growth and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n China, highquality timber structural houses are drawing moreattention.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modernwooden house constructing techniques, timberstructural houses have sprang up in China, especiallyin some metropolises such as Beijing and Shanghai(Figures 1 to 3).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timber structures being adopted in China, whichincludes sawn and round tim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