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为了综合评价稻秸还田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冻害的影响,以不还田为对照(CK),设置覆盖还田、宽行覆草、浅旋还田、翻耕还田4种还田方式,研究各处理下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变化以及对低温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覆盖还田和浅旋还田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的出苗、分蘖的发生以及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其产量分别减少了21.3%和15.3%,而宽行覆草和翻耕还田则与之相反,分别较对照增产8.0%和5.2%。另外,与对照相比,覆盖还田和浅旋还田不仅显著降低了单株麦苗质量(茎蘖数、鲜重和干重),而且在低温下有更多的冻害苗和更高的冻害比例。相关分析得出,冻害苗数与单株麦苗的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通过宽行覆草和翻耕还田2种方式还田均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冬小麦的冻害。  相似文献   
42.
更年灵胶囊中淫羊藿为其君药,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淫羊藿苷进行了含量测定,收到了满意效果。且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不同氮素粒肥水平下水稻精米矿质元素含量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变化,明确蛋白质及蒸煮食味品质与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以扬稻6号和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氮素粒肥水平,分别为对照(N1,0kg/hm 2)、中氮素粒肥(N2,90kg/hm 2)和高氮素粒肥(N3,150kg/hm 2),并对精米中矿质元素含量和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氮素粒肥水平的提高,精米中含氮量提高,大量元素P、K含量和中量元素Ca、Mg含量显著降低,微量元素Fe、Mn、Zn、Cu含量显著增加,Mg/K和Mg/(N·AC·K)表现为降低趋势,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多,直链淀粉含量有所减少,RVA谱特征值中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崩解值逐渐降低,回复值和消减值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食味值显著变差。相关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与微量元素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大、中量元素含量和食味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Mg/K和Mg/(N·AC·K)与RVA谱特征值关系密切,有利于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由此可见,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地控制后期氮肥在适宜范围内,以提高稻米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和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44.
为探明江苏如东草甸土水稻穗肥减氮运筹效应,以当地农户传统施肥模式(A)为对照,在穗肥减氮10%的情况下,设置B(2∶1)、C(1.5∶1.5)、D(2.5∶0.5)、E(3∶0)、F(0∶3)5个不同的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水平,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产量效益、群体质量和稻米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穗肥减氮10%后,不同施肥比例茎叶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总体呈降低趋势,产量与之相反(除F减产6.67%),其中C增幅最大(2.47%),主要表现为结实率与千粒重的提高,其产值、纯收入和产/投比增幅分别为2.48%、17.31%和3.38%。成熟期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和0.965。抽穗期上3叶(总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衰减率均与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变化呈相反趋势(除F处理),其中C成熟期叶面积指数最高,叶面积衰减率最低。适当提高保花肥比例有助于上3叶净光合速率的提高,且处理C、F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倒2、3叶增加趋势比倒1叶明显。穗肥减氮10%后,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有改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有所提高,蛋白质...  相似文献   
45.
全程机械化是油菜生产的必然趋势,鉴于目前中国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仍然较低,本研究通过对直播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进行分析,从品种选择、耕地整地、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6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适宜中国直播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高产高效农艺措施。针对直播油菜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以期提高直播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6.
研究树脂包膜尿素在冬小麦生产上的高效施肥模式,选用缓释期60 d(S1)、90 d(S2)2种树脂包膜尿素为材料,设置“一基两追+替代20%追肥”(T1)、“一基一追+替代60%追肥”(T2)和“一次性基施+替代100%追肥”(T3)3种模式,以常规尿素施肥模式(全部为尿素,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为50%、10%、20%、20%)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产量形成、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基施树脂包膜尿素替代追肥模式中,以T2模式的增产效果最显著,T2S1、T2S2处理分别较对照增产5.08%、10.0%,增产的原因主要在于总粒数(即穗数×每穗粒数)的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T2S1、T2S2处理生育前期茎蘖数无明显差异,但提高了高峰苗茎蘖数和最终成穗数,其在小麦开花期后的干物质积累也显著高于对照,尤其在籽粒灌浆期,能提高乳熟期旗叶SPAD值,有效延缓旗叶的衰老及乳熟期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促进籽粒灌浆和花后干物质积累;另外,二者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也高于对照。3种树脂包膜尿素替代追肥模式均能降低成本投入,但以T2模式产值增加最多,T2S2处...  相似文献   
4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