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4篇
  14篇
综合类   194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SBP)及其同系物(ORPs)共同构成脂质结合/转移蛋白(LTPs)的保守家族,它们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广泛表达,主要作用是参与细胞中的脂类代谢、囊泡运输及信号转导等方面。本文主要对植物病原菌中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的结构、功能等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基于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的靶向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工作进行综述,可为基于新靶标农药的合理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32.
筛选和评价植物资源的除草活性可为新型植物源除草剂的研发提供候选材料和理论依据。本研究用种子萌发法和平皿法,评价了56科113种植物提取物对反枝苋和马唐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125 mg DW/mL的供试浓度下,大黄、牡丹皮、大叶三升麻、木香、佩兰、楸树、安息香树、泡桐、短叶罗汉松和杜衡提取物对马唐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牡丹皮、佩兰、木香、鹿藿和短叶罗汉松提取物对反枝苋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活性最为明显。毒力测定表明,楸树、木香、杜衡、泡桐、佩兰、安息香树和大叶三升麻提取物对马唐幼根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9.30、5.93、13.93、28.69、8.72、19.19和15.19 mg DW/mL;对马唐幼芽的IC50分别为48.22、8.13、15.28、42.12、22.39、7.78、23.43和12.92 mg DW/mL。木香、牡丹皮、短叶罗汉松、鹿藿、佩兰和紫背浮萍对反枝苋幼根的IC50分别为2.46、2.85、2.59、1.03、2.24和2.79 mg DW/mL;对反枝苋幼芽的IC50分别为7.05、31.21、24.17、4.52和32.72 mg DW/mL。可见,牡丹皮、佩兰、木香、鹿藿和短叶罗汉松5种植物提取物的除草活性较好,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33.
犬尿氨酸途径(Kynurenine pathway,KP)是色氨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其途径关键酶基因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物过程。为明确玉米大斑病菌犬尿氨酸途径及其途径关键酶基因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大斑病菌犬尿氨酸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进行鉴定;利用玉米大斑病菌的表达谱数据,对犬尿氨酸途径关键酶基因在病菌生长发育和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玉米大斑病菌中含有犬尿氨酸途径关键酶犬尿氨酸单加氧酶(KMO)、犬尿氨酸酶(KYN)、犬尿氨酸氨基转移酶(KAT)和吲哚-2, 3-双加氧酶(IDO)的编码基因,犬尿氨酸途径关键酶基因在病菌生长发育和侵染的不同时期呈现高表达水平,表明玉米大斑病菌中存在犬尿氨酸途径,犬尿氨酸途径关键酶基因可能在病菌生长发育和侵染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研究结果为阐明玉米大斑病菌犬尿氨酸途径在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4.
为探究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YY1抗菌蛋白的基本特性,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对蛋白粗提液进行提取,测定温度、酸碱性、蛋白酶和金属离子对抗菌蛋白稳定性的影响,利用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对其组分进行分离,通过MALDI-TOF质谱对其活性组分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当硫酸铵饱和度为50%时,菌株YY1产生的粗蛋白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半径达2.20 cm。该粗蛋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90℃处理120 min其抑菌活性未受到明显影响,121℃处理120 min其抑菌活性仍可保持原有活性的85.0%。该粗蛋白具有较好的耐碱性,pH 5~11条件下其抑菌活性稳定,pH 3~4条件下其抑菌活性显著下降。该粗蛋白对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不敏感,两者处理后的抑菌活性分别为对照的97.5%和98.9%;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Cr3+可使该粗蛋白完全失活,Zn2+、Li+、K+、Na+、M...  相似文献   
335.
GAP作为国际公认的农产品认证标准,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使我国农业发展逐步实现“生态化”“自然化”“再生化”“现代化”“品牌化”。综述了GAP的发展背景、历程、各国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基地建设为基础,树立地方品牌”“以标准建设为前提,完善过程管理”“以积极宣传为保障,提高消费水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增强支撑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6.
为了鉴定玉米基因组中组蛋白编码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规律,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基因组中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了系统性鉴定和分析,利用同源性分析鉴定玉米组蛋白编码基因,利用保守结构域分析对组蛋白进行结构域鉴定,利用转录组测序数据对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表达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基因组中存在16个H2A,13个H2B,12个H3,9个H4和4个H1;对蛋白结构分析时发现玉米组蛋白保守结构域的数量和序列在同一亚族中高度保守,并且在不同物种中也非常保守;对玉米组蛋白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进行分析,发现玉米组蛋白编码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数据分析,发现组蛋白编码基因在不同胁迫下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全基因组层面对玉米组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了系统性鉴定和分析,明确了玉米中组蛋白的编码基因,揭示了组蛋白编码基因在玉米不同组织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阐明其功能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7.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唐山、秦皇岛主要春玉米产区的田间杂草进行调查,利用茎叶处理法对烟嘧磺隆+莠去津药剂组合进行最佳配比筛选。结果表明,冀东地区发生优势度较大的杂草有马唐、稗草、鸭跖草、虎尾草、藜、反枝苋、马齿苋、苘麻、苣荬菜、铁苋菜、小马泡、豚草、葎草、狗尾草共14种。秦皇岛地区以藜、反枝苋、马齿苋、马唐、稗、苘麻、鸭跖草、苣荬菜和虎尾草为主,Shannon''s指数H''为0.63,Shannon''s均匀度指数E为0.09,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MG为0.98;唐山地区以藜、马唐、鸭跖草、反枝苋、铁苋菜、苘麻、小马泡、豚草、葎草为主,Shannon''s指数H''为0.51,Shannon''s均匀度指数E为0.11,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MG为1.56。药剂筛选结果显示,与其他处理相比,烟嘧磺隆+莠去津(30 g/hm2+285 g/hm2)组合对玉米田主要杂草的防效最高,药后14 d的株防效为93.55%,药后28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5.32%和93.24%。  相似文献   
338.
为了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的代谢组进行分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液质联用检测的提取条件,并对其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80%的甲醇4℃超声提取30 min,对UPLC-Triple TOF/MS洗脱条件优化后菌丝提取代谢物总离子色谱图峰形良好,分布相对均匀。共得到12 323个质谱峰,比对数据库后发现,正离子模式下可鉴定化合物的数量优于负离子模式,且样品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的化合物占89.607%以上。鉴定得到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相关化合物及呋喃等杂环化合物,进一步提供的信息可用于玉米大斑病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9.
【目的】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引起的玉米穗腐病是我国玉米产区发生严重的病害之一,论文旨在了解病原菌与玉米籽粒互作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差异,为揭示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和玉米抗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拟轮枝镰孢侵染玉米籽粒0、4、12和72 h的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之后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别以玉米和拟轮枝镰孢基因组为参考,以|log2FC|≥1,P-adjust<0.05为阈值筛选互作过程中玉米和拟轮枝镰孢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O和KEGG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Goatools软件分析植物-病原互作、MAPK途径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测序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互作4、12和72 h后拟轮枝镰孢分别有140、400和1 945个基因上调表达,有9、302和1 784个基因下调表达;玉米分别有293、692和1 426个基因上调表达,320、482和153个基因下调表达。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侵染早期拟轮枝镰孢在细胞间隙生长,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