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4篇
  14篇
综合类   194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01.
【目的】了解不同高渗胁迫条件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菌丝发育及胞内黑色素含量的影响,明确在病菌菌丝细胞中起主要作用的渗透调节物质的种类及这些物质在不同高渗胁迫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3种不同浓度梯度(0.4、0.8、1.2 mol·L-1 Na Cl)的高渗胁迫条件处理玉米大斑病菌,分析高渗胁迫对菌落生长、菌丝发育及菌丝胞内黑色素含量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测定3种高渗浓度处理下菌丝细胞中甘油、赤藓醇、葡萄糖、甘露醇、海藻糖5种多羟基醇的含量并分析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与在普通PDA培养基上的病菌相比,在高渗胁迫条件下病菌菌落生长速率明显降低,菌丝细胞间隔变短、细胞显著膨大,且随胁迫浓度增加细胞膨大程度增强;高渗胁迫下的菌株在各个时间点的胞内黑色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其中高渗处理12 h之前样品中黑色素的含量均比对照组低,但不同处理之间含量均很接近;而在24、48 h两个时间点不同处理浓度对黑色素的影响不同,1.2 mol·L-1Na Cl处理下与对照相比黑色素含量均显著增加,0.8 mol·L-1 Na Cl处理下与对照相比黑色素含量降低,0.4 mol·L-1Na Cl处理下样品的黑色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在24 h时显著降低,但48 h时与对照基本一致;在不同的高渗胁迫条件下(0.4、0.8、1.2 mol·L-1 Na Cl)菌丝细胞中甘露醇的含量均有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在处理时间为36 h时甘露醇含量较对照增加最为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菌丝中甘油含量的变化与甘露醇的变化规律相似,且在高渗胁迫处理下甘油含量增加幅度更加明显,并在处理24 h后甘油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菌丝中海藻糖含量总体上有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且渗透胁迫的强度越高该趋势越明显,不同浓度Na Cl处理的菌丝中海藻糖含量均在36 h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而赤藓醇、葡萄糖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变化;在普通PD培养基或高渗处理条件下,菌丝培养滤液中均没有检测到甘露醇、海藻糖和甘油的存在,而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含量随高渗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高渗胁迫抑制了玉米大斑病菌菌落的生长,使菌丝细胞膨大、间隔变短;高渗胁迫处理病菌12 h之前对菌丝胞内黑色素含量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露醇、甘油为病菌菌丝细胞中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海藻糖也参与了病菌的高渗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302.
为明确拟南芥磷酸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AtPLC2)的亚细胞定位情况,本研究构建了AtPLC2基因融合GFP标签的表达载体35S:PLC2-GFP,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化本氏烟草叶片,转基因烟草叶片细胞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荧光信号与细胞质膜重合,表明拟南芥AtPLC2基因定位于细胞质膜上,研究结果为明确拟南芥AtPLC2基因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03.
自1957年Luttrell人工诱导玉米大斑病菌有性世代获得成功后,该领域的研究十分引人注目.从玉米大斑菌有性阶段的归属、培养方法、遗传研究等方面论述了玉米大斑菌的研究现状,为以后的有性杂交研究提供参考及对产毒遗传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304.
对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不同菌株的营养生长和产毒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白帮菌系(ABW)地帮菌系(ABG)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差异,同一菌系菌株间差异不显著,其中ABW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是20-22℃、PH4、光照12h/d、间歇振荡和以蔗糖(浓度为3%)为C源;而毒素产生的最佳条件是13-15℃、PH6、黑暗、静止和以葡萄糖(浓度为10%)为C源。ABG菌丝生长的  相似文献   
305.
富勒烯(Fullerene)C60是碳的第三种分子形态,其表现出的生物活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Friedman等人设计并合成出具有抑制人体免疫缺损蛋白酶HIVP活性的C60衍生物,而艾滋病研究的关键是有效抑制HIVP的活性;黄文栋等人制得水溶性C60-脂质体,发现其对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效应;Chiang报道多羟基C60衍生物- 富勒醇具有很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但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对C60的4中衍生物诱导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及其机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06.
真菌毒素的生物测定方法是毒素研究的关键,本文从整株,组织器官、细胞、细胞器,酶活性以及代谢途径等不同水平将连续介绍30余种常用的毒素生物测定方法的程序及研究概况,为真菌毒素的定量及应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7.
在Hm—毒素——根冠细胞测定法中,处理的温度,离体根冠细胞的浓度,毒素制剂的pH值和光照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玉米根冠细胞的存活和Hm—毒素诱致根冠细胞死亡的结果。试验证明:在低温,有光照和偏酸性的基质下获得的测定结果不理想,而黑暗25℃下处理12个小时,离体根冠细胞浓度为1000个/ml,毒素制剂的pH值为7.0左右时测定最宜。试验还发现,虽然改良Fries培养基中的酒石酸铵,NH_4NO_3和NaCl诸组分会影响玉米根冠细胞的存活,但用这种培养基制备的培养物滤液诱致的玉米根冠细胞死亡仍比病叶提取液强。此外,不同玉米自交系的根冠细胞其自然存活率的差异也很大;测定的时间须控制在12小时以内。可见,进行定量的Hm—毒素生物测定,严格地控制上述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08.
拮抗细菌C-28在棉苗体内的定殖及传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防治在棉花黄萎病等土传病害综合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生防菌的筛选 ,平板对峙法所选择出的拮抗作用强的菌株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生防菌[1 ] ,因为生防菌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许多因子的影响。目前研究表明 ,当土传病原菌的生防菌在作物根部具有较好的定殖能力时才有可能发挥其防病作用 ,若其能在作物体内传导扩繁则是更为理想的生防菌株[2~4] 。笔者研究了棉花黄萎菌拮抗菌株C 2 8在棉籽表面、棉苗根部的定殖规律 ,及其在棉株体内的传导 ,旨在进一步明确C 2 8防治棉花黄萎病的作用机制 ,为今后有效利用该菌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309.
详细介绍了几种主要植物病原真菌控制其寄主选择性毒素产生的遗传基因。许多被认为是单基因控制毒素产生的病菌被鉴定为是一个基因簇在起作用,尤其是控制HC-毒素的TOX2基因簇至少包括了7个基因。文中简述了其中涉及的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310.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的激素之一。为明确BR在调控水稻(Oryza sativa)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不同浓度外源BR处理的水稻愈伤组织、悬浮系和内源BR信号增强的BR突变体Os BZR1-OE为材料,对BR处理后水稻愈伤组织的体积和细胞分布状况、单个悬浮细胞的形状和大小、Os BZR1-OE转基因水稻的细胞进行了观察,并对细胞分裂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对细胞分裂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积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1×10-10 mol/L)BR处理的愈伤组织块体积(1.03 cm3)大于对照(0.73 cm3),但高浓度BR(1×10-6 mol/L)处理的愈伤组织块的体积(0.27 cm3)明显小于对照;从细胞核的分布也能印证上述结果,低浓度BR处理后的愈伤组织细胞核排列疏松,表明细胞体积较大,即1×10-10 mol/L BR促进了水稻愈伤组织细胞体积的增加,高浓度BR处理后的愈伤组织细胞核密度大,表明细胞体积较小,即1×10-6 mol/L BR抑制了水稻愈伤组织细胞体积的增加;低浓度BR促进水稻悬浮系单个细胞的伸长,而高浓度的BR抑制悬浮系细胞的伸长;内源BR信号增强的突变体Os BZR1-OE下胚轴细胞明显短于野生型水稻下胚轴细胞;本研究通过碘化丙碇(propidium iodide,PI)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isomerⅠ,FITC)-鬼笔环肽染色对悬浮系细胞的形态和微丝细胞骨架进行观察,发现BR处理可促进水稻悬浮系细胞和微丝骨架的分裂,高浓度BR对细胞分裂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双向电泳结果表明,BR处理可促进微丝骨架蛋白的表达;RT-PCR结果表明,BR可增加促进有丝分裂的CDC48(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48)和能缩短细胞周期的CYCD2(cyclin D2)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低浓度BR促进水稻细胞的伸长,高浓度BR抑制水稻细胞的伸长,BR促进微丝骨架F-actin的积累,通过促进有丝分裂基因CDC48和缩短细胞周期的因CYCD2的表达而调控水稻细胞的分裂。本研究为BR在作物控高抗倒伏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