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4篇
  14篇
综合类   194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小柱孢酮脱水酶(scytalone dehydratase,SCD)是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本文旨在鉴定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小柱孢酮脱水酶基因(StSCD)家族,并分析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发育过程中StSCD基因家族表达量差异及SCD抑制剂对黑色素合成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StSCD基因家族在黑色素合成和附着胞发育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利用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的全基因组数据,获得StSCD基因家族的全序列,并与玉米小斑病菌(Cochlibolus heterostrophus)、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瓜类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a)等真菌的SCD进行序列比对;收集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不同发育时期的材料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获得不同时期、不同StSCD的表达量,从而确定与病菌侵染和附着胞黑色素化密切相关的脱水酶基因;使用SCD抑制剂环丙酰菌胺处理玉米大斑病菌,测定菌落生长速度、黑色素合成量、附着胞膨压等,确定StSCD在附着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结果】玉米大斑病菌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4个StSCD,其编码蛋白具有SCD保守结构域及保守的催化及底物结合氨基酸残基。StSCD3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中功能冗余的SCD2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StSCD4与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中参与黑色素合成的SCD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通过分析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StSCD的表达量发现,在附着胞时期4个StSCD表达量均上调,其中StSCD3StSCD4表达量上调尤为显著,附着胞再生菌丝时期StSCD3StSCD4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并且在附着胞诱导整个时期StSCD4的表达量较高。环丙酰菌胺处理玉米大斑病菌后,黑色素合成受阻,附着胞膨压显著降低。【结论】玉米大斑病菌含有4个StSCD,推测StSCD4参与DHN(1,8-间苯二酚)黑色素的合成,并进而影响附着胞膨压积累。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以白菜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芸苔链格孢菌毒素(AB-毒素)对白菜叶片细胞膜透性及叶片内SOD酶、POD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叶片用AB-毒素处理后,细胞膜透性增大,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不同白菜品种用毒素处理后膜透性的改变与病菌接种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即电导率大的白菜品种,叶片发病也重。试验结果还发现,芸苔链格孢菌及其毒素处理白菜后,体内SOD酶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即处理后12 h内急剧下降,然后(12~48 h)活性上升。而对照处理基本变化不大。可见,芸苔链格孢菌毒素表现了与其病原菌一致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从细胞和细胞器水平详细介绍了6种真菌毒素生物测定法,为研究毒素的定量测定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4.
花叶芋(Caladium bicolor)组织培养一步成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叶芋外植体在添加NAA0.5—1 ppm和BA1.5—3.5ppm的改良MS培养液内的脱脂棉载体上,先暗培养20d左右,再转入光照黑暗交替培养,不经继代即可在45d内分化出大量的再生植株。应用经改进的无土栽培方法过渡移栽试管苗,缓苗期短,一般在24h内即可恢复生长,而且后期苗的长势也很健壮。花叶芋组织培养的一步成苗法比常规的组培繁殖程序缩短了近两倍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效率,加快了花叶芋的繁殖。  相似文献   
25.
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和其毒素都能刺激白菜叶片细胞的PAL和PO活性,而且均有2个活性高峰,在毒素的作用下抗病的山东四号PAL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12h和48h,PO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12h和60h;感病的小杂56PAL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2h和12h,PO只在8h有一个明显的活性高峰,经芸薹链格孢和毒素处理后,白菜叶片细胞的SOD活性在某一时间阶段受到刺激或抑制,但没有明显的活性高峰出现,总的结果看来,AB-毒素和芸薹链格孢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对玉米大斑菌致病毒素(Ht—毒素)的产毒条件和毒素的一些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斑菌在25℃黑暗条件下用液体静止培养20d所得的毒素作用最强,在固体培养基质中,以粉碎的玉米碎粒最有利于Ht—毒素的产生(每百克玉米粒可获得Ht—粗毒素1.65g),其次是高粱粒和大米粒。Ht—毒素对热稳定,经煮沸和加热浓缩不会降低其生物活性而且活性还有升高的趋势,但是这种毒素对光却极不稳定,尤其是日光照射后,活性丧失很快。在pH3.0—4.5的偏致性条件下,Ht—毒素可保持活性达20d 以上,而以后随pH 值的升高,活性迅速丧失。  相似文献   
27.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对玉米叶片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产生的粗毒素和标准毒素(5-羟甲基-2-呋喃甲醛)进行玉米幼苗滴心处理,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属于亲和组合的玉米自交系木质素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处理后48h表现更为明显;非亲和组合的玉米自交系木质素含量变化不大,不同组合中木质素含量变化差异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
通过硅胶G柱层析(27×670mm)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试验结果表明,用丙酮(1/3)氯仿(2/3)混合为洗脱液,以16.7mL/h的洗脱速度可获得单一的Ht-毒素组分I,经气相色谱分析证实分离得到的组分I确为纯品。  相似文献   
29.
3种杀菌剂对白菜黑斑病菌AB─毒素的作用初报张金林,李川,刘文山,樊慕贞,董金皋(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071001)腾忠才(河保定师专生物系,保定071000)关键词杀菌剂;白菜黑斑病;AB-毒素PreliminaryStudyontheEffe...  相似文献   
30.
拟南芥抗病基因克隆的策略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克隆抗病基因不但有利于深入研究植物与病原物的分子互作机理,而且为植物重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有效措施。迄今为止,在拟南芥中已经克隆了十几个抗病基因。对拟南芥抗病基因的种类和特性、克隆策略以及克隆抗病基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定位克隆技术和转座子标签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拟南芥抗病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