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7篇
  1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大豆新品种豫豆二号是用“郑7104×滑县大绿豆”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具有丰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抗病性强、耐肥、抗倒和对光温反应迟钝的特点.在河南省以及相邻地区种植,生育期100—105天,麦田套种和夏播皆可.本文利用一年多点和多年多点试验资料,通过方差分析、模糊数学评判等综合评价了豫豆二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抗病、抗倒性能,进一步探讨了豫豆二号高产的生物学特性和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2.
<正> 豫豆10号,原名郑8431,是新选育的高产稳产抗病大豆新品种。1985-1989年相继完成了省、国家级区试和良种示范。198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豫豆10号,并推荐在全省推广。现对其产量表现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合理栽培和利用该品种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分析数据来自1985-1987年河南省大豆区试和1987-1988年黄淮夏大豆区试资料。利用多年多点联合方差分析,偏相关和通径分析,对豫豆10号的高产稳产性进行  相似文献   
63.
<正> 科技成果是科技人员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是衡量科技人员对国家所做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合理分享科技成果,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很难用绝对量化指标评价一个人对某项成果贡献大小。但是,目前所采用的定性评定办法尚  相似文献   
64.
杂97060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双低优质油菜三系杂交新组合。2001年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2002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5.
通过构建RNAi载体抑制油菜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表达,获得了油菜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功能缺失突变体。经酶切及序列测定证实,成功构建完成油菜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反向重复结构RNAi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油菜转化,经RCR及印染检测,获29个油菜转基因再生株系。  相似文献   
66.
利用郑32A作母本和郑32B作父本分别与来自国内外的49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测交,根据F1及F2代育性分离结果鉴定细胞质育性类型及细胞核育性基因型。结果表明:17个品种(系)为纯合恢复基因型(RR),占供试品种总数的34.69%,其中13个品种(系)的细胞质类型为S,4个品种为N。24个品种(系)为纯合不育基因型(rr),占总数的48.98%,说明现有国内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材料中恢复材料少于保持材料,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必须加强新恢复系的选育。8个品种(系)的育性为杂合基因型(Rr),其中5个品种具有S细胞质,3个品种为N细胞质。认为用不育系和保持系同时鉴定油菜品种细胞质育性类型和细胞核育性基因型比只用保持系鉴定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7.
无刺水果型小黄瓜绿翠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翠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最新选育的无刺水果型小黄瓜优良品种,连续6 a在省内外各地试种示范,表现出生长势强健、早熟性好、连续坐瓜性强、商品瓜率高、抗病性好、高产优质等优良特性。介绍了绿翠小黄瓜的生育特点,并从培育壮苗、定植前准备、整地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保优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8.
小麦Mlo基因的克隆及白粉病菌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Mlo基因在感、抗小麦品种中的表达情况,根据小麦基因芯片的Mlo探针序列,利用电子克隆与RT-PCR方法在感病小麦品种豫麦13和抗病品种红蚰麦中分别克隆到Mlo基因的同源序列。两条核苷酸序列全长均为1 605 bp,都含有一个完整的ORF(Open reading frame)。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二者的DNA序列只有一个核苷酸的差异,与大麦Mlo的相似性均为90%。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前18个氨基酸是信号肽序列,第414~435位是编码蛋白的活性中心,第451、459、462、475、483位点上有糖基化位点,细胞定位分析将其定位在膜上。从头建模分析构建的二者三维结构有明显差异。利用定量PCR对该基因在白粉菌诱导早期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两基因的表达都受白粉菌的诱导,但在红蚰麦中的表达高峰出现在18 h,豫麦13中的表达高峰出现在72 h,表达时间的差异可能决定了两者对白粉菌的不同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69.
青秀大椒生育特点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秀大椒是利用离子束辐射技术创新育种材料,最新育成的辣椒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性好,第7节着生门椒;分枝性强,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粗长牛角形,纵径18~20 cm,横径4~5 cm,单果质量最大达180 g,果色深绿,果面光滑;肉质脆,味微辣;果肉较厚,适宜贮藏、运输;耐湿、耐热,高抗病毒病、疫病、炭疽病;后期不早衰,高产稳产,一般产量82 500 kg/hm2,适应性强,保护地及露地均可栽培。针对青秀大椒的生育特点,从培育壮苗、整地定植、温度和肥水管理、株形调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了该品种高效栽培的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0.
<正> 郑77249,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77年以郑74046为母本,郑7606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具有高产、高抗性、高配合力效应等特点,且综合性状优良,是大豆育种工作中可利用的有效抗源和理想的亲本材料。一、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MV)据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组对河南省526份农家品种资源和改良品种的抗花叶病毒病鉴定结果,郑77249达高抗级,是一个达高抗级水平的品系,是大豆育种的有效抗源和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