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绿秀"大葱是以"掖辐一号"和"章丘大梧桐"提纯复壮后的典型株系为父母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通过单株选择和系统选育培育而成的大葱新品种。株高110~120cm,葱白长45~55cm,葱白粗2.5~3.5cm,管状叶6~7片,叶片直立,叶色浓绿,腊粉少,单株鲜质量0.28~0.75kg,每667m~2产量5 500kg以上;耐热性强,高抗紫斑病、霜霉病和病毒病,葱白洁白致密,辣味浓,风味佳,货架期长,耐贮藏。一年四季均可栽培,适合河南省及周边省份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以香菇、平菇、双孢菇和金针菇4种菌渣为试材,对菌渣进行发酵并测定其发酵后理化性质;将4种发酵菌渣分别与蛭石按2∶1的体积比混配,以草炭为对照,进行黄瓜栽培,测定了黄瓜定植后20 d的株高、产品糖度和产量,以期降低蔬菜无土栽培成本,找到适宜的草炭替代品,提高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副产品菌渣的有效利用率。结果表明:4种发酵菌渣的物理性质符合无土栽培基质的要求,pH呈微碱性,EC值稍高,均在无土栽培基质要求的范围内。4种发酵菌渣基质栽培黄瓜效果较好,株高、糖度和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平菇发酵菌渣栽培效果最好,株高、糖度和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20个黄瓜自交系2~3天的子叶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组合、AgNO3质量浓度和基因型对芽的诱导、增殖、伸长、生根的影响,从而建立了快速高效的黄瓜子叶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培养基配方: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AgNO3 1.0 mg/L,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 AgNO3 1.0 mg/L,伸长培养基为MS 6-BA 0.1~0.2 mg/L;生根培养基为MS.20种基因型均能诱导出再生芽,诱导率较高的自交系排序:IL 69>IL 103>IL 67>IL 99>IL 77>IL 57,其诱导率依次为94%,88%,87%,78%,70%,62%.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中原及北方寒冷地区种植的优良大葱品种,对8个不同耐寒大葱品种的生物学性状、抗病性、耐寒性、产量等特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郑研冬翠、青竹元藏、酒井、郑研寒玉大葱耐寒性好,抗逆强,综合性状好,分别比对照韩国黑龙大葱增产18.51%、9.97%、7.9 0%、3.2 1%,适合在中原及北方寒冷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3个品种黄瓜的未授粉子房为外植体,进行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都获得了再生植株.不同品种、不同热处理时间和不同TDZ浓度以及外植体的切割方式对胚状体诱导率都有影响.不同品种及不同6-BA和NAA浓度组合对植株的再生率有影响.热处理3 d,外植体为条状,TDZ浓度在0.06~0.08 mg/L时这3个品种的胚状体诱导率较高.NAA浓度为0.05 mg/L,6-BA浓度为0.4~0.6 mg/L时有利于胚状体分化植株.  相似文献   
17.
以洋葱品种"钻石红"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抽薹数母株在群体中的百分率,以及不同抽薹数母株种子的单株产量、单花球产量、种子净质量率、种子千粒质量和种子的发芽率等,以期对洋葱的繁种和选种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抽薹数为5个的植株群体最大,达23.75%,4~7个花薹数的母株较多,总和达到76.88%,2个花薹的植株最少,仅为1.25%;抽薹数越多,单株产量越高,10~11个花薹的单株种子产量最高,平均达69.7 g,2个花薹的最少,只有11.5 g;单个花球的种子质量随着抽薹数增多而减少;种子净质量率呈现两侧高中间稍低的趋势;不同抽薹数种子千粒质量差异显著,最大值是3.966 g,最小值是3.235 g,但规律性不明显;不同抽薹数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最高98.0%,最低92.6%,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郑研寒葱四季均可栽培,反季节栽培效益更高。介绍了郑研寒葱的特征特性,以及反季节栽培的育苗时间、移栽时间、整地施肥灌水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