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5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不同棉花群体冠层数字图像颜色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探索利用数字图像监测棉花长势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群体的冠层数字图像颜色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GB模型中,R分量在全生育期呈现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变化趋势;G分量变化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不同密度B分量差异较大,变化曲线形状介于R和G之间。RGB组合性状中,R/(G+B)、R/G、R、R/B类似,B、B/(G+R)、B/G类似,G、G/(R+B)类似,其中R/G、G/(R+B)、R/(G+B)的二次曲线特征更明显。HIS模型中,H分量变化趋势为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I分量变化基本符合二次曲线;S分量变化无二次曲线特征。R,G,R/G、G/(R+B)、R/(G+B)以及H分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能是反映作物长势的潜在指标,这将对数字图像监测作物长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为明确种植方式与密度互作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两种种植方式,即A1:双行(66 cm+10 cm),A2:单行(76 cm+76 cm+76 cm);每种种植方式设置3个密度,即:12万株/hm2(B1)、18万株/hm2(B2)和24万株/hm2(B3),研究两种种植方式下不同密度对棉花单株...  相似文献   
63.
棉花裸苗移栽技术,定义为将采用基质育苗等技术获得的裸苗移栽到大田并获得成活的一种技术。它是一项省工、节本、省力、简捷的新技术,分为人工移栽和机械化移栽两种。人工裸苗移栽技术具有起苗方便,运苗快捷,栽苗简单,人员机动灵活,方式多样等特点;机械化裸苗移栽更进一步省工省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移栽效率。  相似文献   
64.
裸苗移栽棉花产量、品质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6年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了裸苗移栽棉、营养钵移栽棉和直播棉的产量、品质和效益。4年平均,裸苗移栽棉的子棉和皮棉产量分别比营养钵移栽棉增加了7.5%和5.2%,2005—2006年净产值较营养钵移栽棉增加了11.9%,较直播棉增加了9.6%。试验结果还表明,裸苗移栽对棉花早熟性和主要纤维品质指标均无不利影响,4年平均霜前花率达到88.5%,与营养钵移栽棉相当;裸苗移栽能明显增结早秋桃,提高成铃数。分析认为,裸苗移栽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移栽相比,具有一定的增产、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5.
苗龄对裸苗麦后移栽短季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基质育苗裸苗移栽技术进行短季棉麦后移栽连作是一种轻简化植棉新模式,其中适宜苗龄移栽是首要问题.试验地点在黄河流域棉区的安阳市,以中棉所50为材料,研究比较6个苗龄裸苗麦后移栽后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特征.结果表明,提前育苗其现蕾期提前,苗龄每增加1d,从移栽到现蕾期大田气积温约减少4.33℃ ·d,但大龄苗积温利用率不高...  相似文献   
66.
棉花"两无两化"栽培新技术扩大示范取得成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概述了棉花"两无两化"栽培新技术2005年在我国12个主产棉省80多个县(点)的示范情况.指出了该技术示范进展顺利,效果显著,其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成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7.
棉花冠层不同尺度光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棉花冠层光能空间分布是光能利用率高低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为科学量化光能在棉花冠层的空间分布,本研究旨在分析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各分量的空间变化特征。【方法】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冠层不同空间点、线、面位置PAR的分布特征。【结果】盛花期棉花行间冠层PAR截获率整体变化呈"V"形,即棉行间PAR截获率低于棉行附近位置;高密度的群体冠层中下部PAR截获率纵向变化速率较缓,同时在距地面60 cm处PAR截获率横向变化幅度也较小;不同冠层区域的PAR截获率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且随播种后时间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结论】适当增大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群体PAR截获率。运用空间统计学原理精确定位定量分析冠层内PAR的分布,对合理配置棉花种植模式、研究群体株型结构、培育高光效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轻简化基质育苗棉苗栽前离床期耐受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棉花轻简化基质育苗技术下的幼苗离床耐受生理相关特性,为其安全存放和运输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设置了育苗基质添加保水剂和不添加保水剂的处理,以中棉所50为材料,研究了29 d苗龄的幼苗不同离床和复水条件下的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室内条件下棉苗离床的耐受过程中,幼苗叶片逐步失水,引起从叶片外部表层细胞结构到内部生理的一系列变化,最终影响移栽成活率。其中,离床3 d内是安全期,叶片含水量的损失不到5%,且及时复水后能达到幼苗离床前初始状态的98%以上,移栽成活率均在99%以上;此时叶片表层细胞结构相对完整,细胞连接相对平滑,保卫细胞相对饱满。离床5 d为临界期,此时复水仅能达到初期的93%左右;第5至7天叶片失水最快,这个阶段相对含水率日均下降15百分点;当失水降到50%以下(11 d后)时,叶片表层细胞皱缩较严重,细胞壁皱褶明显,气孔塌陷较深,复水后恢复能力弱。失水过程中真叶内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力随离床时间增加而上升/增加,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变化在前5 d上升,5 d后开始下降。【结论】保水剂有利于维持离床棉苗体内水分,缓解离床期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69.
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是扩大生产面积的一条有效途径。韩湘玲等(1986)对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力做过研究〔2〕,得出一年两熟比一熟生产力高近1倍的结论。黄淮海平原麦棉两熟种植也形成规模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本试验旨在研究该平原麦棉两熟制生产力。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于1996~1997年在黄淮海平原主产棉区的优质棉基地县安排5个试验点。南部是扶沟县(34(05′N)、商丘县(34°27′N)和巨野县(35°25′N);北部是安阳市(36°07′N)、威县(36°51′N)。各…  相似文献   
70.
新疆机采棉发展回顾、现状分析及措施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是新疆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兴衰直接关系到新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棉农植棉积极性的提高。近年来,机采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采棉效率,缓解了用工难的问题,但棉花价格却在低位徘徊,棉农收益并没有因采棉效率的增加而提高。通过回顾新疆机采棉的发展历程,简述了新疆机采棉发展现状,提出了新疆机采棉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旨在为我国新疆机采棉产业发展提供解决思路,推动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