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5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种植模式棉田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土壤温度影响着作物的生化过程,了解不同种植模式棉田土壤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探究如何提高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棉花生产潜力非常重要。【方法】对不同种植模式:单作棉花(MC)、麦套棉花(WIC)、麦后棉花(WDC)农田10―110 cm土层温度进行连续实时监测,并调查棉花的生育进程和各农艺性状。【结果】在5月下旬麦棉共生期,单作棉花的平均土壤温度比两熟棉田土壤温度高1~3℃。7月初,在10―40 cm土层两熟棉花土壤温度大于单作棉花土壤温度,40―110 cm正好相反。8月上旬,各种植模式棉花土壤温度差异缩小,单作棉花土壤温度稍低于两熟棉花的土壤温度。在9月中旬,两熟棉花的土壤温度低于单作棉花的土壤温度。土壤温度主要影响棉花出苗到现蕾和开花到吐絮期的持续时间,对现蕾到开花的持续时间影响不明显。土壤平均温度越高,该生育时期的持续时间越短。同一时期两熟棉花土壤温度的日最低温出现的时间要比单作棉花早1 h左右,而日最高温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土层的土壤积温与生物量拟合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结论】优化管理措施,如通过控制灌溉的时间和量来缓解土壤温度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提高苗期和开花到吐絮期的土壤积温对两熟棉花出苗和吐絮都是有益的。本文以期为不同种植模式的合理配置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温度胁迫对基质育苗移栽棉花缓苗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7℃移栽处理为对照,探讨了15 ℃和37 ℃ 2种温度胁迫对基质育苗移栽棉花成活率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7 ℃条件下移栽成活率明显高于15 ℃和37 ℃,15 ℃条件下棉苗全部萎蔫;27 ℃温度处理的根系活力高于15 ℃和37 ℃温度处理。15 ℃条件下的丙二醛(MDA)含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萎蔫后稳定。3种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着生育进程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37 ℃温度处理高于15 ℃和27 ℃温度处理。  相似文献   
43.
旨在研究南疆不同灌溉条件下无膜棉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以‘中棉619’为供试品种,南疆常规膜下滴灌模式为对照(CK),无膜棉田设置6次(wmm1)、8次(wmm2)、10次(wmm3)3个不同的灌水处理,开花前每个处理灌水量均为45 mm,开花后灌水量均为69 mm,wmm3最后一次灌水量为52.2 mm。结果表明:灌水次数较少的处理wmm1、wmm2,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wmm3及CK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CK与无膜处理相对湿润区域存在差异。初花期地膜覆盖保水效果明显,但是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以及灌水次数的增加,wmm3处理1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CK持平,50~9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wmm1处理除50~70 cm土层外,含水量下降速度最快、含量最低。盛花期前后各处理的耗水量差异显著,最大耗水量出现的日期差异显著,wmm3自开花后耗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可通过优化灌水量及次数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44.
试验以露地移栽为对照,研究了地膜覆盖和地膜覆盖加拱棚2种增温处理对基质育苗移栽棉花缓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缓苗期内,不同的增温处理对叶绿素影响不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生育进程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于稳定的趋势,覆膜和覆膜加拱棚较露地移栽含量低,温度高有利于缓解棉苗的受胁迫程度;3种不同处理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  相似文献   
45.
密度对棉花产量及棉铃内部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杂交种中棉所75和常规种鲁棉研28为材料,从冠层、单株以及单铃内部几个不同层次深入研究了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显著影响棉花产量,且这种影响可追溯到单株,甚至单个棉铃内部的单个种子上。5.1万株和8.7万株·hm-2密度下皮棉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5万株·hm-2密度的产量。在该试验密度范围,随着密度增加,棉株上部果枝和外围果节的成铃率显著降低;铃重、单粒种子截面积和单铃内种子数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单粒种子上纤维质量与种子所处位置相关,在棉铃基部和中部其随密度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6.
棉花基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基质育苗技术,需育苗基质、促根剂和保叶剂等产品联合使用,具有育苗方式灵活多样,管理简化,劳动强度轻,省种、省工和节本等诸多优点,而且具备苗床成苗率高达95%,移栽带走的根系多,裸苗移栽的成活率高达95%以上等符合生产要求的特点。其操作技术规程如下:  相似文献   
47.
黄淮棉区棉麦两熟不同配置方式地温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6年对麦棉两熟地温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方式地温日变化均呈昼增夜减规律,一熟棉田盖地膜与不盖膜处理的地温日变化廓线比较典型,两熟配置棉行日变化规律近似于一熟,但变化幅度较大;不同层次温度达到最高点时间,随着层次增加相应推迟2~4h,持续时间随着层次增加而延长;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8.
长期以来,作物的营养诊断都是以实验室常规测定为基础,而传统的测试手段在取样、测定、数据分析等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时效性差,不利于推广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可见光遥感技术,特别是可见光色彩分析技术.本文通过较全面系统地开展可见光光谱与棉花叶片氮素含量的关系研究,阐明棉花叶片的营养指标与可见光光谱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为今后运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无损测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棉花无土育苗、无载体移栽技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制,于2004年通过农业部鉴定(成果登记号:农科果鉴字[2004]第056号),鉴定委员会认为,本技术居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本技术效果明显,近几年通过逐步示范和推广,全国示范点县80多个,分布在川、湘、鄂、皖、赣、苏、豫、鲁、冀、晋和陕等12个省,面积逐年增加,累积已经达到数十万亩,表现强大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其核心技术为基质育苗和裸苗移栽,它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主要差别是移栽不带有载体,即裸苗移栽.裸苗移栽形成的系列化技术在多年多点的示范中日臻成熟,现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0.
<正>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蚕种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所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和蚕种产销管理如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已成为当前蚕种生产的首要问题。就此谈谈个人观点和认识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