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07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14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48篇 |
农学 | 264篇 |
基础科学 | 235篇 |
272篇 | |
综合类 | 1808篇 |
农作物 | 146篇 |
水产渔业 | 214篇 |
畜牧兽医 | 1026篇 |
园艺 | 257篇 |
植物保护 | 1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130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79篇 |
2018年 | 176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145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267篇 |
2013年 | 223篇 |
2012年 | 249篇 |
2011年 | 228篇 |
2010年 | 272篇 |
2009年 | 206篇 |
2008年 | 228篇 |
2007年 | 223篇 |
2006年 | 188篇 |
2005年 | 152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64年 | 7篇 |
1963年 | 6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鉴定了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桑树品种239个的染色体,发现六倍体桑4个;四倍体桑一个;三倍体桑16个;二倍体桑218个。这些品种的染色体数,均属首次鉴定。我们已于广东蚕丝通讥(1988)报导了广东地区的五个桑种121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现又鉴定了广东的151个品种,广西的67个品种和海南的13个品种以及其他地区的8个品种共239个品种的染色体数,为桑树育种以及桑树资源的整理,研究其起源、进化、分类等提供细胞学的依据。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取自本所桑树种质资源圃,其中广西的材料是由广西蚕业指导所与我所合作考察搜集的,海南的材料是过去搜集保存在我所的。 相似文献
122.
为了更进一步优化庄浪县肉牛品种,提高庄浪县养牛经济效益,由庄浪县畜牧兽医中心主持并组织实施夏洛莱肉牛与本地秦杂母牛杂交后代(简称夏杂)和南德温肉牛与秦杂母牛杂交后代(简称南杂)的生长速度增重对比试验,选取最佳的冻精品种,以提高杂交后代的生长和增重速度. 相似文献
123.
用自饲箱喂肉猪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饲箱喂猪在国外早已盛行,但我国尚不普遍,为探明自饲箱喂猪效果及其应用价值,以利推广,特作此试验。一、材科与方法 (一) 自饲箱自饲箱由本站自行设计,箱高90厘米,长100厘米,宽40厘米,槽高13厘米,分为7格,格距14.3厘米。全部用铁板和钢筋材料。一箱 相似文献
124.
125.
兔球虫病是兔常见的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兔球虫为单胞原虫,一般公认为14种,其中除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肝胆管上皮细胞内之外,其余各种都寄生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内。一般来说,主要发生在温暖潮湿季节,以6~8月份高发,尤其对90日龄以内的幼兔,其侵袭率、致死率较高。幼兔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27.
近年来,霉菌病在家禽养殖生产过程中,暴发频繁,危害严重,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隐性流行。临床症状不明显,症状、精神状况、剖检变化呈现多样性。因此,临床诊断时,极易出现不能定性的情况。临床上,肉鸡发病后临床变化及剖检症状比较明显,便于总结和定性。种鸡或蛋鸡发病后,多以慢性、隐性、多样化形式出现,诊断更为困难。由于对霉菌病了解不多,该病没有及时得到预防和控制,一直长期流行至今,尤以高温潮湿的7~8月份最为流行, 相似文献
128.
为探究提高食品中副干酪乳杆菌在胃肠道存活的方法,本试验以海藻酸钠(Alg)和N,O-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囊材,采用静电液滴法和传统挤出法分别制备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微胶囊|以Alg和CMCS的不同配比为影响因素,测定其包埋产率、抗酶活性、过胃肠道模拟液后的存活率以及耐储存性。对微胶囊进行傅利叶红外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静电液滴法能够明显改善微胶囊粒径大小|Alg和CMCS比例为1:1时(E-AC)微胶囊包埋产率最大,为(92.20±1.02)%。与游离的副干酪乳杆菌相比,过胃肠道模拟液后(SIF)后,E-AC微胶囊包埋的益生菌存活率显著提高(P < 0.01),存活量为(7.6±0.65) Log10 cfu/mL。综上,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的微胶囊与传统挤出法相比粒径较小,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储存性试验表明,E-AC在储存4周后,益生菌存活率较高。综上,Alg和CMCS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益生菌的存活率和耐储存性。[关键词] 海藻酸钠|N,O-羧甲基壳聚糖|副干酪乳杆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9.
130.
以4种野生豆科牧草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线叶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光果甘草(Glycyrrhizae glabrae)、罗马苜蓿(Medicago romanica)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种子在绵羊消化道作用前后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变化以及在绵羊消化道内的运移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4种种子排放过程均符合高斯模型,且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排放峰值均出现在饲喂后24~36h,罗马苜蓿种子排放峰值则出现在18~30h。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和罗马苜蓿种子总回收率分别为14.513%、4.463%、10.811%、4.608%,在绵羊消化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36.3、29.6、31.2和31.9h。除苦豆子外,其它3种植物种子在经过消化道后单粒重显著降低(P0.05),4种种子消化后的形状指数较经过消化道前显著减小。经过绵羊消化道后种皮颜色加深,纹理模糊,出现褶皱及明显侵蚀斑。与经过消化道前比较,4种植物种子经过消化道后的发芽率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发芽率提高效果最明显的时间段在消化24~48h后。消化道作用可有效打破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罗马苜蓿种子的硬实,4种植物种子均可通过绵羊消化道传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