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12篇
  7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氯化钙在提高玉米抗盐性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用0.5%的氯化钙(CaCl2)溶液浸种,在Na2CO3胁迫下,对玉米的干物重、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和水势的保护性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用CaCl2浸种的玉米在胁迫下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和根系活力的变化程度均小于水浸种,脯氨酸含量、干物重高于水浸种,水势低于水浸种。结果表明,CaCl2浸种提高了三叶期玉米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52.
矮秆大豆突变体HK808结荚期的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NaN3诱变获得的大豆矮秆突变体HK808,对其部分结荚期的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表明:突变体叶片大小和叶柄长度分别是东农42的1/2;成熟种子蛋白质含量比东农42高2%,粗脂肪低0.26%;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东农42的低,总叶绿素含量是东农42的77%,但叶绿素a/b比值变化不大,均为2.6 : 1。开花结荚后突变体叶片蛋白质含量、SOD活性逐渐升高,脯氨酸含量逐渐下降,而且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都低于东农42;突变体的SOD活性显著高于东农42;东农42的MDA含量在鼓粒期以后增高。表明结荚后期突变体具有较强的防御自由基伤害能力。  相似文献   
53.
土壤水分含量对小麦越冬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东农冬麦1号抗寒特性,寻找东农冬麦1号越冬最佳土壤水分含量,以冬麦东农冬麦1号、冬麦济麦22和春麦龙麦26三种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为材料,从三叶期开始对其进行17%~20%、22%~25%、30%、32%~35%和37%~40%五种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测定各处理组小麦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及返青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东农冬麦1号叶片POD和SOD活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返青率明显高于济麦22和龙麦26,而相对电导率则明显低于济麦22和龙麦26。在22%~25%土壤水分含量处理下,3个小麦品种POD和SOD活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返青率与其他处理相比处于较高水平,相对电导率最低。  相似文献   
54.
为给寒地冬小麦抗逆性的分子育种提供依据,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对不同低温-干旱交叉胁迫下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地下茎的蛋白质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pH 4~7范围内,在东农冬麦1号地下茎蛋白表达图谱中发现25个蛋白点在低温-干旱交叉作用下的表达量与单独低温胁迫下有明显差异,其中9个蛋白点在干旱-低温交叉作用下表达量上调,16个下调。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并通过数据库检索进行蛋白质鉴定,得到完整的肽指纹图谱,其中逆境诱导蛋白占26%,代谢相关蛋白占38%。  相似文献   
55.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t-CPTI双价抗虫基因对优良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转化。采用组培和盆栽两种方法对大量t0代转基因种子进行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的卡那抗性植株进行PCR及PCR-Southern检测,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PCR-Southern阳性率达到2.19%。  相似文献   
56.
农杆菌介导的Bt cry1Ⅰa基因转化花椰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cry1Ⅰa基因构建了双T DNA边界的植物表达载体pCS1Ⅰa-LR,以瑞士雪球花椰菜具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cry1Ⅰa基因导入花椰菜中,共获得30株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其中18株为PCR阳性植株,PCR阳性率为60%;RT-PCR和West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cry1Ⅰa基因在转基因花椰菜中可以正常转录和正确表达。转基因植株用小菜蛾幼虫进行饲虫试验,结果表明,转cry1Ⅰa基因花椰菜对小菜蛾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昆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高达100%。获得的转基因花椰菜可用于下一步的抗虫花椰菜的培育。  相似文献   
57.
PEG胁迫对两种冬小麦苗期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品种济麦22为试材,研究了20%聚乙二醇(PEG-6000)渗透胁迫对其苗期叶片和根部的质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胁迫时间的延长,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均下降,且东农冬麦1号的相对含水量高于济麦22;两种小麦叶片和根的质膜透性均增大,但东农冬麦1号的质膜透性比济麦22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且东农冬麦1号的SOD活性高于济麦22;脯氨酸(Pro)含量明显增加,且东农冬麦1号的含量高于济麦22;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东农冬麦1号的含量低于济麦22。各项生理指标综合分析可知,东农冬麦1号比济麦22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58.
为了研究外源ABA及其抑制剂对低温下冬小麦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于三叶期分别叶面喷施10 μmol·L-1 ABA、5 mmol·L-1 钨酸钠和50 μmol·L-1 氟啶酮,田间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于10 d平均最低温度达到4、0、-10、-25 ℃时取叶片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处理组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在0 ℃达到峰值;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经ABA处理后,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水平有所差异;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在0 ℃时差异显著,说明外源ABA可提高冬小麦抗寒能力。两种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除0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DA含量(除4 ℃)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其对小麦的效应与ABA处理相反,可降低冬小麦抗寒性。钨酸钠处理组各项指标与ABA处理相比变化差异显著,氟啶酮处理组各项指标与ABA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说明ABA在参与冬小麦抗寒性的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氟啶酮对冬小麦抗寒能力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9.
水杨酸和脱落酸对低温下寒地冬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和脱落酸(ABA)单独及组合处理对寒地冬小麦种子进行浸种,在低温(4℃)下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萌发指标,种子芽长和根长,芽和根鲜重及干重以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SA和AB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一定浓度的SA和ABA浸种处理冬小麦的种子,可显著促进种子的萌发,并且,SA的抗寒效果比ABA更明显,二者配比组合(10-4 mol/L SA和10-5 mol/L ABA)具有最显著的缓解低温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分析探讨了低温胁迫恢复正常温度 2 d后 ,水稻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 4个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 ,筛选出了抗冷性较强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