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3篇
  13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小丑鱼别称海葵鱼,属鲈形目、雀鲷科、海葵鱼亚科鱼类,传统形态学把该亚科分成双锯鱼属( Amphiprion )及棘颊雀鲷属( Premna )[1]。Allen [1]描述了已发现的双锯鱼属鱼类有27种,近年又发现了两个新物种[2-3],迄今双锯鱼属有29种;全世界棘颊雀鲷属仅1种,海葵鱼亚科总计2属30种。小丑鱼是一类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色彩美丽且性情温和,健壮活泼且易饲养。鉴于其特殊的雄性先熟的性反转现象、强领域性行为和独特的与海葵共生关系,过去30年里小丑鱼繁殖生物学始终是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雄性先熟的性转化研究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关注[4-14]。  相似文献   
292.
基于时序分析法的温室温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现有温室环境控制系统无法对下一时段温室温度进行精确预测的问题,提出采用时序分析法建立温度预测模型的方法。以圆拱型连栋薄膜温室2001年6月6日~2002年9月16日间的温度为例,首先对温度序列进行一阶年度差分处理来实现序列的平稳化;然后根据一阶年度差分序列自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特点,提出采用ARMA(p,q)模型来拟合温室温度;最后根据方差估计和误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了一个ARMA(4,4)模型作为夏季温室温度的1步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比,最大绝对误差为0.8℃、最大相对误差为3.2%,平均绝对误差为0.2℃、平均相对误差为  相似文献   
293.
早熟藜麦新品种条藜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藜2号(大白藜)是甘肃条山农林科学研究所系统选育而成早熟藜麦新品种,于2016年通过甘肃省认定。在2015年进行的多点生产试验中,条藜2号5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2 994.0 kg·hm-2,比对照增产13.3%。该品种2016年和2017年平均产量分别为2 921.6 kg·hm-2和2 994.5 kg·hm-2,表现出较好的高产、稳产特性。条藜2号为早熟白藜品种,生育期110~115 d,株高121~156 cm。籽粒为乳白色圆形药片状,千粒重3.9~4.6 g。籽粒粗蛋白含量为14.84%~17.16%,赖氨酸含量为0.43%~0.61%,品质优。条藜2号在田间表现为中抗霜霉病,综合抗病能力较强。条藜2号植株抗倒伏,适应性广,适宜在甘肃省天祝、山丹、景泰等海拔1 600 m以上同类型的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294.
为探讨不同LED光源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作者选用红光、白光和荧光灯(ck)开展不同光源照射对番茄幼苗生长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光谱白光处理番茄幼苗叶色较深、植株矮壮、根系发达、壮苗指数较高;红光处理植株地上部分生长旺盛,下胚轴绝对生长速率较高,株高及下胚轴显著高于其他两处理,叶片数多,但根系发育较全光谱白光处理略差。由此可见,工厂化番茄育苗中全光谱白光为较适合的人工光源。  相似文献   
295.
以贵州省2024个古村落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空间统计、数理统计和历史文献法,对古村落地理格局及其分异机理展开研究。结果发现:1)县域古村落数量和密度整体上呈现“东南多西北少、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特征,18类古村落分类形成“小聚居大杂居”的空间格局。2)县域单元古村落呈集聚分布模式,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极化现象突出,形成4个一级核心区、6个二级核心区和12个三级核心区。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常住人口、公路里程、第三产业产值、森林覆盖率、至县域行政中心距离和年均降水量是古村落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至县域行政中心距离、河网密度、森林覆盖率和公路里程是交互解释力增强的关联主导因子。4)古村落地理格局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生态和降水是基础性约束因子,人口和经济是空间格局演化的内在动力,交通和城镇发展是空间形态重塑的外在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空间集聚的精神纽带。研究还发现,随着公路里程、第三产业产值、至县域行政中心距离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古村落数量和密度总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96.
为明确当下山东市场中广受欢迎的几种鲜食型甘薯品种的地下部性状,对8个主栽鲜食型甘薯品种的块根性状、产量及食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济薯26、烟薯25、普薯32的薯形外观、产量和商品率均表现较好。8个鲜食甘薯品种均具有食味优、市场接受度高的特点,在生产和消费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297.
为探究最美休闲乡村时空演化规律及成因,促进休闲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本研究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分形维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休闲乡村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休闲乡村呈现凝聚型分布态势,主要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为高密度核心的“双核结构”,以川渝、闽东南、青海东部等地为次核心的“点状散射”分布特征;休闲乡村在空间上分形特征明显,呈现出不等概率分布状态,分形结构较为复杂;休闲乡村热点区呈现出从长三角地区逐渐向东北部和西南部省份迁移扩大态势,冷点区呈现出向我国西南部省份收缩态势;政策导向、客源市场、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影响休闲乡村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且影响强度呈现依次递减的变化规律。综上,加大对休闲乡村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其交通可达性,构建区域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有助于休闲乡村的集群化、联动化、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298.
为使用便携式设备快速高效地辨识木材解剖构造特征,将便携显微相机应用于木材微观构造特征的观察和显微相片拍摄,以10种木料为例,对其进行宏微观结构特征观察与分析,进而实现对木材材种的鉴别。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便携显微相机可清晰地观察和拍摄木材三切面的特征结构,同时该相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方便携带和使用的优点,所观察的木材试样不需要进行软化、切片等处理步骤,适合多场景木材材种鉴别。研究结果对自动化木材识别系统开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99.
通过对威海市西洋参生态农业现状的调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促进威海市西洋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路及采取的对策,以助推威海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00.
文章阐述了湖北省基本情况、水资源及植物资源现状,对湖北省湿地主要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进行简要论述,对湿地植物进行了评价,为今后湿地保护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