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研究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 caoyuan No.2)浸提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索利用生物检测法初步确定其与自身及其他3种牧草间化感作用。用草原2号杂花苜蓿根、茎、叶水浸提液处理草原2号杂花苜蓿、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 Gaertn.)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的种子,测定其发芽率、苗高、根长,利用生物检测法确定草原2号杂花苜蓿对受体植物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草原2号杂花苜蓿的自毒性及化感作用存在浓度效应,即不同浓度的根、茎、叶浸提液对不同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幼苗高度、根长影响效果不同,其叶浸提液对扁穗冰草和蒙古冰草种子发芽的抑制效应小于草原2号杂花苜蓿和红豆草;其叶、茎、根浸提液对蒙古冰草、扁穗冰草的苗高、根长的促进作用大于红豆草和草原2号杂花苜蓿;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草原2号杂花苜蓿与蒙古冰草、扁穗冰草混、间播效果要比与红豆草混、间播和单一连播杂花苜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2.
不同节水措施对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地膜、保水剂和滴灌系统,研究其在不同土壤基质势下对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20 cm处不同土壤基质势下,露地未施保水剂处理有较好的生长势和较高产量,地膜覆盖并施用保水剂处理能提高大中薯率、商品薯率和灌溉水利用率;土壤基质势在-20 kPa及-25 kPa下,马铃薯生长势、产量及块茎商品性差异不大,但较低的土壤基质势会削弱保水剂的保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晚播春马铃薯不适宜在整个生育期内覆盖地膜,采用保水剂与滴灌系统相结合可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3.
灌溉定额对夏播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夏播裸燕麦白燕8号籽粒产量、籽粒品质、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和饲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播裸燕麦灌溉定额为150mm的滴灌处理(W4)时籽粒产量最高,其次为W5(180mm)、CK(200mm)、W3(120mm)、W2(90mm)、W1(60mm)。灌溉定额较小的W1、W2、W3三处理的产量构成三要素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穗粒数和公顷穗数显著减少,造成产量显著降低。灌溉定额为120mm的滴灌处理(W3)品质最好,粗蛋白、粗脂肪和β-葡聚糖含量分别比传统灌溉处理(CK)提高4.53%,8.58%和18.29%,差异显著(P<0.05)。W3处理籽粒中钾、锌、铁、铜、锰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灌溉,钙、镁含量差异不显著。W3处理有较高的可消化干物质和相对饲用价值,分别比传统灌溉处理提高3.37%和9.28%,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4.
保水剂和施肥量对沙地燕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给保水剂在沙地燕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在吉林白城雨养贫瘠沙地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保水剂对燕麦秸秆和籽粒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个复合肥(NP2O5 K2O:151515)施用量(375、300、225和150 kg·hm-2)下,与对照相比,施用保水剂(60 kg·hm-2)使燕麦平均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增加38.58%、22.60%、32.02%和24.59%,差异均显著(P<0.05);叶、茎、籽粒平均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0.65、4.09和2.58个百分点,相对饲用价值分别增加13.28、7.6和18.57个百分点;相对增加了耕层土壤养分(全N、速效P、速效K)含量,对0~10 cm土层影响显著。肥料施用量显著影响燕麦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植株粗蛋白含量和0~30 cm土层养分含量。施用保水剂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平均肥料利用效率29.6%。60 kg·hm-2保水剂和375 kg·hm-2肥料施用量组合下燕麦产量最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及间作对燕麦、向日葵生产力以及燕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在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0、50和100kg/hm2),测定燕麦、向日葵产量、吸氮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具有产量优势及较高的氮吸收效率,土地当量比及氮素吸收当量比范围分别为1.20~1.37和1.20~1.30。施氮量为100kg/hm2时,间作燕麦、向日葵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以及地上部吸氮量均为最高,分别为4.40和6.65t/hm2,12.81和12.40t/hm2以及182.78和192.12kg/hm2,其中间作燕麦地上部生物量、吸氮量较单作燕麦显著提高17.20%~35.39%;间作向日葵籽粒产量及地上部吸氮量较单作向日葵显著提高22.78%~46.15%。间作显著降低燕麦收获后间作燕麦边行0~6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间作向日葵边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因此,100kg/hm2是该地区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的较优施氮量。  相似文献   
106.
饲用黑麦生物学特性及其产量营养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棉花冬闲田,对饲用黑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根系重量和分布、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产草量、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饲用黑麦的生长高度和干物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期生长缓慢,随后增长迅速,干物质积累的快速增长阶段和高峰比生长速度的变化相对滞后.叶面积指数呈"S"型增长,并符合逻辑斯蒂模型.饲用黑麦的根系主要集中于土壤上层,茎基部含糖量始终高于根系中的含糖量,但两者变化趋势一致,前期含糖量较高,后期缓慢下降.随着饲用黑麦生育期延长,其产草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07.
几种不同农艺措施对土壤甘薯茎线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连作5年、甘薯茎线虫病发病严重的甘薯地块为试验田,研究甘薯连作过程中轮作玉米/黑麦、轮作玉米/黑麦+覆膜、轮作玉米/黑麦+覆膜+抗病品种和种植冬季覆盖作物黑麦4种防治方法对土壤甘薯茎线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玉米/黑麦、轮作玉米/黑麦+覆膜和轮作玉米/黑麦+覆膜+抗病品种3种处理可在甘薯生育前期和收获期显著抑制土壤甘薯茎线虫的种群水平,与连作甘薯相比甘薯茎线虫种群数量分别下降37.24%、49.45%和54.33%。甘薯增产幅度分别为130.34%、132.74%和161.73%。而种植黑麦处理不能显著抑制甘薯茎线虫的种群水平,与连作甘薯相比,甘薯茎线虫种群数量下降23.26%,甘薯增产83.26%,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甘薯茎线虫种群数量与甘薯经济产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789;与甘薯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81和0.9754。4种防治方法中轮作玉米/黑麦+覆膜+抗病品种处理对土壤甘薯茎线虫种群抑制效果最好,提倡在生产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8.
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国际检疫植物寄生线虫,甘薯茎线虫病是危害我国甘薯生产的严重病害之一。本文通过不同种植方式下甘薯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探索轮作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的作用,明确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在土壤线虫群落研究上应用的可行性。试验在河北省卢龙县多年连作的甘薯地上进行,种植方式分别为:A1,休闲→甘薯;A2,玉米-冬闲→甘薯;A3,玉米-黑麦→甘薯;A4,大豆-冬闲→甘薯;A5,大豆-黑麦→甘薯;CK,甘薯连作。提取3个时期甘薯根际土壤线虫,扩增线虫ITS区序列,采用DGGE技术分析土壤线虫群落。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轮作方式显著提高甘薯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降低根际土壤甘薯茎线虫数量(P<0.05),冬季轮作黑麦(A3,A5)使甘薯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更加稳定,随时间变化幅度小。甘薯根际土壤中检测到的线虫优势属有:茎线虫属、矛线虫属、滑刃线虫属、头叶线虫属、短体线虫属、小环线虫属、刺线虫属、真滑刃线虫属、双胃线虫属。轮作方式提高甘薯产量42.08%~55.83%,降低病情指数22.72%~30.79%,不同轮作方式之间对甘薯产量和病情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收获期的甘薯茎线虫数量与甘薯产量和病情指数显著相关(P<0.05)。因此,轮作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甘薯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和甘薯产量,DGGE可有效检测土壤线虫群落;大豆-黑麦→甘薯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的轮作措施。  相似文献   
109.
放牧苜蓿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苜蓿放牧草地以其成本相对低(与干草型苜蓿草地相比)、营养价值高、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优异得到了家畜生产者的青睐。长期以来苜蓿的利用一直是以生产干草为主。多数干草型品种的耐牧性并不好,因此选育耐牧性强的苜蓿品种是育种家的重要目标。国外1990年后推出的耐牧性品种不仅耐牧性强。且抗病虫害能力强、产草量高、适口性好。为此。从放牧型苜蓿品种的特点、选育指标、选育过程及放牧苜蓿品种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综述了放牧型苜蓿育种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我国放牧型苜蓿品种的选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0.
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分别介绍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中的几类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研究表明,紫花苜蓿的茎、叶中含有50余种营养素及未知生长因子,营养成分比其它植物丰富.其植株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膳食纤维、皂甙、类黄酮和酚醛酸等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成分,这使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的工业化开发利用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