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醉泥螺简称醉螺,产于江浙沿海等地,具有香甜脆嫩、咸中藏鲜的独特风味,其加工方法主要有以下8个环节。(1)选料选体大壳薄、腹足肥厚、体内无沙、足红口黄、满腹藏肉、无破壳的泥螺为加工原料。仲夏前后的泥螺脆嫩肥满,最适合采捕、加工。  相似文献   
12.
以剑麻H.11648愈伤组织为材料,分别采用0、2、4、6、8 g/L浓度的秋水仙碱对愈伤组织进行不同时间(1、2、3、4、5、6 d)的诱导处理,观察处理后的再生植株气孔大小、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片厚度以及苗头大小等,采用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方法对处理后的再生植株体细胞DNA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用4 g/L浓度的秋水仙碱处理2 d诱变率最高,诱变率为(57.69±6.66)%,不定芽分化率为(63.33±2.89)%,分化系数为(3.55±1.24),加倍后的再生植株叶片下表皮气孔变大,单位叶面积的气孔数减少,叶片变宽变厚,叶形指数变小,植株变粗,突变体再生植株体细胞DNA含量是二倍体的2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应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对染色体图像进行核型分析的方法.经该软件处理后的染色体图像清晰度好,提取核型物理参数精度高,且只需要对编译好的文件更换输入参数即可对不同图像进行分析.该处理方法简单可靠、运算速度快,为核型分析研究者提供一种软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国内主栽菠萝品种巴厘的夏季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菠萝黑心病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25±1)℃,(6±1)℃和(10±1)℃贮藏均可降低采后菠萝失重率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保持菠萝成熟度,减轻菠萝黑心病;(6±1)℃贮藏菠萝失重率显著低于(10±1)℃,在贮藏中后期,(6±1)℃贮藏菠萝丙二醛含量均低于(10±1)℃,菠萝成熟度基本不变,贮藏至第18天无菠萝黑心病,贮藏第24天菠萝黑心病级数仅为1.7,(10±1)℃贮藏第12天出现菠萝黑心病。因此,(6±1)℃是菠萝夏季果较适宜的贮藏温度,在该温度下贮藏时间不应超过18天。  相似文献   
15.
对豆粕有机质发酵液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香蕉枯萎病提供稳定、有效的生物学防治方法。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因素对豆粕有机质发酵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豆粕有机质最佳发酵工艺为豆粕有机质混悬液稀释5倍,红糖浓度为2.0 g/100 m L发酵15 d。为豆粕发酵液进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灭菌剂对外植体的灭菌效果及不同激素浓度和组合对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影响,建立龙选蕉的高频再生体系.[方法]以龙选蕉吸芽为外植体,以升汞和0.2%次氯酸钠对外植体灭菌;采用0~6.0 mg/L 6-BA、0.1~0.2 mg/L NAA激素组合对不定芽进行诱导或增殖培养.[结果]相对于升汞,次氯酸钠对龙选蕉外植体灭菌的效果更理想,灭菌率达到90.47%,且外植体生长良好,无中毒现象.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随着6-BA浓度的升高,不定芽萌发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以添加6-BA3.0mg/L的诱导效果最理想,萌发率为66.67%;随着6-BA和NAA浓度的提高,不定芽的增殖系数也随之增加,其中以4.0 mg/L 6-BA+0.2 mg/L NAA为最佳组合,不定芽增殖效果最理想,增殖系数为4.05,芽苗粗壮,叶片颜色正常.[结论]次氯酸钠对龙选蕉吸芽的消毒效果优于升汞,操作简便,易于获得无菌外植体并利于不定芽生长;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3.0 mg/L 6-BA;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 4.0 mg/L 6-BA+0.2 mg/L NAA.  相似文献   
17.
分析九龙山野生蕉(M.balbisiana)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及核型模式图。结果表明:其核型类型为"2A"型,染色体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K(2n)=22=18m+4sm(2SAT),几乎对称,为较原始类型。并结合核型数据讨论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8.
对抗枯萎病和感枯萎病2个香蕉品种进行人工接种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不同时间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对2者根系内3种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菌后,抗病和感病香蕉品种根系内的水杨酸、阿魏酸及绿原酸含量均比接种前高,但抗病品种的增加量比感病品种的大,且净增加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快;抗病品种内源水杨酸和绿原酸含量明显...  相似文献   
19.
胡玉林 《绿色科技》2014,(8):331-334
指出了通过对绿色化学理论知识的介绍,使教师和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将绿色化学应用到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中,教学中通过不同方法、多种途径实施绿色化学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探讨了绿色化学在精细化工实验中的重要性,对精细化工实验中的常规实验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些实验探索不仅节约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使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雌、雄性高度不育等因素导致现有栽培蕉遗传基础狭窄、抗逆力衰退,杂交育种是拓展其遗传多样性并改良关键农艺性状的重要途径,但国内外鲜见相对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了寻找可杂交利用的父、母本材料,本研究对3份野生父本材料Musa acuminataMusa balbisianaMusa cheesmani的花粉活力进行检测,然后以5类栽培蕉,即香芽蕉(AAA)、粉蕉(AAB)、大蕉(AAB)、龙牙蕉(ABB)和皇帝蕉(AA)的多份代表性品种为母本,两两组合进行杂交,检测不同组合的结籽率、种子萌发率、正常苗率。结果表明:母本基因组型为ABB的品种均可结籽;与另外2份野生蕉相比,M. balbisiana作为父本时结籽率、种子萌发率和正常苗率3项指标总体上最为理想;近缘野生种M. cheesmani与栽培品种杂交可以获得后代。本研究较为系统地开展了香蕉杂交试验,取得了多项数据,可为国内外尤其是国内正在兴起的香蕉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