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蛭石与人造沸石氨氮等温吸附理论式与判别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比较在高起始氨氮浓度C0点和介质用量W0点上,吸附理论通式Qr=W0qmC0[qmKu+W0(qm-qr)+C0]与其简化方程Q=W0qmC0/[qm(Kw+W0)+C0]的适用性.测定了给定pH值和温度条件下反应平衡时NH4Cl溶液中蛭石和人造沸石的氨氮吸附量(Qr).在该试验条件下确定的蛭石单位介质吸附容量qm和介质系数Kw值分别为22mg/g和15.5g/L,人造沸石的qm和Kw的值分别为45mg/g和8g/L,在整个试验氨氮浓度C0和介质用量W0范围内,用该通式描述两介质对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而简化方程仅在有限范围内即C0相对小或W0相对大时才适用.若给定预测相对误差(Rz)),则C0/qm(Kw+W0)≤RD可作为简化方程应用的判别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有关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主要有三种观点国有化、私有化和完善原有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度.从产权理论出发,指出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农地产权制度而引发的农村土地问题,改革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已成为整个农村经济改革中一项紧迫任务.根据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提出了建立新型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思想即以农地社会所有为前提,以业主所有为基础的农地双层所有制度,建立双层所有制. 相似文献
13.
论林地制度创新和林业产业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林地制度产权模糊造成了交易成本过高,从而阻碍了林业经济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了我国林地资源生产力低下的现象。通过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发现我国现行的林地制度已成为林业产业化的制度障碍之一。因此,林地制度创新是林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桉树立地生产力与养分生产力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桉树试验林样本分析结果表明,桉树树杆中氮,磷,钾养分浓度的倒数与养分吸收量早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基于这一相关性,对实测的数据作回归分析。估测的立地生产力极限和养分生产力参数值,以及相应的立地养分效应曲线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本文为研究林木生长和营养的动态函数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城市森林空间范围划分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沙市城市森林规划与建设为例,对城市森林空间范围划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城市森林空间边界范围划分应与城市规划区范围一致;提出了城市森林空间各层次划分和面积计算的方法;提出了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森林空间基本单元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城市森林飞地的定义、标准和界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天然蛭石对污水中氨氮吸附去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研究了蛭石对污水中氨氮的吸附容量及水中pH、温度、浓度、蛭石用量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蛭石的饱和吸附量为20.83mg/g,pH在2.0~6.0范围内时,蛭石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大.而在pH6.0~9.0范围内随pH升高而降低;温度在10~35℃范围内对氨氮吸附具有负影响;氨氮初始浓度在小于50mg/L时.其去除率随着蛭石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为蛭石作为一种新型填料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计量施肥及校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测定土壤平衡解吸磷和土壤钾位缓冲容量的基础上,根据林木施肥的立地养分效应模型,结合林分的目标产量,提出了浅海沉积物砖红壤条件下刚果12号桉W5的施肥量,并布置了肥效校验田间试验,田间施肥试验表明:对浅海沉积物砖红壤条件下刚果12号桉W5的后期生长,单施氮肥和磷肥对胸径和蓄积量生长都无显著性作用,增大钾肥的施用量对蓄积量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试验区该无性系6a达到180m^2合适的配方量是:N28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区域建设用地变化中,占重要地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城市化为角度对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1997~2002年间,广州市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标由68.28增加到75.28,年平均增长的比率为1.92%,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非常平稳,在6年间共增长了796.67hm2,年平均增长0.47%。以上数据反映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广州的城市化是以自组织为主的城镇化,产业与居住的分散化决定了小城镇发展呈现均衡性特征。这样实质上把有限的农村空间割裂为多个不大的发展中心。这种多中心往往导致无中心,即建设无重点、发展无中心、各乡镇过度竞争,造成区域内资源的不合理流动与低效率配置,影响资源向优势区位的流转,无法形成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最终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状况,当前对策主要是依托城市化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规划使其用地变化向规模减少、集约利用发展。广州市有农村居民点的各区(县级)市,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地理条件可以对上述区域进行分类,分别采用适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