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深入了解陆稻过氧化氢酶(CAT)基因的序列特点和生物信息学信息,以粳型陆稻品种泸旱3号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技术成功获得1条陆稻CAT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KR133179)。该序列全长1 739 bp,其中编码区ORF全长1 479 bp,编码49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此基因是位于水稻基因组第6号染色体的单拷贝基因。对其编码蛋白分析表明,其具有过氧化氢酶保守结构域,属于CAT家族。与水稻CAT基因序列(Os CATB)进行比较发现,Os CATB-lh与水稻Os CATB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达到99%,存在6个核苷酸差异位点;与水稻Os CATB蛋白序列一致性为99%,有3个氨基酸变异位点。  相似文献   
32.
紫花苜蓿种子水引发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苗与建植难是限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黄土高原干旱雨养区栽培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种子引发技术可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高种子活力、增强幼苗抗性,从而提高幼苗建植率。基于此,本研究以陇东苜蓿为材料,探讨了种子引发温度(10、15、20℃)、引发时间(12、24、36、48h)以及加水量(原始种子质量的90%、120%、150%)对种子引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数条件下引发能显著提高苜蓿种子的萌发速率,促进幼苗生长,但对种子最终萌发率没有影响。当引发加水量为种子初始重的90%、引发温度为10℃、引发时间为36h时种子的活力指数最高,可作为紫花苜蓿种子引发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33.
闵丹丹  潘佳  范燕  王彦荣  胡小文 《草业科学》2016,33(9):1728-1738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为材料,以水、PEG-6000溶液(-0.6 MPa)、KNO3溶液(2%)、GA3溶液(100μmol·L-1)和CaCl2溶液(2%)为引发剂,研究各引发处理后的种子在不同温度、盐分和水分胁迫下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除引发显著提高低水势下以及KNO3引发显著促进高盐下的萌发率外(P0.05),引发对紫花苜蓿在所有温度、盐分和水势下的萌发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2)除CaCl2引发在10和15℃及PEG引发在高盐胁迫下的平均萌发时间没有影响外(P0.05),引发均显著缩短了紫花苜蓿的平均萌发时间(P0.05)。3)引发对紫花苜蓿在不同温度、盐分和水势胁迫下的根和苗生长的影响不同:水引发显著促进紫花苜蓿在10℃下根的生长,但在其它条件下对根的生长无显著作用。水引发显著促进了紫花苜蓿在10℃和高盐胁迫下苗的生长。但除水引发外,所有引发处理均显著促进了紫花苜蓿在低水势下苗的生长,其中以KNO3引发效果最好(P0.05)。  相似文献   
34.
35.
施肥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苜蓿干草产量,综合3年实际总干草产量得出,当施氮肥50 kg·hm–2、磷肥120 kg·hm–2、钾肥60 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为39.76 t·hm–2,比对照高出44%。基于3年干草总产量与施肥处理的函数关系得出,当施氮肥68.3 kg·hm–2、磷肥130.7 kg·hm–2、钾肥55.0 kg·hm–2时,可获得最高总干草产量,为41.18 t·hm–2。施肥显著提高了苜蓿粗蛋白含量与相对饲用价值(P 0.05)且年际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在施肥第2年相对较高。施肥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 0.05)。粗灰分含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间与年际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36.
垂穗披碱草种子的萌发适宜温度及温度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霞  王彦荣  胡小文 《草业科学》2011,28(6):988-992
摘要:以采集于甘肃省和青海省等地的8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质为材料,采用纸上发芽法在5、10、15、20、25、30、35和40 ℃ 8个恒温条件下,研究种子的萌发适宜温度和温度阈值。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垂穗披碱草种子在5~35 ℃条件下可萌发,在40 ℃不萌发;以20、25和30 ℃发芽最快,发芽率在3 d内可达最大值,根据种子萌发温度模型计算得出,供试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Tb)、最适温度(To)和最高温度(Tc)的平均值分别为4、24和38 ℃,种质间无显著差异(P>0.05)。建议垂穗披碱草种子的适宜检验温度为20、25和30 ℃恒温,初次和末次的适宜统计时间分别为第3天和第11天。  相似文献   
37.
采用标准发芽法、胚根突出法、低温发芽法、电导率法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10个种子样品的种子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基于标准发芽法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可将10个种子样品的种子质量分为3级;基于胚根突出法中胚根突出数可将其分为6级,计数胚根突出数的最适时间为24和28h;基于低温发芽法的活力指数和发芽势可将其分为6级;而电导率法可将其分为7级。因而,电导率法作为紫花苜蓿种子活力评价指标最为敏感,其次为胚根突出法和低温发芽法,标准发芽法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38.
长芒草种子适宜萌发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光照、温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作对长芒草(Stipa bungeana)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芒草种子在10~30 ℃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萌发最适温度为20 ℃,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分别为72%与88%;2)光照显著抑制长芒草种子的萌发,且相比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对亚适宜温度下种子的萌发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9.
甘蔗渣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废弃物,对甘蔗渣充分利用不仅能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还能有效缓解污染压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甘蔗渣综合利用的最新进展和现状,主要涉及生物发电、造纸、高密度板材、饲料发开、栽培基质、沼气、燃料乙醇、高性能吸附材料等领域,希望甘蔗渣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0.
鸟氨酸转氨酶是合成脯氨酸的关键酶之一,在植物适应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割手密为研究材料,克隆得到了鸟氨酸转氨酶基因c DNA序列全长,将该基因命名为Ssδ-OAT-2(Gen Bank登陆号:KX714116)。该序列全长1 373 bp,包含一个1 365 bp的开放读码框(ORF),编码45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49.54 k D。同源比对分析表明,Ssδ-OAT-2基因同其近缘属甘蔗的同源性最高(99%),其次是高粱(98%),与其它禾本科植物的同源性约为92%。通过构建与GFP融合表达载体,转洋葱表皮细胞进行瞬时表达,结果表明,该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上。Ssδ-OAT-2基因的获得为甘蔗抗逆基因工程提供候选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