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8篇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小豆的主要产区在东北、华北等地区,因氮、磷、钾施肥量不平衡导致小豆产量较低。为研究小豆对3种元素的需求规律,探索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及其配比,本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研究肥料配施对小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氮、磷、钾施肥量及配比能够显著提高小豆产量,当N∶P_2O_5∶K_2O=1∶0.55∶0.98(N:76.6 kg/hm~2)时,产量达到最大(2 096.7 kg/hm~2);当N∶P_2O_5∶K_2O=1∶0.53∶0.86(N:64.3kg/hm~2)时,经济效益最佳(12 432.73元/hm~2)。氮、磷、钾元素对小豆产量互作效应表现为随氮、磷和氮、钾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至最高点后缓慢降低,随磷、钾施肥量的增加表现出缓慢增加至最高点后迅速下降。随氮、钾施用量的增加,小豆单株荚数表现为先增长后下降,试验范围内磷施用量对小豆单株荚数的影响表现为直线增长;3种元素对小豆单荚粒数影响不大,证明小豆单荚粒数是由品种本身特性决定的;小豆的百粒重随3种肥料的增施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绿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绿豆施肥模式和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比。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氮、磷和钾的施肥量编码值与绿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效应函数。结果显示,3种肥料对绿豆产量影响为氮>磷>钾。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先升高后降低;试验范围内,磷钾互作对绿豆产量和单株荚数起促进作用。目标产量为2 104.6~2 215.2kg/hm2,对应N、P2O5和K2O优化施肥量分别为81.2~89.3、124.8~133.5和82.6~90.7kg/hm2。施用量配比为N∶P2O5∶K2O=1∶1.54∶1.03(N为87.4kg/hm2)时,产量最大(2 215.2kg/hm2)。当N∶P2O5∶K2O=1∶1.54∶1.05(N为80.4kg/hm2)时,经济效益最佳(15 589.89元/h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绿豆不同时期理化指标变化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找到简便、快捷的预估品种产量能力及抗逆性,缩减育种周期的方法,以4个绿豆品种为材料,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采集不同时期的叶片和根系测定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脱落酸(ABA)含...  相似文献   
14.
芸豆新品种白芸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芸1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于2003年从当地农家品种小黑芸豆中选拔出的芸豆新品种。白芸1号于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芸豆区域试验,两年省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英国红增产22.29%;于2010年参加吉林省芸豆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英国红增产9.84%,增产效果明显;于2011年通过吉林省审定。白芸1号具有熟期早、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适合在吉林省各地区和内蒙古兴安盟、哲盟、黑龙江省西南部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白城市绿豆生产中存在的重茬减产问题有养分因素、土壤结构及病源积累等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轮作、改良土壤及科学防治病虫害等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Cu~(2+)、Mg~(2+)、Fe~(2+)对绿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0-2011年对白绿9号进行了Cu SO4、Mg SO4、Fe SO4溶液(浓度均为50mmol/L)浸种、喷施、浸种+喷施、蒸馏水(CK)4种处理试验。探讨Cu2+、Mg2+、Fe2+对绿豆根系、茎秆、叶片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性状和产量影响,目的是指导绿豆高产栽培。试验结果:不同处理对干物质积累等的促进作用为浸种浸种+喷施喷施;从离子作用上看,Mg2+Fe2+Cu2+。  相似文献   
17.
蓖麻枯萎病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尽量减少蓖麻枯萎病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通过对蓖麻枯萎病的症状、病原菌分离以及品种间的抗性差异、轮作与发病的关系及药剂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明确了病害的发生与品种及轮作的相关性,表述了某些药剂的防治效果,为相关的科研、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播期、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鹰嘴豆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确定适宜东北地区鹰嘴豆种植的播期和密度,本试验于2018—2019年选用‘白鹰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播期(3月29日、4月7日、4月16日和4月25日)和4个密度(16.7万株·hm~(-2)、11.1万株·hm~(-2)、8.3万株·hm~(-2)和6.7万株·hm~(-2))处理,通过测定鹰嘴豆干物质含量、叶面积指数、产量性状以及叶绿素、可溶性糖、粗淀粉和全氮含量,对不同播期鹰嘴豆的生育进程、光合特性、群体质量、碳氮转运和产量形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鹰嘴豆的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均推迟,生育期缩短,单株荚数先增加后减少。随着生长发育的推进,不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先上升后下降。早播的鹰嘴豆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低于晚播,晚播能够提高花后氮素积累量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高密度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低于低密度,减小密度能促进可溶性糖转运量及其转运率上升,同时提高花后氮素积累量。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正相关。播期(X1)、密度(X2)与产量(Y)的回归方程为Y=-150.288 9+47.169 3X1+464.092 5X2-1.499 9X12-11.376 4X22+1.292 2X1X2。综上所述,中晚播鹰嘴豆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于中早播。延后播期导致花前可溶性糖积累量和籽粒淀粉含量下降,而茎、叶的花前贮存氮素转运率和转运量则先上升后下降,花后氮素积累量对籽粒氮的贡献率上升。中低密度鹰嘴豆的花前物质积累对产量影响较大,花后氮素积累量较高,而中高密度鹰嘴豆的花后物质积累对产量影响较大。中早播、中密度或中晚播、高密度的鹰嘴豆可以提高花前贮存氮素转运量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白鹰1号’选择播期4月23日、密度7.64万株·hm~(-2)的栽培方式能够获得较高产量。在生产中,可根据当地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白红9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豆研究所于2001年以珍珠红小豆为母本、白红3号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07-2010年进行产鉴、产比试验;2011-2012年参加吉林省小豆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吉林省小豆生产试验;2013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编号:吉登小豆201300...  相似文献   
20.
抑菌剂的筛选及应用对改进白僵菌的生产工艺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试验测定了10种不同浓度抑菌剂的抑菌效果,并抽样测定了抑菌剂拌料后白僵菌的生长势及随时间变化料内的pH值和抑菌剂含量的改变情况。通过大量试验从中筛选出1种较理想的抑菌剂即2%草酸。试验证明:用2%草酸拌料代替原料蒸汽灭菌,不仅能有效地抑制料内杂菌生长,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及产品质量,而且可简化生产工艺,节约能源,是一种简易可行的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