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通过2 a田间试验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对2018年晋南夏播大豆发生"症青"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块相同管理模式下,5个品种2017年表现正常,2018年发生"症青"现象,减产严重,造成"症青"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开花结荚期持续高温。今后应针对性筛选花荚期耐高温大豆品种,改良种质资源,提高复播大豆的产量和面积。  相似文献   
22.
晋麦99号是山西省审定的第1个全糯性冬小麦品种,其支链淀粉含量近100%,糯性优良,是改善面粉品质、研发新型食品的优质原粮。通过对影响该品种产量的各因素进行研究,初步形成晋麦99号品种生产技术要点:结合整地一次性施足底肥,一般每公顷施化肥N 125~130 kg,P_2O_5 120~135 kg;适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5日;适宜播量为225 kg/hm~2;结合返青补灌300 t/hm~2水,这有利于植株发育,促进穗分化,形成较好的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23.
大豆新品种晋豆37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豆37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晋豆11为母本,埂84为父本杂交育成,2005年-2007年参加省晚熟组大豆区试,2007年同时参加生产试验,表现很好。2008年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简要介绍晋豆37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4.
以武汉都市圈项目合作为契机,在湖北省天门市九真镇开展葡萄(Vitis vinifera L.)高产高效标准化技术示范,并对不同设施栽培模式(简易避雨敞棚、单膜覆盖、双膜覆盖)下的阳光玫瑰、夏黑生育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田间种植管理模式下,双膜栽培改善1—3月低温波动较大的气温环境,使棚内日平均温度维持在葡萄萌芽生长的生物学温度(10.0℃)以上,提早打破休眠期,促进葡萄早萌芽、早开花、早成熟。双膜覆盖栽培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产投比平均为3.45∶1.00,双膜覆盖栽培的阳光玫瑰、夏黑产值分别比简易避雨敞棚增加68.01%、55.47%。合理运用3种设施栽培模式,可以延长葡萄销售期,降低集中上市的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25.
山西省小麦品种资源数据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
应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大豆新品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 0 0 4年品比中6个大豆新品系的1 1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临0 2 1 2、临0 1 79、临0 2 1 3这三个品系加权关联度高,综合性状好,适宜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年份间、地点间、品种间及其互作效应下大豆产量差异,对2016-2017年黄淮海夏大豆产区的北片、中片和南片区试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北片年份×品种互作效应对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各片的年份、地点、品种以及年份×地点、年份×品种、地点×品种、年份×地点×品种互作效应的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地点对黄淮海北片、中片和南片的产量差异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7.92%、71.76%和46.91%,品种的贡献率分别为3.85%、4.67%和8.52%,年份的贡献率分别为2.85%、1.02%和0.71%。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北片、中片和南片中平均产量最高的河北宁晋、邯郸和山东菏泽比平均产量较低的河北石家庄、河南洛阳和安徽宿州分别高45.66%、71.67%和50.13%,差异达极显著。中黄78、中黄70和中黄301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品种,变异系数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产量与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经、纬度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在实现大豆高产的过程中,选择优质、高产、广适的大豆品种是首要条件,同时提高管理水平,发挥高产潜力,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28.
采用连续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 对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 (Nichols)]出膜后 2~80 d 的仔稚鱼消化系统发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2 日龄的仔鱼口、咽腔、肠腔、肛门形成, 但口咽腔未贯通; 肝细胞紧紧围绕着前肠周围, 形成肝细胞索。4 日龄, 消化道上皮细胞开始功能性分化; 肝细胞团增多, 填充于卵黄囊与消化道间, 胞质着色较浅初现肝血窦; 消化道贯通, 仔鱼由内源性营养向混合性营养转变。6 日龄口裂加深, 呈“>” 形, 吻部初具形状, 初现黏液细胞; 咽喉胼胝垫出现角质化, 鳃弓黏膜上皮增厚, 初现黏液细胞和味蕾; 食道肌层变厚, 环形肌为主; 肝细胞间形成大量空泡, 肝细胞变小; 肠表皮出现皱褶和纹状缘, 前肠到后肠皱褶逐渐变短, 杯状细胞增多。9 日龄咽后部的胼胝垫处肌层发达, 胼胝垫对侧的黏膜层开始凹陷形成皱褶; 食管环肌发达, 纵肌不明显; 肠道均分布有杯状细胞, 后肠段最多。10 日龄, 唇部细胞出现角质化趋势, 胼胝垫表面形成梳状突起。13 日龄, 卵黄囊完全消失, 混合性营养转变为外源性营养。37 日龄, 稚鱼肝胰脏、食管组织结构均似成鱼, 发育基本完成。43 日龄, 口咽腔、鳃与肠道组织发育基本完成。本研究将湘华鲮仔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分为 3 个阶段, 即卵黄期、混合性营养及外源性营养阶段。研究发现, 湘华鲮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发育和变化, 始终是与食性的转变相适应的。湘华鲮其仔稚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可为湘华鲮苗种培育中饵料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对提高湘华鲮人工养殖的存活率和生长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