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26篇
  9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10个不同豇豆品种中筛选出抑制剂活性最高的901青皮豇豆,提取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通过G-75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纯化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并制备了其兔多克隆抗体。用所制备的抗体建立了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并检测了转CpTI编码基因棉花、水稻中的CpTI含量,发现棉花不同器官CpTI的表达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2.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棉花幼苗根系顶端优势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中棉所 2 9为材料 ,测定了从主根根尖到基部不同区段 IAA、Z+ ZR、i P+ i PA、DHZ+DHZR的含量 ,并研究了其与侧根原基和侧根发生的关系。 CTKs含量表现从根尖向基部逐渐递减的大体趋势 ,在侧根原基大量发生的主根中上部 ,IAA含量处于高峰区 ,而 CTKs含量较低 ,IAA/CTKs多在 2~ 3之间。在根尖附近不发生侧根的区域 ,有较高 CTKs和 IAA水平 ,IAA/CTKs低于 2或高于 3。根尖与侧根发生区 IAA/CTKs的差别可能是控制根顶端优势的关键因子 ,2~ 3可能是适于侧根原基发生的阈值范围。用 0 .5~ 1 5 mg· L- 1KT和 0 .5~ 5 mg· L- 1IBA处理主根 ,对根顶端优势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3.
钙和生长素对棉花幼苗侧根发生的协同调控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陆地棉中棉所29幼苗主根与下胚轴交接处进行硝酸钙、吲哚丁酸(IBA)、Ca2 通道拮抗剂LaCl3和Ca2 螯合剂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四乙酸(EGTA)、钙调素(CaM)拮抗剂三氟啦嗪(TFP)、以及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TIBA)处理,研究了Ca2 和IBA对棉花根系的影响。50 mg.L-1Ca2 或5 mg.L-1IBA都增加棉花侧根数,但抑制主根伸长;Ca2 与IBA协同作用促进侧根同时缓解单因子对主根伸长的抑制。5 mg.L-1IBA处理增加了主根基部IAA含量,降低了主根根尖和中部IAA及赤霉素(GAs)含量,主根各区段细胞分裂素(CTKs)含量均增加且IAA/CTKs比例显著降低。3~10 mg.L-1TIBA处理抑制侧根发生和促进主根伸长,降低主根各区段CTKs含量,降低主根基部和中部吲哚乙酸(IAA)含量和IAA/CTKs比例,增加根尖IAA含量和IAA/CTKs比例。3~10 mg.L-1的LaCl3、EGTA和TFP均抑制侧根发生和主根伸长,同时降低主根中游离CaM含量。  相似文献   
24.
棉纤维次生壁增厚相关基因的cDNA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陆地棉品种"徐州142"植株开花后14、18、24、30 d的棉纤维和胚珠离体培养12 d、并分别在添加0(对照)和100 μmol·L-1ABA的培养基中继代培养5 h的棉纤维为材料,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其基因表达差异.回收到20条差异条带.利用反向Northern杂交鉴别和分析阳性差异条带,结果表明:PG39-4在次生壁开始增厚以后表达,又被ABA诱导  相似文献   
25.
通过播种期和密度两因素耦合试验(3个播期,各播期下设3个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密度组合对夏播玉米群体源库关系及冠层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播期(6月22日之前)与适当密度(半紧凑型品种"金海5号"为6.00~7.50万株·hm-2,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6.75~8.25万株·hm-2)组合的各源库指标表现较优。叶面积指数(LAI)在吐丝期达到4.88~5.97,成熟期仍保持在2.73~4.48;群体透光率在吐丝期和成熟期分别达21.09%~34.82%和27.97%~35.29%;吐丝期穗位叶片Pn较高,达34.4~41.7μmol(CO2)·m-2·s-1;"金海5号"6月15~17日播种、播种密度为7.50万株·hm-2,"郑单958"6月15~17日播种、播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均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4863.50kg·hm-2和15123.30kg·hm-2。  相似文献   
26.
冠菌素诱导甘蓝幼苗抗黑腐病及其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 Brassica oleracea L.感病品种"庆丰"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冠菌素(coronatine,COR)和人工接种黑腐病菌——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的方法,研究了COR诱导甘蓝幼苗抗黑腐病的效果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 COR在质量浓度为0.01、0.1和1.0 mg/L下均具有诱导甘蓝幼苗抗黑腐病的效果,其中1.0 mg/L 处理的病情指数为38.2,诱抗率为43.7%,诱导抗病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随着COR质量浓度的提高,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的速率明显增加,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增加不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下降。表明COR具有诱导甘蓝幼苗抗黑腐病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与COR能调控甘蓝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提高O2-产生速率以及降低MDA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27.
在夏播郑单958(9株/m^2)生长季,研究了不施氮、基施氮 10叶展氮、基施氮 吐丝氮和基施氮 乳熟氮共4个处理下2m土体的无机氮变化和净矿化量。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土壤NO3^- -N在含量、时空交化和受氮肥影响方面均与NH4^ -N不同,20cm以上土层NO3^--N以大口期为界、20cm以下以吐丝期为界前降后升;2m土层NH4^ -N在吐丝前均下降、吐丝后除20cm以上土层乳熟前上升而乳熟后略下降外其它土层无明显规律;NO3^--N的波幅明显大于NH4^ -N,NO3^--N在全生育期垂直分布明显,施氮后20cm以上和80cm以下土层其含量显著增加且受施氮期影响明显,如,推迟施氮能显著增加乳熟一成熟80cm以下NO3^- -N含量;NH4^ -N在吐丝前垂直分布近均匀、吐丝后明显,施氮仅增加0~20cm NH4^ -N含量、对20cm以下无明显影响。另外,土壤氮素净矿化发生在吐丝前且主要在大口期前,吐丝后发生净固定且乳熟前后各近一半,施氮后土壤氮变化平缓且施氮期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8.
土壤干旱对小麦旗叶和穗器官C_4光合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下小麦旗叶和穗器官C4途径主要酶及RuBP羧化酶活性变化的差异及其与光合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穗光合活性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低于旗叶叶片的 ,在水分胁迫下穗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远小于叶片 ,这种差异与各器官C4途径酶活性的相对强弱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程度不同有关。穗器官具有比叶片较高的C4酶活性 ,在轻度水分胁迫下 ,旗叶和穗器官的C4途径酶活性被诱导增强 ,其增强幅度以穗器官的高于叶片的。重度胁迫下外稃仍保持较高的C4酶活性 ,而叶片酶活性却下降。穗器官相对较高的C4酶活性及其在水分胁迫下诱导增加的特性可能是逆境下穗光合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梭梭树龄与肉苁蓉种子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梭梭和肉苁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梭梭树龄与肉苁蓉种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梭梭基径粗、株高、冠幅、肉苁蓉直径、花序长、蒴果数、有效果数、单蒴果重和单株种子产量与梭梭树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3以上.2)随着梭梭树龄增长,与对照相比,单株肉苁蓉种子产量提高了2~5倍.直径<0.5 mm的种子所占比例下降,直径为0.5~0.7 mm种子所占比例提高.3)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所寄生的肉苁蓉直径和花序长可达21.72 mm和30.8 cm以上,并且蒴果数、有效果数和单株种子产量分别可达143个、128个和11.810 g以上.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可作为寄主培育肉苁蓉留种植株.  相似文献   
30.
采用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氮、磷、钾及其配比对荆芥产量和挥发油含量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合理施用能明显促进荆芥产量和挥发油含量。施肥能通过促进二级分枝发育来提高荆芥分枝数及穗数。全量氮、钾肥与磷肥复合处理中二级分枝最多,单施氮肥效果次之。施肥能提高荆芥产量,主要增产效果体现在芥穗产量的增加上。复合型肥料比单肥效果好,营养平衡型肥料又好于营养失调型。单施氮肥或氮钾复合肥能提高茎叶挥发油含量,过量施用磷肥使挥发油含量降低。根据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确定最佳施肥量:氮(N)为195.8 kg/hm2,磷(P2O5)为92.6 kg/hm2,钾(K2O)为130.3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