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92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36篇
  68篇
综合类   505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245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毛梾优树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0年生的毛梾人工林分进行选优研究,采用优势木对比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根据单位面积结实量、单序果数、果实直径等9个数量性状的权重,制定出综合选优评分体系和优树入选的最低分数限。结果表明,入选优树性状优良程度较高,其中,结果枝率、百果重、单位面积结实量、单序果数的平均增益均达到25%以上,选择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2.
毛梾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毛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为种子的繁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称重、测量、解剖、TTC法及内含物测定等方法,分别对不同种源地种子形态结构、活力、内含物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种源间种子萌发特性差异。采用低温层积、激素处理、不同基质处理相比较及定株观测的方法,研究解除种子休眠的有效技术及毛梾幼苗生长节律。结果表明:6个种源地间以陕西杨陵种源为最优种源,河南种质资源最差;陕西杨陵种源采用室外低温层积催芽效果最好,发芽率达46.7%(为直接播种的114倍);使用激素处理以150mg·L-1 GA3的处理最为有效(发芽率达到48.43%);发芽基质以蛭石最好。毛梾幼苗2个生长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和7月底到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0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酸性紫色土、钙质紫色土和冲积土上生长的一年生红椿实生苗暴露在不同浓度Pb胁迫(O、200、450mg·kg-1和2 000 mg·kg-1)条件下的叶长、叶面积、生物量、各器官Pb含量特征和富集程度,并分析了红椿对Pb污染的耐性和转移效率.3种土壤下红椿都能生长,但相同浓度Pb胁迫下其在钙质紫色土中生长状况最佳,在冲积土中生长状况最差.随Pb浓度增大红椿叶片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当土壤中Pb浓度在2 000 mg· kg-1时,其叶长和叶面积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O.01);Pb胁迫使得红椿根茎比发生明显的变化,还加大其叶的凋落程度,同时整株生物量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大呈极显著降低趋势(P<0.01),但在土壤Pb浓度最大时其生物量仍达到对照的81.47%以上.红椿体内Pb含量与土壤Pb浓度成正相关(P<0.01),其6个器官中细根Pb含量最高,粗根次之,而地上部分的Pb含量较低且差异不大.红椿耐性指数值在0.67~1.06之间,表现为随Pb胁迫浓度增大,其耐性呈下降趋势.红椿富集系数与转移系数都较小且小于0.3.这些结果表明,红椿能在Pb污染较严重的土壤中较好的生存,可作为Pb污染区域潜在的土壤修复树种.  相似文献   
104.
采用α-脱氧核糖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体外测定了鄂西北产鱼腥草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同时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评价了其对绿色木霉、啤酒酵母菌、黑曲霉、木质层孔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鱼腥草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与其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46例合并T2DM的OSAH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行保守治疗,而实验组(24例)加用CPAP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的临床指标变化,采用稳态模式评估(HOMA)指数评价IR。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其最低SaO 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同一时段的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一时段的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其空腹胰岛素及HOM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一时段的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CPAP治疗可显著改善合并T2DM的OSAHS患者的IR。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微电子捕获方法(GC-μECD)建立可同时检测香蕉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方法,为香蕉的食用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香蕉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经乙腈溶液萃取分层,乙腈相浓缩后过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采用丙酮—正己烷溶液5 mL淋洗,淋洗液经氮吹仪吹干后,用正己烷定容至5 mL,供GC测定。将13种标液混合稀释成1.000 μg/mL,六六六、滴滴涕、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稀释为0.005、0.010、0.020、0.040、0.080、0.100、0.200 μg/mL,百菌清为0.005、0.010、0.020、0.040、0.080 μg/mL,配制成混合标准溶液,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香蕉样品中加标浓度分3个水平:六六六、滴滴涕为分别0.005、0.010、0.050 mg/kg,百菌清、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为分别0.010、0.050、0.100 mg/kg进行回收率试验。根据最低加标浓度基线噪声的3倍换算各分析物的最低仪器检出限。【结果】各曲线呈良好线性关系,仪器检出限为0.5~5.0 μg/L,回收率为70.4%~118.7%,相对标准偏差为2.45%~11.50%。【结论】GC-μECD方法可同时检测香蕉中13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且具有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方便、分离效果好、回收率高、重现性好等优点,适合香蕉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7.
实验选取西门塔尔肉牛品种与本地杂交所生的二代杂种公牛进行育肥。这样的牛具有适应性强、增重快、肉质好、屠宰率高等特点,被选择的育肥年龄不宜过大,体重应在350-400kg为宜。采用异地育肥技术进行舍饲栓系短期育肥、实验其育肥性能和经济效益。结果,经过3个月短期育肥,实验牛平均日增重为1.6kg,每天牛平均获纯利1 137元,具有较理想的增重效果和经济效益,说明对西门塔尔肉牛品种与本地牛杂交所生的二代杂种公牛进行短期育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8.
将新鲜虫草培养基制成干粉,以不同比例(0%、5%、10%、15%)添加到刺参饲料中,制成等能、等氮饲料D1、D2、D3和D4,研究其对体重为(1.24±0.41)g刺参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D2、D3和D4组刺参的增重率和肠道蛋白酶活性均不同程度高于D1组,且饲料系数有效降低,其中,D3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D1组24.65%(P<0.05)。对刺参肠道的消化酶分析表明,D3组蛋白酶活力最高,D4组次之,并且均显著高于D1组(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10%~15%虫草培养基促海参生长效果最好,并有效降低了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109.
选取3种典型包气带土壤为吸附剂,萘和p,p′-DDE为吸附质,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吸附解吸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初始浓度越大,吸附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就越短。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单一级次的动力学方程难以描述两种吸附质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分析认为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不是单一反应,而是有机污染物在无机矿物、无定型有机碳和凝聚型有机碳上同时进行吸附反应的复合结果。萘与p,p′-DDE的吸附、解吸过程均表现出非线性,Freundlich方程的吸附指数n在不同程度上偏离1;两种污染物在土样中的吸附过程不完全可逆,Kow、初始浓度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fo)c的差异都影响其在土壤不同组分上的吸附百分比,进而影响解吸率。萘更多地吸附在无机矿物表面及无定型有机碳上,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37.7~780.9μg.L-1),解吸率可从10%左右增至近85%;而当初始浓度为37.7μg.L-1时,随foc的增大(0.01%~0.65%),解吸率由12.39%降至3.90%。p,p′-DDE则更多地吸附在凝聚型有机碳上,解吸率随浓度的变化(11.0~275.1μg.L-1)仅在1%~5%内波动,当初始浓度为11.0μg.L-1时,解吸率随foc的增大由4.49%降至1.06%。两者解吸率都和foc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对湘江流域岳麓山地区地表水体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及灌溉适宜性评价,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以岳麓山周边地区为研究区,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采集降水、山涧溪水和湘江河水水样,利用Piper图、Gibbs图、端元图等方法,分析各水体水化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降水主要阴阳离子为Ca2+,K+,SO2-4和NO-3,无明显水化学类型;山涧溪水主要阴阳离子为Ca2+和NO-3,主要水化学类型为Cl-Ca·Mg型和Cl-Ca型;湘江河水主要阴阳离子为Ca2+和HCO-3,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山涧溪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输入和碳酸盐岩风化控制;湘江河水受碳酸盐岩风化作用影响较大。[结论] Na+离子含量,SAR和RSC指标以及其绘制USSL图和Wilcox图分析结果较好,山涧溪水和湘江河水适合用于灌,不易引起盐害或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