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92篇
农学   39篇
  3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以湖南3种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榉树及杉木2种纯林为对照,分析林分土壤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脲酶等土壤酶活性,评价不同的混交模式对林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模式下,绝大部分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表层土壤显著性更加明显;所有混交模式中,混交林林分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和纯林酶活性高低程度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丘陵地营造6杉木2榉树2南酸枣混交林能够较好地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272.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红锥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碳库稳定性特征,以期为南亚热带不同红锥混交林碳平衡过程的评估和混交模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以南亚热带红锥人工纯林(HC)、红锥+湿地松人工混交林(HS)、红锥+火力楠人工混交林(HH)、红锥+米老排人工混交林(HM)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CMI)的变化。 结果 4种林分类型的SOC、EOC、POC、DOC、MBC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SOC与EOC、POC、MB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与POC的相关系数最大,不同林分间SOC含量均表现为:HM>HH>HS>HC,且0~20 cm土层与0~40 cm土层的变化一致;4种林分类型0~40 cm土层的CMI表现为:HM>HH>HC>HS,且20~40 cm土层的CMI变化与0~40 cm土层的变化一致。 结论 4种林分类型SOC、EOC、POC、DOC、MBC含量主要受林分表层土的影响,CMI主要受林分下层土的影响,POC含量与SOC关系最为密切;红锥阔叶混交林较红锥针阔混交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地,且HM的阔叶混交模式土壤碳库质量最高,在有机碳和活性碳增加的同时也有助于惰性碳的积累及碳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3.
不同修复模式石漠化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74.
8年多时间,系统开展了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 var.cyclolepis)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评价与筛选及壮苗繁育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在分类地位与形态特征方面,进一步确定了江南油杉在我国油杉属中的分类地位及其识别的形态特征;明晰了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方面,确定了我国全分布区江南油杉种质资源数量及分布等情况,弄清了天然林群落植物组成、主要群落类型、集中分布区域和分布特点,掌握了天然林典型群落的植物组成、层次结构、物种多样性、群落径级和高度结构及群落更新情况;确定了人工林冠幅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及其目标径阶下的最适经营密度,并探索出了人工林生长与地形和气象因子及植物多样性与生境因子的关系;确定了广西范围内江南油杉天然林和人工林以材积最大收获量为目的的优树选择标准.在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方面,弄清了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及花粉活力与传粉过程;确定了花粉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组合和培养条件及花粉最佳贮藏温度和时间;确定了江南油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源/家系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并具有较高遗传力;掌握了苗期根叶的物候期观测方法及其物候期变化规律,探明了苗期物候期内养分含量变化规律,获得了苗木培育精准施肥的基础数据;确定了江南油杉能适应重度干旱胁迫、总体耐盐性不强、苗木生长量随锰浓度降低而逐渐下降、能适应短时间高锰环境胁迫等特性;揭示了江南油杉种源苗期光合特征的差异性,福建种源为苗期光合特征表现最好的种源.在壮苗繁育体系构建方面,种群间种实性状有较高的稳定性,种子性状受地理环境因子的影响比球果大,海拔是主要影响因素;种源间种实各生物学参数差异显著,果径比可作为种子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千粒重是评价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种子萌发能力随种子来源地呈由西向东萌发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恒温比变温更适合种子萌发,模型预测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7.3℃;筛选出了较适宜种子萌发的光照、水分和基质条件,以切根为主的控根组合及显著促进根系生长的菌剂;确定了适宜苗木生长的肥料类型和配比,轻基质中复配功能菌显著提高苗木存活率和生长量;系统总结了营养杯实生苗培育技术,制定并发布了广西地方标准《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75.
为高效培育森林资源,以广西国有黄冕林场的木荷+马尾松混交林(Ⅰ)、木荷+桉树+火力楠混交林(Ⅱ)与木荷+桉树+米老排+大叶栎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不同人工林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总氮、碱解氮、总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及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土壤肥力指数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随土层加深而递减;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表现为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3种类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等级为2级;基于主成分分析,类型Ⅱ的土壤质量(0.880)最佳,其次为类型Ⅰ(0.765)与类型Ⅲ(0.738);碱解氮能单独解释土壤质量指数变异的93.1%。3种评价方法结论不尽一致,总体而言,相比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综合肥力质量,碱解氮是影响土壤质量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造成了不同人工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276.
以湖南省石门县、江华县、双牌县以及江西省修水县、庐山等5地的青钱柳大树或古树为嫁接穗条采集母树,以2年生青钱柳实生苗为砧木,研究母树种源、砧木地径对青钱柳嫁接成活率及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青钱柳嫁接成活率大小排序为双牌的﹥修水的﹥江华的﹥庐山的﹥石门的,其中石门种源的最小,为48.69%;双牌种源的最大,达65.23%。嫁接苗的新梢基径、新梢长、新梢节数与砧木地径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2、0.457、0.422,其大小排序为新梢基径的﹥新梢长的﹥新梢节数的;嫁接苗的新梢基径、新梢长、新梢节数与母树的年龄、胸径、树高及枝下高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说明青钱柳嫁接对砧木地径有一定的要求,实际生产中应选择适宜粗度的砧木进行嫁接;母树的年龄对嫁接苗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77.
为探索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和桉树(Eucalyptus spp.)间种系统内物种相互作用的途径和机制,量化种间竞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氮(-N、+N 105 mg/kg)和根系隔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处理对系统中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处理显著提高桉树的株高、地径、生物量、N浓度和吸N量,显著减少山毛豆根瘤数量和重量.根系不隔离处理显著提高桉树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和吸N量,显著增加山毛豆根瘤数量和重量.施N或根系隔离处理对山毛豆的生物量和N浓度影响不明显,对吸N量影响较大.山毛豆/桉树间种系统中,桉树生长所需的N主要来源于土壤,山毛豆生长所需的N有部分来源于生物固氮;山毛豆对桉树生长的促进作用以根系相互交叉接触产生养分传递为途径,但随土壤N含量增加,作用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