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牛樟叶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年生实生牛樟植株上采集叶样,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牛樟叶挥发性精油,采用GC-MS技术对叶精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按叶精油中第一主成分进行化学类型划分,牛樟可初步划分为4种类型:桉叶油素型、异橙花叔醇型、芳樟醇型和肉豆蔻醛型。不同化学类型叶精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得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异橙花叔醇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13种,桉叶油素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2种,芳樟醇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2种,肉豆蔻醛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为1种,4种化学类型精油中所共有的化学成分共12种。叶精油中第一主成分平均含量大小依次排序为:芳樟醇型(68.71%)、桉叶油素型(57.38%)、异橙花叔醇型(37.91%)、肉豆蔻醛型(33.75%);4种化学类型叶精油平均得率大小依次排序为:桉叶油素型(1.28%)、异橙花叔醇型(0.19%)、芳樟醇型(0.04%)、肉豆蔻醛型(0.01%)。牛樟中的桉叶油素型与樟树中的油樟类型相似,牛樟的异橙花叔醇型与樟树的异樟类型相似,牛樟的芳樟醇型与樟树的芳樟类型相似。不同的是,牛樟有一种肉豆蔻醛型化学类型,而樟树有龙脑樟和脑樟类型。但总体而言,牛樟与樟树相似化学类型叶中的精油含量,前者普遍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以黄樟秋稍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并优化了黄樟组培繁育体系,研究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及配比对黄樟茎段不定芽诱导、组培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樟带腋芽茎段最佳启动培养基配方为改良MS+4.0 mg/L 6-BA+0.5 mg/L NAA,在此培养基中不定芽培养7 d开始萌动,诱导率可达76.67%;不定芽继代培养基的最适宜配方为改良MS+2.0 mg/L 6-BA+0.5 mg/L NAA,在此培养基中不定芽生长健壮,增殖系数为3.78;幼苗生根培养基的最适宜配方为改良1/2 MS+0.5 mg/L IBA+0.5 mg/L IAA,在此培养基中幼苗培养13 d开始发根,生根率达85.56%。上述组织培养技术条件,可有效提高黄樟茎段的不定芽诱导率和生根率,为黄樟优良品系的工业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籽油富含中链脂肪酸,但其生物合成机制尚未可知。长链脂肪酰基CoA合成酶(long chain fatty aycl-CoA synthetases,LACSs)亚家族在植物脂肪酸合成与分解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樟树转录组数据为参考、本研究克隆并鉴定了一个LACS基因亚家族成员,序列比对显示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 LACS1序列相似性高达65%,故将之命名为Cc LACS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Cc LACS1基因在花与种仁中优势表达,叶、茎组织中次之。缺陷型酵母互补实验证明Cc LACS1具有脂酰CoA合成酶活性,可广泛地将外源C10~C18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硫酯,但C18类脂肪酸是其偏好催化底物。上述结果暗示Cc LACS1可能与樟树籽油合成与累积相关。  相似文献   
14.
毛叶樟为樟科樟属常绿阔叶芳香树种,为了解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系统发育,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绘制了毛叶樟叶绿体基因组物理图谱,分析了基因组序列特征。毛叶樟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2 763 bp,GC含量为39.16%,具有一个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copy, LSC)、一个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copy,SSC)和两个反向重复区(inverted repeats, IRs),大小分别为93 684、18 931和20 074 bp,共注释得到125个基因,包括36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和81个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偏向使用A/T碱基。MISA分析共检测出122个SSRs位点,富含A-T重复。核酸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樟属植物间的变异度较小,5种樟科植物的变异度较大,其SSC区域为高变区(Pi>0.2),包括ycf1、ccsA、psaC、rpl32和一系列ndh基因的蛋白编码区。系统分析结果支持毛叶樟为樟组植物,与细毛樟、云南樟聚为一小枝,亲缘关系更近。本研究为毛叶樟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遗传背景信息,也为樟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及分类鉴定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15.
由政和富士岛食品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的萝卜新品种———耐病总太,系加工成干萝卜丝出口到日本、韩国的专用型加工品种。2001年秋冬季由富士岛(政和)食品有限公司向松溪县渭田、河东、旧县等乡镇蔬菜种植户下订单,到时由厂家包收购,经过3年的推广种植,在松溪播种面积达3000多亩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讨不同营养元素缺乏对樟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樟树当年生幼苗为材料,设置全素、缺N、缺P、缺K、缺Mg 5个处理,观测其营养缺乏症状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樟树幼苗缺N时症状出现较早,表现最为明显,其叶片偏小、变黄绿色,整株矮小,长势较弱,其次为缺Mg,而缺P和缺K幼苗症状出现缓慢,表现相对不明显.不同缺素处理的樟树幼苗的苗高、地径、各组织生物量、主根长、侧根数量和叶面积均显著低于全素处理(P<0.05),其中缺N影响最大,其次为缺Mg处理.缺素处理增加了幼苗叶生物量比,降低了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其中缺Mg对根系生长影响最大.因此,N和Mg是限制樟树幼苗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樟树苗期营养管理中,应及时施用N肥,并保证Mg、P和K肥的供应.  相似文献   
18.
植物叶色黄化突变具有突变频率高、易鉴别等特点,不仅是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在品种选育和改良中也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文章从叶绿素生物合成、血红素代谢、叶绿体发育及叶绿体蛋白代谢等方面,对植物叶色突变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进行综述,发现目前对叶色突变分子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叶色突变相关基因功能方面,针对质核信号转导、转录因子及调控元件的研究较少,因此,今后在相关研究中可利用叶色突变体这一理想材料分析鉴定相关基因功能及其互作关系,从对单一基因的研究转向对多个基因甚至功能基因组的系统研究,尤其加强对质核信号转导、转录因子及调控元件的研究;叶色突变体作为作物品种改良的一类特殊种质资源,可通过人工诱导方式增加植物突变频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叶色突变体,应用于基因功能及基因间的互作关系等研究,为黄叶植株的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年生龙脑樟叶、干、根3个部位精油,利用GC-MS检测方法,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龙脑叶精油含固体粗龙脑和液体龙脑油2种物质,粗龙脑共鉴定出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97%,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2种;龙脑油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73%,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6种。干精油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97%,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4种。根精油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89%,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4种。3个部位精油中所共有的化合物有20种,叶精油、干精油主要成分是龙脑,根精油中主要成分是黄樟油素,但龙脑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20.
以台湾地区的牛樟和福建省的沉水樟根、茎、叶为材料,使用水蒸气法提取各器官的精油,结合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沉水樟的精油平均含量为1.11 mg·g-1,牛樟的精油平均含量为2.78 mg·g-1;沉水樟与牛樟根的精油含量分别为2.46 mg·g-1和2.72 mg·g-1,两者差异较小,主要成分均为黄樟油素。沉水樟与牛樟茎、叶的精油含量与化学成分差异均明显,牛樟的茎、叶精油含量分别为沉水樟的12.00、8.32倍;牛樟茎、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均以含氧单萜为主,主要成分为桉叶油素;沉水樟茎、叶的精油含量极低,化学成分以碳氢倍半萜为主,无明显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