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分析了皖棉 13号产业化开发的成功实践 ,并对“皖棉 13号选育及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经济效益测算  相似文献   
62.
初步研究了棉铃虫性信息干扰素(AB-ROPEL)田间试验效果,结果分析表明:AB-ROPEL对棉铃虫成虫的干扰效果显著,达99.7%以上;棉田害虫天敌数量增加37%;棉株蕾铃被害率下降了10.2%--62.7%;化防次数减少6次;综合防治成本降低20.1%;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3.
安徽省沿江棉区“千斤棉”轻简化技术与创建经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索安徽沿江棉区棉花超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途径,按照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的安排,2009年,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皖北综合试验站在东至县大渡口镇开展了“千斤棉”创建活动。本文对沿江棉区“千斤棉”创建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对技术措施和主要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4.
以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田间病情调查为基础,研究了棉花黄萎病田间病情调查的抽样方法,分析了不同抽样技术的抽样误差。结果表明,棉花区试田间病情调查结果与人工病圃鉴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抽样规模和抽样方法对品种的抗病性评价有显著影响;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田间黄萎病病情调查,应该采取3个区组、全区逐行调查的方式进行;采用逐行计算病情指数的方法,能够通过统计方法剔除取样行间误差,提高品种间病情指数估计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对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与此同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引起了农业土壤、水体和大气的环境质量变劣。同时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增加农民的投入,而湖泊富营养化和酸雨又会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棉花生育期长,需肥、水量大,病虫草害多。  相似文献   
66.
转Bt及(Bt+CpTI)基因抗虫棉抗性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介绍转 Bt及 ( Bt+ Cp TI)基因抗虫棉的培育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 ,综述了其对鳞翅目害虫的抗性和对非鳞翅目害虫与天敌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害虫对转基因抗虫棉抗性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7.
本文针对转Bt基因抗虫棹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的现状,综述了其对棉田主要害虫与天敌的影响,提出了对转基因抗虫棉目标害虫产生抗性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8.
初步研究了安徽省沿江棉区直播棉田和移栽棉田杂草发生和危害。运用杂草群落的重要值(MDK)和相对多度(RA),结合K类中心聚类法分析两种模式棉田杂草发生和危害程度。在直播棉田和移栽棉田中,杂草发生种类和杂草演替规律差异不大。一般是以禾本科杂草牛筋草、马唐为重要杂草,由铁苋菜、狗尾草、马齿苋、通泉草、反枝苋和异型莎草等主要杂草组成的杂草群落;直播棉田杂草在棉花蕾期发生密度较大,对棉花的危害程度也较大。两种栽培方式下,不除草棉田的棉花前期株高、叶片数、果枝数和果节数显著低于常规除草棉田;后期的株高、单株铃数、单铃重显著低于常规除草棉田,皮棉产量减少极显著。  相似文献   
69.
皖棉16号(原名"皖杂96-2")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杂交棉新组合.该组合以"89-73"选系"H33"与泗棉3号优选系为亲本,采用人工去雄授粉法配组,于1995年选育而成;在品种比较、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多年、多点试验中,表现杂种优势强,纤维品质优良,丰产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70.
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开展了油菜秸秆覆盖对棉田杂草发生、棉花生长及土壤杂草种子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对棉田杂草的抑制效果增强。与未覆盖秸秆且不除草处理相比较,7000 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棉花单株铃数和子棉产量显著提高。7000 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在覆盖后30、60、120天逐步减少0~20 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随着覆盖量减少,对0~20 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的降低幅度减小。全程除草剂处理降低0~5 cm土层杂草种子库多样性,而油菜秸秆覆盖则可能增加0~5 cm土层的杂草种子库多样性。3500 kg/hm2覆盖量+秸秆覆盖30天后喷施除草剂处理的抑草效果和增产效果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因此,在安徽省沿江棉区油-棉连作棉田推荐使用3500 kg/hm2油菜秸秆覆盖量+秸秆覆盖30天后喷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