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摘要:本研究在明晰对生叶序玉米生长点的三大类内源细胞分裂含量不仅显著高于互生叶序玉米,而且随互生到对生到螺旋畸形叶序逐渐增大,以及CTK/IAA值是控制玉米叶序分化类型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搜索玉米细胞分裂素调控基因ZmRR1,ZmRR2,ZmRR3,ZmRR4, ZmRR5,ZmRR6,ZmRR7,ZmRR8,ZmRR9,ZmRR10的基因序列及其CDS序列,设计特异性上下游引物,通过对对生玉米及其近等基因系的互生玉米基因组进行PCR扩增、测序,证实了对生玉米、互生玉米在ZmRR1,ZmRR2,ZmRR3,ZmRR4, ZmRR5,ZmRR6, ZmRR7,ZmRR8,ZmRR9,ZmRR10基因序列结构上未见差异。RT-PCR分析结果证实ZmRR1,ZmRR2是根特异性表达基因,ZmRR3在根和叶中不表达,而ZmRR6在茎尖中不表达,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在不同时期、不同发育组织中其ZmRR1,ZmRR2,ZmRR3,ZmRR4, ZmRR5,ZmRR6 ,ZmRR7,ZmRR8,ZmRR9,ZmRR10基因的表达均未见差异,表明本实验室的对生叶序玉米突变体的形成机制与冷泉港实验室关于ZmRR3基因的Mu转座子插入突变导致对生叶序玉米突变体形成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72.
三种离子注入棉花种子的细胞学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30keV六种剂量的氮、氢、氩三种离子注入四倍体陆地棉、二倍体中棉和草棉三个棉种的干种子,分析了M1胚根细胞的分裂指数以及核异常、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类型及频率,比较了不同离子束细胞遗传效应的大小以及不同棉种对离子注入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种离子注入 能明显地诱发根尖细胞核异常、微核和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73.
玉米基因组DNA的提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鲜叶不经冻干处理直接用CTAB法提取DNA,其分子量和纯度均较高,可用于限制酶切、基因文库构建及基因组分析等。  相似文献   
74.
<正> 在棉花的高产育种中,变产量因素的直接选择为间接选择,通过株型的改良来提高皮棉产量,是今后棉花育种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以往对产量和株型性状的研究,多采用方差分析和双列杂交法,而利用世代平均数方法来研究其遗传规律,尤其是株型性状,报道尚少。为此,本文利用世代平均数方法对棉花产量和株型性状的遗传模型作一初探,以期为提高这些性状的选择效率,培育高产品种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本试验选用连续自交六代以上的八个陆地棉品种,针对株型和产量性状上的差异配制了以下四个组合: Ⅰ:宁棉12×鲁棉1号;Ⅱ:半半棉×长德182;Ⅲ泗棉2号×无棉毒素47;Ⅳ:徐州514×激光1号。以上四个组合通过自  相似文献   
75.
本文研究了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三十多年来推广的二十个主要陆地棉品种的遗传潜势及其演变。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十四个农艺性状区别品种的能力大多较小,遗传变异度普遍偏低,品种遗传基础贫乏。单株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库”方面的衣分和单株铃数的增加。品种的演变协调了产量与品质之间的矛盾,提高了纤维长度和强度。此外,本文还对株型和产量的关系及今后的育种目标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
低能离子辐照生物体存活率剂量效应的质量效应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低能离子束诱变的主要特点是其具有质量沉积效应,本立足于“双链断裂”学说,从质量沉积效应出发,认为注入离子通过各种沉积方式形成的沉积产物对DNA及链或单链的断裂具有修复或增强作用,由此导出低能氮离子辐照生物体存活率的剂量效应模型:S=exp(-p(αψ+βψ-Rψ^2exp(-kψ)-Lψ^3exp(-kψ)),并将之称为质量效应模型。该模型很好拟合了过去的模型所不能拟合的多种生物体的存活率剂量效  相似文献   
77.
用N~+离子注入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其胚自由基相对含量与水份含量呈抛物线关系,水份含量在12%—14%之间,自由基含量较高,但水份大于14%时,随水份含量增加,自由基产额下降。种子含水量与发芽率、根长、苗高的损伤率关系均可用指数方程Y=ae~(bx)来描述,但水份含量大于15%时,种子对离子束的敏感性明显增强,自由基含量与发芽率、根长和苗高的损伤率呈负相关,而含水量在15%以下时,自由基含量与上述性状的损伤率呈正相关。N~+离子注入棉子较适宜的含水量为12—14%。  相似文献   
78.
应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聚碳酸酯/TiO2及其杂化细纤维非织造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等方法探讨了其微观形貌和结构,验证了不同金属离子掺杂聚碳酸酯/TiO2纤维膜抗菌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Cu2+或Ag+掺杂可提高电纺纤维的规整度,在尺寸均匀性和珠状物减少方面较未掺杂的有所改善,且在二者协同作用时尤为明显.同时Cu2+和(或)Ag+的添加实现了接触型抗菌剂对光感应抗菌剂TiO2的修饰,使得纤维膜在无光催化条件下具有一定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79.
热力烟雾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病虫害的药剂防治主要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进行,但由于株高叶茂,田间喷药困难。热力烟雾机采用一些油剂作为农药的载体,经输导管在高温点(350~400℃)时瞬间气化,形成热雾且分布均匀,可沿田埂施药。试验以机动弥雾机喷雾防治为对照,在玉米田进行了热力烟雾机热雾粒田间不同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的药剂雾滴分布规律和对玉米南方锈病、纹枯病、蚜虫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热力烟雾机防治效果高于机动弥雾机喷雾防治效果,热力烟雾机防治有效距离为25 m以上,热雾粒数量在田间不同水平距离(0~25 m)、垂直高度(0~2 m)范围内比较均匀,正面热雾粒附着量为150~300粒.cm-2,背面热雾粒附着量为50~140 cm2粒。  相似文献   
80.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ow energy ion implantation on maize pollen germination and cytosolic Ca2+ distribution during pollen germination process, the argon ion (Ar+) with energy of 30 keV, dose of 0.78 ×1015-13×1015 ion/cm2 was implanted into maize pollen by irradiation, and the germination of pollen and cytosolic Ca2+ distribution during pollen germination process of the Ar+ implanted polle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been irradiated with Ar+ with dose of 5.2×1015 ion/cm2,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maize pollen increased remarkably, while implantation of ions with dose exceeding 5.2×1015 ion/cm2 sharply decreased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maize pollen. Meanwhile, tracing of esterified Ca2+ fluorescence probe fluo-3 AM for intact pollen showed that variation of cytosolic Ca2+ concentration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 of pollen fertility. The dynamics of cytosolic Ca2+ concentration caused by low energy ion implantation may be concluded as the initial effects of pollen germ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