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18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31.
通过对位于豫南大别山北麓的长竹园、伏山、上石桥等3个蚕桑生产基地的蚕、桑气候资源考察,分析了桑树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揭示了桑蚕饲育与蚕室气象条件的关系,指出早春低温连阴雨、伏旱和盛夏高温高湿、秋季低温、冬季冻害是影响当地蚕桑生产的5种主要气象灾害,并提出相应的趋利避害措施,为发展蚕桑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洪水灾害卫星遥感监测与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是科学防灾减灾的基础,也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卫星遥感监测洪水的原理,着重对基于Landsat TM与ETM+、SPOT、EOS/MODIS、NOAA/AVHRR等卫星遥感资料的洪水水体提取技术、淹没面积与淹没水深的计算方法以及洪水灾情的影响评估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洪水水体的遥感提取技术比较成熟;基于GIS的洪水面积计算也相对较为成熟;洪水淹没水深的获取难度较大、技术尚有待改进;洪水灾情影响评估技术发展较快,但定量评估方法、模型及评估的准确度、时效性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微波遥感、人工神经网络、GIS技术等在洪水灾害卫星遥感监测与评估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特别是在洪水灾害评估中应大量应用遥感信息.  相似文献   
33.
大别山北麓桑树生长期农业气候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位于豫南大别山北麓的伏山、长竹园、上石桥等3个桑树种植基地的农业气候资源考察及对桑树发育期的物候观测,发现桑树生长深受大别山区气象条件的制约,揭示了桑树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了影响大别山北麓桑树生长发育的早春低温连阴雨、盛夏伏旱、秋季低温和冬季冻害等4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当地蚕桑生产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和措施,为合理利用大别山区气候资源、科学发展桑蚕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田间作物杂草识别的最优遥感测量尺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颖  陈怀亮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6):159-165
遥感分类识别精度受测量尺度的制约。为克服现有最优测量尺度选择方法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光谱角匹配的最优测量尺度选择方法。该方法将每个像元的光谱看作其所属地物类别参考光谱叠加混合像元与光谱变异性的净效应的总和,计算不同空间分辨率下像元光谱与其所属地物类别参考光谱的光谱角,用以衡量混合像元与光谱变异性净效应的大小,当光谱角最小时说明混合像元与光谱变异性的净效应最小,此时的遥感测量尺度即为最优尺度,并在1幅实例数据中实现了该方法,利用基于光谱角匹配的尺度选择方法得到了最优遥感测量尺度,通过试验证明在该尺度下进行分类识别时精度优于比其更大或更小的尺度,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最优空间分辨率选择方法的可靠性。将该实例数据中的目标地理实体对象化,从理论上分析了目标对象的面积和形状指数与最优遥感测量尺度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为田间作物杂草遥感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最优测量尺度选择方法,可为当前变量作业中田间数据获取工作提供参考,对于推动遥感测量尺度选择研究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5.
豫北地区弱冬性小麦分期播种及对产量要素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弱冬性‘郑麦9023’是豫北种植面积第一大品种,占整个麦播面积的60%左右,是决定豫北小麦产量的关键。为了在生产中提高‘郑麦9023’产量方面制定相应的科学措施提供依据,通过采用不同处理间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对2010—2012年冬小麦‘郑麦9023’分期播种2次试验的处理方法,研究从气象因子对小麦生育关键期的影响分析和通过小麦分蘖、密度、实产测定调查对‘郑麦9023’产量因素的影响分析这两方面进行。结果表明:‘郑麦9023’的适宜播种期应在10月15日至10月31日,影响‘郑麦9023’关键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日照是影响灌浆速度的主导气象因子,温度是限制因子,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一般为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36.
土壤水分变化对冬小麦蒸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叶片蒸腾速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蒸腾速率较土壤水分匮乏时偏高近1倍,表明土壤相对湿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小麦蒸腾速率。(2)土壤相对湿度的大小影响蒸腾速率峰值的出现时间,土壤相对湿度越小,蒸腾峰值出现的越晚,土壤相对湿度越大,蒸腾峰值出现的越早。分析发现,无论土壤相对湿度高或低,蒸腾速率在16:00均出现较前后偏低的现象。(3)在土壤相对湿度62%左右,小麦蒸腾速率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呈现与其他土壤相对湿度下不同的变化特征。(4)从蒸腾速率的多因子模拟结果看出,在不同土壤相对湿度下,影响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不同,土壤相对湿度<62%时模拟效果较好,土壤相对湿度≥62%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7.
河南省夏季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2007年夏季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结合粮食产量、谷草比、排放因子等,估算了河南省秸秆焚烧各污染物的排放量.结果表明,2007年夏季河南省秸秆焚烧共排放:PM2.5 30 433.9 t、SO2 1 586.2 t、NOx 12.2 t、NH3 76.1 t、CH4 39.6 t、VOC 82.2 t、CO 477.8 t、CO2 2 799.9 t.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量空间分布受小麦种植面积影响较大,中东部多于西部,其中周口、驻马店和南阳排放量最多;夏季秸秆焚烧较为集中,PM2.5的排放多集中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且与郑州市PM2.5日均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小麦条锈病气象等级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通过气象因子预测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模型。[方法]在统计河南省条锈病发生轻重年份的基础上,结合相应年份对应时段的气象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糊数学等方法,按时间顺序建立了冬前、3月上旬4、月上旬和5月中旬4个条锈病促病指数预测模型。根据促病指数计算原理,采用等差分布方法得出条锈病发生程度预测标准,并进行了历史资料检验及2006年发生程度预测。[结果]成功建立了对应于气象条件的小麦锈病发生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冬前及3月上旬预测结果相比实际值偏重,4月上旬及5月中旬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较为吻合。[结论]该研究结果将对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9.
后期倒伏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2015年利用人工模拟方法开展冬小麦倒伏试验。在冬小麦抽穗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后期3个时段均设定与竖直方向成30o(T1)、60o(T2)、90o(T3)3种倒伏程度和自然正常生长(CK)4个处理,观测比较冬小麦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冬小麦干物质分配格局因倒伏时段和倒伏程度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与对照CK相比,抽穗期和灌浆初期冬小麦倒伏造成茎和鞘干物质迅速向穗部转移,导致其干物质累积量迅速降低,叶片干物质发生改变略有滞后,同时受到光照不足和转移速率改变的共同作用,各器官干物质量分配格局不断发生变化,茎、叶和鞘生长速率无明显变化规律;灌浆中后期倒伏造成冬小麦不同器官干物质含量均明显下降,随着生育时期推进其减幅缩小。倒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表现为,抽穗期和灌浆初期倒伏主要造成冬小麦不孕小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进而导致产量下降;灌浆中后期倒伏主要导致冬小麦千粒重减小,而穗粒数无明显变化。各处理冬小麦产量降低表现为灌浆初期最大、抽穗期次之、灌浆中后期最小。  相似文献   
40.
农业气候区划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农业气候区划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途径,得到了广泛地关注和应用。本文着重从农业气候区划指标选取方法、农业气候区划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总结了农业气候区划方法的研究进展,评述了不同区划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