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63篇
农学   125篇
基础科学   46篇
  43篇
综合类   526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271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为筛选适宜我市生态条件下种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抗逆性好的水稻品种,同时也为水稻新品种在我市的审定及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特设本试验。  相似文献   
62.
以县域《农村经济基础资料数据库》为核心,针对中国目前还没有研究开发出全国所有县域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系统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比较优势理论,以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作为比较优势计量指标,设计实现中国县域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系统。系统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特点,并采用Java语言开发实现,使其在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了网上以及在任意安装了Java虚拟机的计算机上运行,为日后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为探明不同处理条件下红榉种子的发芽特性及苗期生长规律,提高红榉种子的发芽率,本实验主要进行了以下6种处理: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20h,浓H2SO4分别处理10min、20min、30min,40℃、60℃、80℃、100℃下分别水浴处理10min、20min、30min,不同种源地、不同基质、层积处理。结果表明,(1)采自常州水泡4天的红榉种子出芽率最高为100%,播种在蛭石中的常州干种子出芽率最高为93.33%。(2)清水浸泡4天后经60℃水浴处理20min的红榉地径最大为14.55mm,GA3浓度为50mg/L时处理的红榉干种子地径最小为6.08mm。(3)采自江苏沭阳经层积处理的红榉种子苗木最高为116.80cm,清水浸泡4天后的红榉种子经60℃水浴30min时苗高最小为70.50cm。红榉种子小、种皮薄,其种皮结构对种子吸水无严重障碍[1],但萌发需要适宜的外部条件的刺激。不同处理对红榉种子的发芽率、苗高、地径、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应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64.
以转rd29A基因国槐株系及其受体亲本植株为材料,在NaCl胁迫下,分别在处理后不同时间测定了耐盐生理指标。结果表明: 在0.6%NaCl胁迫下,国槐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都随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受体亲本植株材料相比,转基因株系的可溶性糖、和细胞膜稳定提高,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降低。说明转rd29A基因的国槐植株耐盐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5.
灌水模式对夏玉米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明确夏玉米的耗水特性,于2009年度在人工遮雨棚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在2010年玉米生长季降水量为446.2 mm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灌水量处理(试验共设3个处理,雨养:W0,全生育期不灌水;调亏灌溉:W1,保持田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大水漫灌:W2),研究了夏玉米的田间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2009年盆栽条件下,80%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形成,可获得170.76 g/株的籽粒产量。2010年田间试验表明,W0、W1、W2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310.83、321.5、325.59 g/株,产量分别为:9255.85、9747.29、9635.72 kg/hm2。与W0相比,灌水处理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2灌水处理间比较发现,W1处理获得了高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亦高于W2处理,其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1.47、19.39 kg/(hm2?mm)。随灌水量的增加,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但是灌水量过多显著减少光合产物向籽粒的分配,使产量降低。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随灌水量增加增大,耗水强度提高。在自然降雨量为446.2 mm条件下,雨养处理耗水量最低,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灌水处理,但其穗粒数和千粒重较低,最终获得籽粒产量低于2灌水处理。综合考虑夏玉米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以保持田间含水量为80%的灌溉量为最优。  相似文献   
66.
谢德燕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457-461
为明确笔者实验室研制的不同稀释倍数的土壤修复剂对被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 incognita)污染的温室番茄土壤的修复效果,该文用浅盘法分离土壤中线虫,鉴定并记录各处理及清水对照的线虫数量、根系根结率。结果显示:在5种稀释倍数中,稀释125倍的土壤修复剂每株、每次施用500ml最能有效地抑制根结线虫,种群数量可控制在30 individuals·100ml-1 soil以下,并使根系的根结率减少至40%以下,同时能促进有益的小杆线虫(Rhabditis (Oscheius) spp.)种群扩增(388 indi.·100ml-1 soil)。研究结果还显示每25d施用一次土壤修复剂可以较有效地修复被根结线虫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67.
荒漠草原植被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希拉穆仁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进行测定,研究了荒漠草原植被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水分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尤其是1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水分随植被盖度呈二次抛物线性趋势增加(R2=0.904 9);由于根系层分布的差异使得土壤剖面不同深度上对这种影响的水分响应不尽相同,灌丛植被覆盖的土壤水分含量在剖面0~40cm范围内明显大于其他植被类型,以坡顶土壤含水量最低;荒漠草原植被覆盖状况变化不仅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大小,而且显著影响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退化较轻的河滩草甸植被有利于维持相对均匀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8.
可控微环境气雾立体栽培监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南、北极地以及边防哨所等恶劣环境新鲜蔬菜供应困难问题,设计了一套新型气雾立体栽培装置,开发出基于STC15F60S2单片机的成套监控系统,并利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对微环境下温湿度参数的解耦控制。利用LABVIEW编程软件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以及营养液p H值等参数的实时采集、显示及辅助设备的控制,并提供历史数据查询功能,为气雾立体栽培技术提供数据参考。该系统经过调试和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强、运行稳定,且充分发挥出了气雾立体栽培的优势,达到了病虫害发病率低、高产、高效等目的,在恶劣环境下,为蔬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69.
棉叶总DNA提取的改良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棉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一直是育种家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 ,由于生物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 ,使棉花在抗性及品质改良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棉花含酚及多糖类物质较多 ,使总 DNA的提取较为困难 ,质量较低 ,从而直接影响其后续分子检测工作的进行。目前植物总DNA的提取方法在棉花上效果均不甚理想。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对 Pish和 Schubert( 1 993)的植物总 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良 ,用此法提取了转基因 ( β- 1 ,3-葡聚糖酶基因 )棉叶总 DNA,并用此 DNA进行了 PCR检测。1 改良的棉叶总 DNA的提取及纯化方法将 0 .5g棉花幼…  相似文献   
70.
以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品系09-04-01和相应的二倍体09-02-01为研究材料,对其不同剂量离子注入后种子电解质外渗率及幼苗生长状况和酶活性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后,09-04-01种子电解质外渗率与对照相比的平均增幅低于09-02-01;09-02-01在1.0×1017N+/cm2注入剂量下幼苗生长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