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民和县北山乡张某于2010年1月10日从甘肃引进了640多只1月龄野雉鸡,经3个多月的精心饲养,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5%以上.3月12日早晨突然发现有46只野雉鸡精神不振,多为卧地不起,食欲减少或废绝.  相似文献   
12.
全膜免耕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麦全生育期及地表全膜覆盖、膜上覆土、一膜连用、穴播为特点的全膜覆土免耕穴播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旱作增产措施。本研究设计二因素四水平四重复随机区组试验,从不同密度下产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层面,对其增产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全膜技术可以显著改变冬小麦生育进程,播种期可推迟10~15d,促使提前返青和成熟,提高越冬前壮苗率,对农艺性状变化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大幅增加产量,增产率较CK高22.79%~34.73%,净产量增加1304.11kg/hm2~1715.16kg/hm2;10粒/穴密度能够达到最高7055.10kg/hm2,产量的大幅提高获益于诸因子的综合效应,特别是群体、有效分蘖数、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和容重的显著增加。全膜对各性状和产量因子的效应,随种植密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8~10粒/穴密度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该技术挖掘产量潜力、提高相关因子的生产能力,防止倒伏和后期脱肥早衰;密度小于该范围不利于群体增加,大于它则易于倒伏、脱肥,养分偏耗严重,造成减产。结论:该技术在降雨量小于500mm的雨养旱地农业冬小麦区,能够达到积蓄无效降水、提升深层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前期增加地表温度后期有效降温,可以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提供优良生长环境等作用,有益于各因子的协调生长,从而大幅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3.
民和县北山乡个体养殖户张某于2010年1月10日从甘肃红古区引进了640多只1月龄野雉鸡,经3个多月的精心饲养,一直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5%以上。3月12日早晨突然发现有46只野雉鸡精神不振,多为卧地不起,食欲减少或废绝。户主前来就诊,笔者随同前往诊疗,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诊断1.1临床症状患病稚精神沉郁,羽毛逆立,粗乱无光,翅膀下垂,走路困难、跛行,呈蹲坐姿式,多集聚在热原下,体温40~43.5℃。严重下痢,粪便恶臭,呈红褐色乃至黑褐色煤焦油样  相似文献   
14.
2008—2010年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全膜全生育期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技术(简称M)对冬小麦叶片、秆鞘(节秆和叶鞘)、颖壳(颖壳和穗轴)、整株与籽粒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含水率动态变化,并以相应的千粒重大小来衡量水分消耗的效应,目的在于揭示水分在不同器官内的分布、流动和消长规律,为该技术在旱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参考。设计M和露地(CK)、10粒/穴密度(相当于267.75kg·hm-2的播种量)、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的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M能够显著(P0.01)增加各器官水分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内总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CK;返青至完熟阶段,M叶片、秆鞘、整株的平均含水率分别显著(P0.05)高于CK处理4.76%、3.0%、4.76%;扬花至灌浆,M处理的籽粒与颖壳平均含水率显著高于CK 3.33%(P0.05)与6.12%(P0.01)。CK千粒重略高(P0.05)于M处理0.29%~2.73%,但在群体和穗粒数上显著(P0.01)比M低16.69%~35.11%与4.03%~5.11%,从而影响了最终产量的提高,显著(P0.01)低于M 29.87%~34.73%。M处理能够满足较高的公顷穗数和穗粒数生长发育要求,从而通过大群体和高的籽粒产量获得高产,也是M供给、调配、协调不同生育阶段植株、不同部位水分能力的体现。相关性分析表明,M显著地影响各器官的水分分布和流动关系,叶片与整株的含水率同步性最高。同时,M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群体营养器官冗余导致的水分和养分偏耗与供应不足问题。本研究揭示了全膜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条件下冬小麦不同部位水分消长动态和规律,为该技术在不同降水区域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甘肃省近20年育成的106份冬小麦品种(系)中加工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布情况,用22个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的HMW-GS、LMW-GS、面粉色泽及籽粒硬度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品种(系)的HMW-GS相关基因中,在Glu-A1位点检测到34份品种(系)含有AxNull,频率为32.08%;在Glu-B1位点检测到Bx7+By8和Bx14+By15共2种基因组合,分别占17.92%和25.47%;在Glu-D1位点检测到11份品种(系)含有Dx5+Dy10,占10.38%。对LMW-GS鉴定结果显示,29份品种(系)含Glu-A3d基因,分布频率为27.36%。HMW-GS和LMW-GS亚基组合中,含有4个、3个和2个位点优质亚基基因组合的品种(系)分别占0.94%、8.49%和3.77%。对面粉色泽相关基因Ppo-A1、Ppo-D1、Psy-A1、Lox-B1和TaPod-A1位点的检测发现,优异等位变异占比分别为39.62%、50.94%、31.13%、30.19%和38.68%。对籽粒硬度相关基因检测发现,在Pina、Pinb和Pinb-2等位变异位点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白斌 《中国种业》2019,(6):48-51
对兰天19号抗锈性较持久、高产、稳产及广适性进行了解析,为甘肃陇南地区培育山旱地突破性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和亲本信息。结果表明:(1)兰天19号自推广至今逾12年仍保持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含Sr2、Fhb1基因。(2)千粒重高(43.5~55.0g),平均48.14g,含高粒重基因Sus1-7B(Hap-H)、TaCwi-A1a、TaCWI-4A-T和TPP-6AL1a;分蘖适中,成穗数高,落黄性极佳,具高产潜力。(3)稳产,自2008年至今作为甘肃陇南片山旱地区试对照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0.10和0.11。(4)含春化基因Vrn-D1b、Vrn-A1-2147,光周期不敏感型基因Ppd-A1a、Ppd-B1a、Ppd-A1a,抗旱基因I-feh-w3(Westonia type),抗寒抗旱性强,为兰天19号的广适性和跨区域推广种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甘肃小麦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分布特点,利用STS标记对96份品种的主要春化基因位点VRN-A1、VRN-B1、VRN-D1、VRN-B3和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的等位变异组成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肃小麦品种中,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组合存在11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分布频率不同。其中,Ppd-D1a类型频率最高,Vrn-A1/Vrn-B1/Ppd-D1a次之。在春麦生态区存在11种组合类型,其中VrnA1/Vrn-B1/Ppd-D1a频率最高,Ppd-D1a次之。在河西灌溉春麦区、中部干旱春麦区与洮岷高寒春麦区频率最高的组合类型分别为Vrn-A1/Vrn-B1/Ppd-D1a、Vrn-A1/Vrn-B1和Ppd-D1a。与春麦生态区相比,冬麦生态区不存在春化基因显性变异Vrn-A1,且仅存在Ppd-D1a、Vrn-B1/Ppd-D1a、Vrn-D1/Pp-D1a三种类型的等位变异组合,其中,Ppd-D1a类型频率最高,Vrn-B1/Ppd-D1a次之。在陇南冬麦区、渭河上游冬麦区、泾河上游冬麦区中,基因组合类型Ppd-D1a均占主导地位,分布频率依次为46.2%、93.6%和100%。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时空双序列分析的温室WSN故障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温室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所采集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从温室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结构出发,在分析WSN原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时空序列样本信息的预处理,分别建立了时间和空间故障诊断数学模型,据此分析传感节点的工作状态,给出了温室WSN故障诊断的综合算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故障诊断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温室WSN的异常并诊断出故障节点,提高了WSN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时空双序列分析的温室WSN故障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温室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所采集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从温室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结构出发,在分析WSN原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时空序列样本信息的预处理,分别建立了时间和空间故障诊断数学模型,据此分析传感节点的工作状态,给出了温室WSN故障诊断的综合算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故障诊断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温室WSN的异常并诊断出故障节点,提高了WSN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以乐至县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为依托,阐释了乐至县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针对当前森林资源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森林管护、实施林业综合开发,强化森林防护能力和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等科学管理的对策措施,旨在为乐至县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